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5篇
基础医学   41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37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秋水仙碱纳米控释微粒抗肿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铭  方淑昌  朱争艳  周立波  王士贤  陆伟  杜智  宋继昌 《天津医药》2001,29(12):727-731,F003
目的:研究不溶于水的植物性抗癌药秋水仙碱纳米控释静脉注射微粒的制备工艺及其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方法:以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作为基质材料,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PLGA包载秋水仙碱的纳米级微粒(NP)。借助扫描电镜观察PLGA-秋水仙碱-NP微粒形态,通过激光光散射实验测定纳米微粒的粒径分布。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纳米微粒制剂的载药率,以MTT方法做体外杀伤癌细胞实验,进行不同剂量,给药频度条件下体内抑瘤实验。结果:经电镜观察PLGA-秋水仙碱-NP为表现光滑的球形微粒,粒径分布平均值是104.9nm,呈正态分布,PLGA-秋水仙碱-NP载药率为33.0%。体外MTT实验提示纳米粒子粒子与裸药作用相同且显著控释,体内抑制实验表明:控释制剂间隔给药疗效优于包载药物每日给药的疗效,量-效关系, 毒性显著减低,经静脉途径试用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PLGA纳米粒子可以作为抗肿瘤药物秋水仙碱的有效载体,并可在不添加助溶剂等前提下成功制备其静脉注射剂型,实现药物控制释放并减低毒性,发挥药物更佳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42.
实行“病人选医生”的改革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基本情况 我院现有职工1167人,开放病床528张,日门诊量1800人次左右,是以治疗肝胆疾病为特色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设有卫生部人工细胞工程技术中心,是天津医科大学、天津职工医学院的教学医院。我院从1998年9月1日起进行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适应医疗市场发展的需要,开展了让病人自选满意医生的服务方式改  相似文献   
43.
普通超声探头引导PTGD治疗高危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翔  杜智  丁建民  王毅军  聂福华  赵新民 《天津医药》2007,35(9):711-712,721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对于高危患者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很高,风险极大。随着介入性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FFGD)已经成为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一种方法。2000年2月-2005年6月笔者共对68例高危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进行了普通超声探头引导下FFGD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4.
射频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259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进行RFA治疗.肝细胞肝癌(HCC)223例行270人次的RFA,病灶总数372枚,平均1.4枚,肿瘤平均最大直径2.4±1.3cm,其中临床分期为Ⅰ期的61例;肝转移癌(MLC)36例行44人次的RFA,病灶总数72枚,平均1.6枚,肿瘤平均最大直径2.6±1.6cm.全组病例的治疗通过经皮穿刺和开腹两种途径.治疗原则为消融范围超过瘤周0.5~1.0cm.结果:RFA治疗后1个月行增强CT检查,HCC完全消融率97.3%(362/372),MLC完全消融率98.6%(71/72).随访2~65个月,HCC局部复发率7.8%(29/372),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7%、55.3%、32.9%,其中61例Ⅰ期HCC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6%、86.1%、47.0%;MLC局部复发率11.1%(8/72).中位生存期16~24个月.HCC患者RFA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2.2%(6/270),MLC治疗中出现2例较严重的并发症.结论:RFA对于肝脏恶性肿瘤尤其HCC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而且安全、并发症少,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5.
通过检测外周血AFP mRNA可确定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表达高低与肝癌复发、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1~3].本文建立了一种具有内参照的定量检测AFP mRNA的竞争性RT-PCR方法,并初步对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AFP mRNA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6.
袁强  王毅军  经翔  丁建民  杜智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15):1104-1107
  目的  探讨微波消融(MWA)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方法  208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接受了241例次的MWA。肝细胞肝癌(HCC)171例行198例次的MWA, 肿瘤总数301个, 平均1.5个, 肿瘤平均最大直径(2.9±1.3)em, 其中57例接受了肝切除联合MWA; 肝转移癌(MLC)37例行43例次的MWA, 肿瘤总数67个, 平均1.6个, 肿瘤平均最大直径(2.6±1.5)cm。全组病例的治疗通过经皮和开腹两种途径, 治疗后定期进行影像学和肿瘤标志物检查。  结果  MWA 1个月后行增强CT检查, HCC 301个肿瘤中285个完全消融, 完全消融率为94.7%(285/301), MLC 67个肿瘤中62个完全消融, 完全消融率为92.5%(62/67)。随访3~43个月, HCC局部复发率为8.4%(24/285),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9.0%、74.2%、53.6%, 其中肝切除联合MWA治疗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1.3%、66.4%、46.7%;MLC局部复发率为9.7%(6/62), 中位生存期17~23个月。HCC患者MWA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5%(5/198), MLC患者的治疗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  MWA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创伤小, 安全有效, 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7.
对原发性和继发性肝肿瘤患者,一个好的结果有赖于恰当的外科手术,尽管无创的影像技术如:体外经皮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及核磁共振成像已广泛用于肝肿瘤诊断,其阳性发现率不超过60%~80%[1~4]。另外肝脏径面宽厚、体积硕大,对内部脉管及深在小病变单纯靠视诊和触诊不能提供精确信息。肝的术中超声,证实是能够提供外科肝肿瘤切除全部情况的仅有方法[5~10]。当术中超声显示病灶不能定性或多发需要作肝脏扩大切除,又危急肝功能时,冷冻可进行病灶的局部治疗。这个回顾性研究的目的是研究术中超声是否改变了外科治疗计划,是…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中多基因甲基化异常的发生率,研究肝细胞癌中多基因甲基化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60例肝细胞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16例肝炎后肝硬化组织、5例慢性肝炎和5例正常肝组织,筛选消化道肿瘤中APC、RASSF1A、p16、GSTP1、MGMT、DAPK、SOCS-1和RIZ18个甲基化异常频率高的肿瘤抑制基因,应用甲基化特异件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8个肿瘤抑制基因在所有标本中的甲基化状态.比较不同基因甲基化与非甲基化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情况.结果 肝细胞癌组织中,RASSF1A、APC、GSTP1、p16、RIZ1和MGMT基因的甲基化率分别为95.0%、90.0%、73.3%、65.0%、61.6%和60.0%,均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均P<0.05);癌旁组织中,MGMT、GSTP1和RIZ1基因的甲基化率分别为41.6%、40.0%和25.0%,均高于肝硬化组织(均P<0.05).p16基因甲基化的肝细胞癌患者的平均年龄大于非甲基化者;巨块性肝细胞癌中,MGMT基因甲基化者的比例高于非甲基化者;MGMT基基甲基化者的无瘤生存期短于非甲基化者.结论 不同基因在肝细胞癌、癌旁和肝硬化组织中的甲皋化率差异显示了肝细胞癌发生中渐进的表观遗传学改变;GSTP1、RIZ1和MGMT基因的甲基化异常具有肿瘤风险评估和早期诊断价值,而MGMT基因的甲基化异常同时具有预后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 (HCC) ASC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mRNA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运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MSP) 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检测58例肝细胞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 15例肝硬化肝组织、 5例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组织和5例正常肝组织中ASC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58例肝细胞癌组织中有40例(69.0%) 发生ASC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 其相应癌旁组织中有27例 (46.6%) 发生该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 而在肝硬化、 肝炎和正常肝组织中均未检测到该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ASC基因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甲基化频率高于其相应癌旁组织 (P=0.015)。ASC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肿瘤直径 (P=0.001)、 生长方式 (P=0.003) 以及国际抗癌联盟第6版TNM (TNM6) 分期 (P=0.001) 有关。以ASC基因在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量为参照, 58例肝细胞癌组织中有33例出现ASC基因mRNA低表达或表达缺失, 其相应癌旁组织中有14例出现低表达或表达缺失, 而在肝硬化及肝炎肝组织中ASC基因mRNA均呈正常表达。与癌旁组织相比, 肝细胞癌组织中ASC基因mRNA表达明显下调 (P<0.05)。在发生ASC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40例肝细胞癌组织中有26例出现mRNA低表达。结论: ASC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是肝细胞癌中的频发事件, 可能在肝细胞癌的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0.
区域癌化是肿瘤发生机制中的重要理论,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区域癌化理论不仅得到了大量研究的证实,其概念本身也得到了发展。区域癌化理论不仅可以深化我们对肿瘤多步骤、多阶段起源的生物学理解,同时在肿瘤风险评估、分子边界、预后评估、化学预防等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