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8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人群中的发病情况。方法收集60例临床上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和另外60例临床证实无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牙科查体志愿者,对其进行详尽的口腔检查。结果急性冠脉综舍征患者组中重度牙周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在一系列牙周临床特征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探诊深度≥6.0mm占所探测部位的百分率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为14.5%,对照组为4.5%(P〈0.0001);探诊出血指数,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为28.3%,对照组为16.2%(P〈0.0001);菌斑指数,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为26%,对照组为12.5%(P〈0.0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人群中,中重度牙周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本组临床数据显示,二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但尚需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小角度快速心包穿刺硅胶管引流经验总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安全心包穿刺引流、并有效治疗心包积液的方法.方法将经穿刺并硅胶管引流的108例资料与同期单纯心尖部刺的35例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引流组35例(35/40)肿瘤性积液、25例(25/29)结核性积液、16例(16/16)特发性渗出性积液、2例(2/2)化脓性心包炎经引流与心包内注药后积液消失,引流组其余病因的积液也获得有效缓解;而单纯穿刺组仅暂缓解症状,大部分积液及压塞未缓解而转入引流组.操作有关的并发症以后者为多.采用Seldinger导管法穿刺引流,在床边不需两维超声指引,安全可靠.硅胶管与组织相容性好,可长时间保留心包引流(1~82天).结论本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快捷,可有效引流及治疗心包积液.Seldinger导管法用于心包穿刺引流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谵妄 躁狂 意识丧失 低钠血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67岁。因食欲不振1月余,发热、咳喘、不能平卧1周,于2000年2月18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月余出现严重食欲减退,伴恶心、呕吐,进食少。1周前受凉后发热、咳喘、不能平卧,在当地医院以“肺炎、心功能不全”给予强心、利尿、抗感染治疗后好转。1d前上述症状加重,出现胸闷、心慌、烦躁,不能进食,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平素吃盐少;10年前患食管癌,经放疗后治愈;6年前因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安装心室按需型(VVI)永久心脏起搏器。  入院当时查体:体温367℃,脉搏65/min,呼吸20/min,血压17/10kPa。神志清楚,半卧…  相似文献   
14.
心肾综合征共分为5型,以Ⅱ型心肾综合征最为常见。沙库巴曲缬沙坦属于钠盐复合物,由沙库巴曲和缬沙坦以1:1的比例构成,是一种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ngiotensin receptor enkephalinase inhibitor,ARNI),其可同时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和脑啡肽酶(enkephalinase,NEP),延缓脑啡肽的降解,脑啡肽中的利钠肽在心力衰竭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通过抑制脑啡肽降解提高体内利钠肽浓度,可能成为治疗Ⅱ型心肾综合征的新靶点。本文着重介绍ARNI用于Ⅱ型心肾综合征治疗的最新进展,以期为广大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 HRV)是指每心搏间的时间变异,即窦性心律不齐的程度.心率变异性作为对心脏自主神经活动状况的评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多种疾病可以影响心率变异性,本文旨在讨论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时的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MyBP-C)、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sST2)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于沙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接诊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选择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分析血清FGF-23、cMyBP-C、sST2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FGF-23、cMyBP-C、sST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KillipⅢ级患者的血清FGF-23、cMyBP-C、sST2水平显著高于Ⅰ级和Ⅱ级患者(P0.05);Ⅱ级患者血清FGF-23、cMyBP-C、sST2水平显著高于I级患者(P0.05);将Ⅰ级、Ⅱ级、Ⅲ级患者作为因变量,将血清FGF-23、cMyBP-C、sST2分别作为自变量,在相关性分析结果中显示,FGF-23、cMyBP-C、sST2和Ⅰ级、Ⅱ级、Ⅲ级患者间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FGF-23、cMyBP-C、sST2的表达和病情严重程度间存在密切关系,促进疾病发展,本研究为靶向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陈淑霞  齐晓勇  谷剑  杜荣品 《临床荟萃》2007,22(15):1068-1070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的血小计数(PLT)、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与激活凝固时间(ACT)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PCI患者,根据术前PLT水平将患者分成两组,高PLT组(PLT≥240×109/L)22例,低PLT组(PLT<240×109/L)38例。分别于PCI术前、术中应用肝素10000 U后5分钟、术后4小时鞘管内抽动脉血,测定AT-Ⅲ活性、ACT值,分析PLT、AT-Ⅲ活性对ACT的影响。结果①高PLT组术前、术中及术后AT-Ⅲ活性较低PLT组低,分别为(77.5±8.6)%vs(99.7±9.8)%,P<0.05;(68.0±8.8)%vs(89.2±8.0)%,P<0.05和(73.2±8.1)%vs(81.6±5.0)%,P<0.05。高PLT组术前、术中及术后ACT较低PLT组低,分别为(125.6±17.4)svs(161.0±11.1)s,P<0.05;(469.1±51.6)svs(568.1±51.6)s,P<0.05和(189.1±16.6)svs(204.8±19.4)s,P<0.05。②应用肝素后5分钟ACT与术前AT-Ⅲ活性正相关,r=0.9012,P<0.05,与术前PLT呈负相关,r=-0.4735,P<0.05。结论PLT偏高、AT-Ⅲ活性差的PCI患者肝素的抗凝效果差,出现肝素抵抗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8.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室性早搏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性早搏是冠心病常见并发症,也是引发急性冠脉综合征发作、恶化或死亡的重要原因。其在临床上常用化学药物治疗,但临床发现,长期应用化学药物治疗有不良反应。为此,选择并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室性早搏的疗效及安全性,以探讨其治疗的新途径。1资料与方法1.1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与静脉注射替罗非班这两种给药方式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疾病转归影响的差异,探讨更好的给药方式。方法收集2015年11月至2017年7月就诊于河北省人民医院时发病时间6~12 h行急诊PCI患者63例,随机分为冠脉内注射组和静脉注射组,给予替罗非班治疗。观察两组术中TIMI血流及心肌灌注TMP分级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功能变化;比较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血液黏度、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及纤维蛋白原的浓度变化;检测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表达水平。结果冠脉内注射组的心肌血流恢复及心肌灌注优于静脉注射组,同时两组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液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纤维蛋白原的浓度均降低(P0.05);冠脉内注射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降低的绝对值大于静脉注射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内注射组患者治疗后的CK-MB、cTnI峰值分别为234.24±119.32(pg/ml)、78.95±26.69(U/L),明显低于静脉注射组患者,两者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急诊PCI患者而言,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在改善急诊PCI患者预后发挥的作用优于静脉注射替罗非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空腹血糖水平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近期和远期临床事件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心脏中心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住院的老年ACS患者360例,根据入院首次空腹血糖水平分3组,A组(<7.0mmol/L组),B组(7.0~11.0mmol/L组),和C组(>11.1mmol/L组).对其住院期间临床心血管事件及出院6个月的总死亡率进行分析.结果:随着空腹血糖水平的增高,患者在住院期间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左室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与明显增高;与A组比较,随空腹血糖增高,患者出院6个月内的总死亡率逐渐增高,OR及95%可信期间分别为:B组2.25[1.74~2.710];C组6.06[4.78~9.8]; 经过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住院首次空腹血糖与出院6个月的总死亡率显著相关.结论:随着空腹血糖水平的增高,老年ACS患者住院期间临床事件及出院6个月的总死亡率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