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38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61.
白藜芦醇对裸鼠移植性肝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裸鼠移植性肝癌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HepG2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研究白藜芦醇的体内抑瘤作用以及其对移植瘤微血管密度的影响。结果:白藜芦醇治疗组能不同程度抑制裸鼠肝脏移植瘤的生长,Res腹腔注射2周后,50mg/kgRes处理组瘤体显著小于生理盐水(NS)组和0.1%DMSO组且无明显的毒性反应;Res50mg/kg处理组MVD值(18.5±3.2)与对照组的MVD值(44.2±4.1)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es可抑制人肝癌HepG2裸鼠移植瘤生长,降低移植瘤MVD,从而抑制肝癌的侵袭转移,对裸鼠的主要脏器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62.
改良脾腔分流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改良近端脾腔静脉分流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分断流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及其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和肝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2007年接受分断流联合术治疗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135例和断流术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门静脉血流量(PVF)及监测术中自由门静脉压(FPP),观察手术前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采用吲哚氰绿排泄实验观察15 min(R_(15))滞留率和肝有效血流量(FHF)的变化.结果 联合组手术死亡率为2.2%,无近期出血病例,远期出血率为5.5%,肝性脑病发生率为6.4%,术后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6.4%、90.0%、81.3%和62.5%;断流组手术死亡率为4.3%,近期出血率为3.3%,远期出血率为14.1%,肝性脑病发生率为5.4%,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5.7%、86.7%、75.0%和57.1%.联合组术后FPP、PVF和FHF分别为(32.0 ±1.5)cm H_2O、(880 ±260)ml/min和(430±180)ml/min,较术前均下降(P<0.05).R_(15)为30%±4%,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断流组术后FPP、PVF和FHF下降(P<0.01),R_(15)增加(P<0.01).与断流组比较,联合组术后FPP下降更为明显(P<0.05),但PVF、FHF和R_(15)之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脾腔静脉分流联合断流术的临床疗效满意,血流动力学改变合理,对肝储备功能影响较小,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63.
64.
【摘要】目的 探讨骨化三醇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大鼠心肌间质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心肌间质成纤维细胞,分别以终浓度为10.6mol/L AngII和(或)终浓度为10.6mol/L、10.7mol/L、10.8 mol/L的骨化三醇进行干扰(骨化三醇组),对照组则在心肌间质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不加入干扰因素。WST1法检测心肌间质成纤维细胞数目;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骨化三醇能抑制基础和AngII刺激状态下的大鼠心肌间质成纤维细胞增殖,经不同浓度的骨化三醇(10.6mol/L、10.7mol/L、10.8mol/L)作用48小时后,细胞G1期细胞较AngII组明显增加,分别为22.%、13%、11%(P均<0.05),并在10.6 mol/L、10.7mol/L、10.8 mol/L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显著降低。结论 骨化三醇通过使大鼠心肌间质成纤维细胞停滞在G1期而达到抑制细胞的活化及增殖具有抗心肌间质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65.
白藜芦醇对小鼠肝癌细胞H_(22)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肝癌细胞 H2 2 生长的影响。方法 :应用MTT法、流式细胞仪来分析白藜芦醇对 H2 2 细胞生长的影响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白藜芦醇对 H2 2 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IC5 0为 6.1 2 mg/L ,流式细胞术证实 ,白藜芦醇能引起 H2 2 细胞 S期阻滞。结论 :白藜芦醇通过改变 H2 2 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来抑制其生长。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上皮型钙粘附蛋白 ( E- cad)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 SP法 )检测 5 5例胆囊癌 E- cad表达情况。结果 :在胆囊癌中 ,E- cad异常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胆囊组织。在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粘液腺癌和腺麟癌中 ,E- cad异常表达与组织类型无关。在高、中分化和低分化胆囊癌中 ,E- cad异常表达与组织分化和临床分期显著相关。随着胆囊癌向周围组织的浸润 E- cad异常表达明显升高。在有淋巴结转移组 ,E- cad异常表达显著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结论 :E- cad异常表达与胆囊癌侵袭转移关系密切 ,E- cad检测将有助于评估胆囊癌侵袭转移潜能 ,并具有临床抗侵袭转移治疗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离断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胰腺后段曲张静脉(胰腺后段腹膜后静脉和腹膜后交通支)对自由门静脉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35例接受小口径脾腔静脉分流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在游离胰体尾离断胰腺后段曲张静脉前后测量自由门静脉压。36例有腹膜后静脉及腹膜后交通支曲张(曲张组),24例无腹膜后静脉及腹膜后交通支曲张(无曲张组)。不同时段自由门静脉压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35例患者腹膜后静脉及腹膜后交通支曲张发生率为68.1%(92/135),其中Ⅰ、Ⅱ、Ⅲ型分别占73.9%(68/92)、6.5%(6/92)和19.6%(18/92)。曲张组患者离断胰腺后段曲张静脉后平均自由门静脉压为(36.5±2.1)cmH20(1cmH:O=0.098kPa),显著高于离断前的(34.1±2.0)cmH20(t=4.97,P〈0.05),也显著高于无曲张组患者的(33.3±2.6)cmH20(t=5.25,P〈0.05)。结论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胰腺后段静脉曲张发生率较高,离断后可小幅升高自由门静脉压。  相似文献   
68.
少年及儿童胆囊结石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总结少年及儿童胆囊结石患者的外科治疗体会。方法分析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诊治的48例少年及儿童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时机与方法、围手术期处理等。结果本组48例病例经手术治疗,治愈46例,占96.0%;3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占6.3%;1例肺部感染,占2.1%;1例胆总管结石残余,占2.1%。结论少年及儿童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必须要把握好手术时机及方法。手术时间窗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69.
目的:讨论胆囊切除术胆道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本通过回顾性研究了14例胆道损伤的原因,提出了预防和处理的办法。结果:14例胆管损伤修复整形8例,效果较好,另6例二次手术行胆肠吻合。结论:胆管损伤应尽早发现,尽早处理。手术中及时发现以修复整形为主要治疗方案,若术中未及时发现,需做第二次手术,以胆肠吻合术为首选。  相似文献   
70.
回顾性分析15例在胆道探查术中发牛胆道下端穿通伤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为术中发现,行胆总管T形管引流并十二指肠侧后腹膜间隙引流,平均住院16 d,均痊愈;6例为术后发现,4例再次手术引流,住院8~12周痊愈,2例因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胆道穿通伤于术中及时发现、正确处理、充分引流,可获痊愈;术后早期发现,施以有效引流也可避免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