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6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CT导引下肺部病变穿刺切割活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导引下经皮穿刺针吸活检对肺部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652例肺部病变CT导向下经皮针刺切割活检术及病理组织学检查. 结果 经手术、随访或临床检查证实为恶性肿瘤者2236例,良性病变者共1416例,其中穿刺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2148例,确诊率为96.1%;假阴性88例,假阴性率为3.9%;无假阳性.穿刺诊断良性病变者1140例,确诊率为80.5%.穿刺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发生气胸150例,发生率为4.1%. 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针吸活检术对肺部病变的诊断安全、有效,准确性高,并发症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CT灌注成像在正常肝组织和微小转移性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21例肝转移癌患者选取48个微小转移灶和12例正常肝脏志愿者行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通过兴趣区(ROI)的时间密度曲线,应用去卷积法获得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AF)、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等参数值。结果正常肝组织的BF、BV、MTT、PS、HAF、HAP、PVP和IRFT0的平均值分别为(111.55±32.80)ml.min-1.100ml-1、(22.69±2.99)ml.100g-1、(15.73±1.74)s、(19.12±6.86)ml.min-1.100ml-1、(16.67±6.12)%、(19±9.05)ml.min-1.100ml-1、(92.55±27.24)ml.min-1.100ml-1、(2.80±1.66)s。转移癌组分别为(132.44±76.87)ml.min-1.100ml-1、(12.94±5.62)ml.100g-1、(10.91±3.68)s、(29.12±12.90)ml.min-1.100ml-1、(81.24±17.42)%、(90.75±47.85)ml.min-1.100ml-1、(41.69±47.85)ml.min-1.100ml-1、(2.09±1.58)s。转移癌组与正常肝组比较,BF、HAF、MTT、HAP、BV和PS两组的平均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PVP(P=0.06)和IRFT0(P=0.77)的平均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T灌注成像或以检测到微小转移癌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CT灌注技术对于诊断微小转移癌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43.
对于接受抗凝或溶栓治疗的病人,动态地监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等血凝试验的结果是非常重要的诊断治疗依据[1].同时,这些血凝试验也是外科手术前必测的检验项目,其结果可反映病人体内血凝系统的状况,提示病人是否可以安全地接受外科手术等.  相似文献   
44.
目的:结合术后病理结果比较螺旋CT与MRI对结直肠癌术前N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共53例.采用GE Light Speed Pro 32螺旋CT行平扫及增强扫描.使用Simens Avanto 1.5 T 超导型磁共振仪,均采用相控阵线圈行平扫及增强扫描.本实验数据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CT和MRI对结直肠癌术前N分期与术后病理对照采用χ2检验,并计算每种诊断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等数据.结果:CT、MRI扫描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扫描3种方法检查淋巴结分期结果与组织病理学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56.6%、58.5%、73.6%.MR-DWI扫描的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最高,分别为92.3%和88.2%,CT为75.0%和66.7%,MRI扫描为42.6%和57.1%.MR-DWI扫描的特异度为55.6%,介于常规MRI(74.1%)扫描和CT(41.3%)之间.MR-DWI扫描的阳性预测值为66.7%,略高于CT(51.4%)和MRI(61.1%)扫描.经χ2分析,MR-DWI扫描诊断结果与组织病理结果具有中等相关性,Kappa值为13.927(P=0.001);CT和常规MRI扫描的诊断结果与组织病理结果无显著相关性,Kappa值分别为1.128(P=0.288)和1.585(P=0.208).结论:通过对比CT、常规MRI和MR-DWI在结直肠癌淋巴结分期的诊断表现,显示出MR-DWI诊断结果与病理学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提示MR-DWI能够更准确地预测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45.
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是一种时变的声信号,用传统的傅立叶变换无法完全表示其信息.本文介绍了用短时傅立叶变换分析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方法,并给出了其时频分布的实验结果,分析了其各个频率成份出现的不同时刻及持续时间.本文还对瞬态诱发耳声发射中的伪迹出现的时间和频率作了分析,指出伪迹在时频域是和有用信号分离的,理论上可以通过时频滤波器去除.  相似文献   
46.
王亚宁  时高峰  杜煜  王琦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1):1311-1313
目的 探讨双源CT对肾上腺少脂肪型腺瘤和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2011年5月-2012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就诊的50例肾上腺结节患者均使用双源CT对病灶进行平扫。测定融合图像中病灶的CT值;选择“mono energy”软件测量后得到能谱曲线,并计算其斜率。同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经手术或病理确诊肾上腺少脂肪型腺瘤22例,肾上腺转移瘤28例。经双源CT检查,50例患者中肾上腺少脂肪型腺瘤14例(肾上腺少脂肪型腺瘤组),肾上腺转移瘤36例(转移瘤组)。肾上腺少脂肪型腺瘤组与转移瘤组的融合图像平均CT值分别为(30.6±15.8)HU和(37.3±16.5)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4,P>0.05);两组能谱曲线平均斜率分别为(-0.23±0.12)、(0.37±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P<0.05)。以能谱曲线斜率0.04为诊断阈值鉴别肾上腺少脂肪型腺瘤与转移瘤时,曲线下面积为0.901、灵敏度为91.8%、特异度为81.8%。结论 双源CT诊断肾上腺少脂肪型腺瘤和转移瘤的结果,与手术或病理确诊结果的符合程度较高,且经双源CT检查时,肾上腺少脂肪型腺瘤的能谱曲线斜率高于转移瘤,因此双源CT能谱成像可能成为鉴别肾上腺少脂肪型腺瘤与转移瘤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不同融合系数对胃癌双源CT(dual 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融合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45例胃癌患者行DSCT腹部强化扫描,其中男25例,女20例.扫描完成后取得6组数据,分别为80 kVp数据,sn 140 kVp数据,融合图像数据(融合系数为0.3、0.4、0.6、0.8);6组数据的图像分别测量胃癌病变的平均CT值及噪声,并计算信噪比(SNR).两名医师同时对各组图像进行质量评分.结果 融合系数0.6组(动脉期和静脉期)的平均噪声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或<0.01);0.6组(动脉期和静脉期)的平均SNR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或<0.01).结论 融合系数0.6组的图像中胃癌病变具有较高的SNR,有较好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经皮针刺切割活检纵隔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纵隔肿瘤CT导向下经皮针刺切割活检术.穿刺针为美国MD公司TRU-CORE 18 G切割针,52例均做切割病理组织学检查,6例加做免疫组化.结果 (1)病变部位前纵隔49例,中纵隔1例,后纵隔2例;(2)43例病理诊断明确,9例病理诊断不确定.穿刺活检正确率为82.7% ,假阴性率为17.3% ,假阳性病例1例;(3)淋巴瘤活检准确性为50%, 辅以免疫组织化学后切割活检的准确性为80%,明显提高了穿刺活检的诊断准确率(χ2 = 3. 96 ,P<0.05);(4) 8 例小病灶穿刺敏感性为50%,44 例大病灶穿刺敏感性为84.1%,穿刺阳性率与病灶大小无关(确切概率法P>0. 05);(5)胸腺类肿瘤、淋巴结转移性癌活检准确性分别为93%、100% ,淋巴瘤活检准确性仅为50%, 胸腺类肿瘤、淋巴结转移性癌活检阳性率显著高于淋巴瘤(P < 0.05)与前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0.05);(6) 穿刺并发症发生率为9.6%.气胸发生率为5.8%.结论 CT导向下经皮切割活检术是纵隔病变安全而有价值的诊断方法,辅以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可以很大提高纵隔病变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49.
杜煜  时高峰  王亚宁  王琦  彰俊杰 《临床荟萃》2010,25(6):489-491,F0002
目的 评价多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肾癌肾静脉瘤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均于术前行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观察肾静脉内和下腔静脉内有无瘤栓及瘤栓的范围,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评价CT对肾静脉和下腔静脉的显示情况.结果 22例患者,均为单侧肾癌.手术病理共发现22处肾静脉瘤栓和8例下腔静脉内瘤栓.CT对肾癌瘤栓的检出率为100%.CT诊断22支肾静脉内有瘤栓,8支下腔静脉内有瘤栓.结论 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肾癌瘤栓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0.
目的 评估参数优化的三维酰胺质子转移加权(3 dimensions-amide proton transfer weighted,3D-APTw)成像在原发性肝癌扫描中的图像质量并分析其临床扫描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 前瞻性招募2020年10月至2022年2月临床怀疑原发性肝癌患者,共109例。采用飞利浦3.0 T MRI设备进行扫描,分别采集T1WI、T2WI、弥散加权成像、酰胺质子转移加权(amide proton transfer weighted,APTw)及多期增强图像。机器自动生成经过B0校正的肝脏APTw图像。计算3D-APTw成像的扫描成功率及计算成功率。采用Kendall一致性系数对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主观评分进行一致性分析,对主观评分3分以上的病例测量3D-APTw图像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肿瘤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肿瘤及肝实质的APTw值并计算各参数值的变异系数,采用组内相关系数进行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可重复性测量的一致性分析。结果 109例患者中有11例患者3D-APTw图像中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