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0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105篇
内科学   29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6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272篇
预防医学   72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67篇
中国医学   68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产后关节痛临床上较常见,我运用中药熏蒸的方法治疗60例患者,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2.
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538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结果插镜成功率97.7%(527/538),一次碎石成功率94.2%(507/538)。认为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确切、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3.
PRAME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检测黑色素瘤优先表达抗原(PRAME)基因在不同类型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中的表达及其与病情发展的相互关系.用建立的检测PRAME基因的SYBR Green Ⅰ荧光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Q-RT-PCR)方法,对5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急性髓系白血病43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9例、其它类型的白血病3例)的骨髓样本进行PRAME基因表达情况的检测.同时选择7例非恶性血液疾病患者的骨髓样本和8例正常人外周血样本作为阴性对照,并用白血病细胞系K562作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3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检测出不同水平的PRAME基因表达,在其余2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及15例对照样本中均未检测出PRAME基因,总阳性率64%,两组之间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5).在35例PRAME基因阳性表达的患者中,AML 28例,阳性检出率为65%,其中以M3、M4和M2亚型的阳性检出率较高,分别为90%、70%、67%;ALL 5例,阳性检出率为56%.在31例融合基因阳性患者中,PRAME基因阳性患者为23例,而在24例融合基因阴性患者中,PRAME基因阳性患者达到12例.比较各种临床因素与PRAME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未发现明显相关.短期观察5例PRAME基因阳性表达的患者显示出经化疗达到完全缓解(CR)后,患者PRAME基因表达均转阴,下降水平为63-23921/106×GAPDH拷贝.长期观察1例M3患者显示化疗后PRAME基因水平逐渐下降并转阴,患者至今仍处于CR状态.结论PRAME基因在65%的急性白血病中呈阳性表达,其中以M3、M4和M2亚型最常见,在正常个体和非恶性血液病患者中不表达.不同白血病个体之间PRAME基因表达水平不同,随病情缓解其表达水平降低或转阴.PRAME基因可以成为微小残留病(MRD)检测的一种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32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64例消化道良性疾病患者和60例体检健康者,采用蛋白芯片技术进行12种常用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并对检测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各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疾病患者和健康者(P<0.05)。就单项指标而言,恶性肿瘤患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242、糖类抗原153、糖类抗原125和铁蛋白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疾病患者和健康者(P<0.05)。结论采用蛋白芯片技术进行多种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5.
背景目前合用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NSAID)和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治疗疼痛已经成为趋势。然而,合用两种药物比单一药物治疗的优势仍存在争议。我们比较了各种急性疼痛模型中合用对乙酰氨基酚和NSAID与单用一种药物的疗效。方法系统检索MEDLINE、Embase、CumulativeIndextoNursingandAlliedHealthLiterature和PubMed数据库,时间从1988年1月至2009年6月,选定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特别是比较对乙酰氨基酚合用各种NSAIDs与其中一种药物的镇痛。选定的研究资料分为2组:对乙酰氨基酚/NSAID组合与对乙酰氨基酚或NSAIDs。我们将镇痛强度评分和补充镇痛药需求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此外,应用经过验证的量表对每项研究进行质量评分。结果21项临床研究包括1909例患者。使用的NSAIDs包括布洛芬(n:6)、双氯芬酸(n=8)、酮洛芬(n=3)、痛力克(n:1)、阿司匹林(n=1)、替诺昔康(n:1)和罗非昔布(n=1)。分别有85%的研究表明合用两药比单用对乙酰氨基酚有效,64%表明合用两药比单用NSAID有效。在疼痛强度和镇痛药补充方面,阳性结果中联合用药比单用对乙酰氨基酚组分别降低35.0%±10.9%和38.8%±13.1%,联合用药比单用NSAID组分别降低37.7%±26.6%和31.3%±13.4%。实验组之间质量评分中位数无明显差异。结论目前的证据表明,合用对乙酰氨基酚和NSAID比单用任一种药物可能提供更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探讨术后持续用镇痛泵的镇痛效果,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将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260例使用镇痛泵的患者作为观察组,260例使用肌内注射镇痛剂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患者术后48h内疼痛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发生的情况。结果使用镇痛泵的观察组止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O.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副作用及恶心、呕吐等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O.05。结论镇痛泵用于妇产科手术,其止痛效果明显,副作用少,较为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胰腺假性囊肿的形成原因及外科诊治方法. 方法回顾我院近5年来外科诊治的胰腺假性囊肿38例.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阶段的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于滦县人民医院确诊且未进行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75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15例)、中年组(32例)、老年组(28例),并分别采集首次透析前及透析治疗1个月后的静脉血液标本;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5例为对照组,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各组尿毒症患者透析前CD3+、CD4+、CD4+/CD8+、IgA、IgG、IgM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各组患者透析后CD3+、CD4+、CD4+/CD8+及各免疫球蛋白水平均较透析前上升,且各组透析前后CD3+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透析前后IgG与IgM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前及透析后CD3+、CD4+、IgA、IgG、IgM水平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律、有效的血液透析可以改善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透析前、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的免疫功能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0.
]目的:建立头孢丙烯干混悬剂溶出度的测定方法。方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Luna C18(2) 100A,4.6 mm×150 mm,5 μm];以磷酸二氢铵溶液(取磷酸二氢铵20.7 g,加水1 800 mL使溶解,用磷酸调节pH值至4.4)-乙腈(90∶1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为25 ℃,采用HPLC法测定头孢丙烯含量;以纯化水为溶出介质,桨法25 r·min-1,测定头孢丙烯的溶出,并对溶出测定方法学进行验证。结果:头孢丙烯干混悬剂溶出方法专属性、线性关系、精密度、回收率等良好。结论:本方法能准确的测定头孢丙烯干混悬剂的溶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