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托伐普坦联合呋塞米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利尿剂抵抗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低剂量托伐普坦联合呋塞米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利尿剂抵抗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伴利尿剂抵抗的老年CHF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托伐普坦15mg/d口服联合呋塞米40mg/d静脉注射)43例与对照组42例。比较2组治疗前与治疗5d的日均尿量、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变化。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尿量增加,LVEDV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尿量和LVEDV水平较对照组变化更显著[(2.89±0.87)L/d vs(2.43±0.49)L/d,P=0.01;(103.6±21.5)ml vs(116.7±24.3)ml,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6.0%vs 71.4%,P=0.01)。结论联合应用低剂量托伐普坦和呋塞米能有效改善老年CHF患者的利尿剂抵抗,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MyBP-C)、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sST2)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于沙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接诊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选择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分析血清FGF-23、cMyBP-C、sST2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FGF-23、cMyBP-C、sST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KillipⅢ级患者的血清FGF-23、cMyBP-C、sST2水平显著高于Ⅰ级和Ⅱ级患者(P0.05);Ⅱ级患者血清FGF-23、cMyBP-C、sST2水平显著高于I级患者(P0.05);将Ⅰ级、Ⅱ级、Ⅲ级患者作为因变量,将血清FGF-23、cMyBP-C、sST2分别作为自变量,在相关性分析结果中显示,FGF-23、cMyBP-C、sST2和Ⅰ级、Ⅱ级、Ⅲ级患者间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FGF-23、cMyBP-C、sST2的表达和病情严重程度间存在密切关系,促进疾病发展,本研究为靶向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3.
24.
25.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与静脉注射替罗非班这两种给药方式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疾病转归影响的差异,探讨更好的给药方式。方法收集2015年11月至2017年7月就诊于河北省人民医院时发病时间6~12 h行急诊PCI患者63例,随机分为冠脉内注射组和静脉注射组,给予替罗非班治疗。观察两组术中TIMI血流及心肌灌注TMP分级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功能变化;比较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血液黏度、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及纤维蛋白原的浓度变化;检测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表达水平。结果冠脉内注射组的心肌血流恢复及心肌灌注优于静脉注射组,同时两组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液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纤维蛋白原的浓度均降低(P0.05);冠脉内注射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降低的绝对值大于静脉注射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内注射组患者治疗后的CK-MB、cTnI峰值分别为234.24±119.32(pg/ml)、78.95±26.69(U/L),明显低于静脉注射组患者,两者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急诊PCI患者而言,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在改善急诊PCI患者预后发挥的作用优于静脉注射替罗非班。 相似文献
26.
沙库巴曲缬沙坦是一种具有双重抑制作用的超分子钠盐复合物,由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脑啡肽酶抑制剂等按照摩尔比等比组成.经美国和欧盟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大量临床数据表明,该药物较依那普利可大大降低心血管疾病病死率,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很大的改善作用.本文对沙库巴求缬沙坦作用机制、药效药代学、药物耐受性、安全性、大量...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意义及影响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闭塞病变的患者298例,根据冠状动脉影结果分为两组:有侧支循环组(n=148)和无侧支循环组(n=150)。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血脂、以及冠状动脉管炎病变特点、闭塞程度与侧支循环的关系。结果:与无侧支循环组相比,有侧支循环组患者中多支冠状动脉闭塞率及完全闭塞率明显增高(分别为39.2%比10.7%,P<0.01;85.8%比28.0%,P<0.01)。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也证实:闭塞血管数及闭塞程度与侧支循环形成间存在有意义的回归关系。结论:侧支循环多出现在病变严重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是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28.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导致心力衰竭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塑。心室重塑的基础是心肌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变化,心肌细胞细胞外基质变化主要是胶原沉积和纤维化。而他汀类药物在防治CHF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现将他汀类药物对CHF心肌纤维化的影响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9.
患者男,52岁.因间断气短伴腹胀1个月,于2005-08-11收入河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患者1个月前出现活动后气短,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偶于站立时出现黑矇,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及尿少. 相似文献
30.
第51讲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Q波心肌梗死的诊治进展(2)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接第 2 1期 )3 .2 抗凝药 普通肝素 (UH )对UA/NQMI患者是有益的 ,过去建议用于中、高危亚群 ,使用 2~ 5天或至冠脉介入。但由于UH是不同链长的硫酸粘多糖的混合物 ,在不同个体量效关系是不同的 ,也就是说其抗凝活性不能预知 ,需监测aPTT ,同时UH也能激活血小板聚集而致血栓形成 ,也可致血小板减少症 ,甚至有时是致命的 ,这就促使一些新的抗凝药的研制 ,主要包括LMWH和水蛭素。LMWH生物利用度好 ,半衰期长 ,抗凝活性稳定 ,故无需常规监测 ,且副作用少。ESSENCE研究是一个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