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对28例胃肠道间质瘤(GSIT)患者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和分析。方法应用常规病理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28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本组病例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龄在6-68岁,肿瘤发生部位分布在胃11例.小肠9例,十二指肠3例,网膜和肠系膜3例,结肠2例。虽然发生于不同的部位,组织学形态却都相似,主要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构成,两者以不同比例或单一细胞形态构成肿瘤。结论GSIT常见的症状是胃肠出血和腹部肿块.主要依据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检查方可确定诊断,采取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简称恶纤组),临床上并非罕见,国内外已陆续有病例报道。此瘤系发生于深部软组织的恶性肿瘤。常转移至肺或区域淋巴结,甚至脑或肝脏。而原发于肝脏的恶纤组则尚未见有文献报告。我们于1985年对1例术后复发的肝肿瘤再行半肝切除,经病理证实为恶纤组,现报道如下:女性,48岁.1985年9月9日入院。患者5年前因上腹部肿块曾在本市某省级医院拟诊为肝肿瘤施行左肝外叶部分切除。病理结果为“错构瘤性肝囊肿”。术后3个月恢复工作。入院前1个月又觉上腹部饱胀不适并在原切口区出现 相似文献
13.
报告8例骨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肉眼观大小形态很不一致。镜下观主要为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呈车辐状排列,以及异形的单核双核和多核组织细胞。背景中常见有炎细胞及泡沫细胞,伴有出血坏死。以上特点少呈典型集中,故需多取材切片,以免误诊。并对起源、发病率、鉴别诊断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15.
16.
伯基特氏淋巴瘤为一特殊点型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本病在非洲多见,又好发于儿童,故又称非洲儿童淋巴瘤。此瘤最先由Burkitt氏报导,国内近年来共有10例个案报告。我院在81年收治1例,报告于下: 病历摘要患儿付××,男性,10岁。于1981年12月15日因右颌面肿胀,张口困难来口腔科求诊。其父诉自1978年春发现患儿右耳前肿块,后渐增大、不诉痛、不发热,曾用抗炎治疗无明显效果。1980年在某院切除,为“慢性淋巴结炎”。后又在当地用草药贴敷。-致局部破溃、结疤。1981年7月右面部明显肿大;10月起张口困难。患儿过去健康,智力好,否认有家族的恶性肿瘤史。 相似文献
17.
软组织恶性巨细胞瘤(Malignant gi-ant cell tumor of soft tussue),是一种罕见的含有破骨样多核巨细胞及纤维组织细胞成份的软组织肿瘤,其组织结构与骨巨细胞瘤相似。1926年Dyke首先描述过这种肿瘤,国外至1976年报告约50例,此后又有零星报告,迄今为止世界文献约有75例左右报告,而国内到目前为止仅见一例报告。现将我们所遇到的20例报告于后(附表)。材料和方法 20例软组织恶性巨细胞瘤为上海第一医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和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作者手术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病例中,临床和病理能证实来自良性病变的20例进行分析讨论。作者对确定癌前病变提出三条标准。在报告的20例中含6种类型癌前良性疾病,分布于4个解剖部位。最常见的病变类型是慢性溃疡与慢性炎症,其次是粘膜白斑和扁平苔藓。最多发生的解剖部位是下唇,以下依次为颊面部皮肤和硬腭。男性最多,40岁以上为主。组织学上本组可以见到从不典型增生至鳞癌Ⅱ级的多种形式。主要是转化为鳞癌。文宁对这些癌前病变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发现作了介绍。本组资料可以提供良性病变恶变的证据,但不能提供促使这种转变的因素和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胰岛素瘤系一种起源于产生胰岛素的胰岛Beta细胞瘤,临床特征是慢性发作性低血糖综合征。 随着认识水平和诊断技术的提高,此病的发现率在增加,Stefanini(1974)曾收集报导1067例,曾宪九(1983)累计国内病例计501例。我院在1965—1985年之20年间共遇见四例,现结合文献复习作一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