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采用腰椎椎板减压,侧后方植骨和USS(Universal Spinal System)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早期疗效。方法:自2001年5月~2003年10月对68例轻度腰椎滑脱症患者施行腰椎椎板减压,侧后方植骨和USS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平均随访5月~2年10月,平均20.4个月。对比手术前后症状恢复程度及滑脱复位程度:68例患者中,39例症状完全消失,22例症状基本消失。患者的腰痛及下肢痛症状均有明显缓解,无固定螺钉松动及再滑脱现象。优良率89.7%。结论:应用USS脊柱内固定系统和侧后方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是一种操作简单,效果良好,复位满意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2.
拇外翻是一种足部常见的畸形,目前国内外治疗拇外翻的手术方法很多,根据不同病人的病情变化,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才能提高足病的治疗效果。近2年,我们采用Mitchell术式做为基本术式,并做了改良,收到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混合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混合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自2003年6月~2007年6月共收治混合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42例,其中18例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锚钉内固定,15例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丝线固定术、9例行单纯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对手术前后JOA评分、颈肩痛及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随访观察.[结果]随访6个月~4年(平均23个月),42例患者均获随访,锚钉内固定组、丝线固定组、单纯减压组术前术后各组手术前后评分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t检验,P<0.05).术后颈肩部疼痛评分锚钉内固定组优于其他两手术组(q检验,P<0.05).颈椎节段最大活动度、活动节段最小残留率、脊髓膨胀率与JOA评分改善率之间存在线性相关.[结论]后路椎板成型和椎板减压是治疗混合型OPLL的有效方案;颈椎节段最大活动度、活动节段最小残留率、脊髓膨胀率与JOA评分改善率之间存在相关性;锚钉内固定对术后颈肩痛的预防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前,米非司酮配合伍米索前列醇进行药物流产(以下简称药流)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其完全流产率可达90%以上,是一种简便、有效的终止早孕方法,但药流后阴道异常流血是影响药流安全性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原因为不全流产、绒毛或蜕膜组织残留;同时,药流不全致阴道流血时间过长、子宫内膜炎、月经异常和继发不孕等仍是药流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文君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5):393-393
例1:患者,女,48岁。因感冒发热咽痛2d,2008年8月6日来我院就诊。查体:体温38℃,脉搏84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80mmHg(1mmHg=0.133kPa)。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胸部X线透视检查:双肺纹理增粗,紊乱,未见片状模糊阴影。初步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  相似文献   
16.
联合治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序贯治疗对阻断乙肝病毒垂直传播的影响.方法:乙肝病毒携带者孕妇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自孕28 w开始,口服拉米夫定100 mg,1次/d,至分娩后停药.对照组不进行治疗.两组孕妇均每月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200 IU,共3次.所有新生儿出生后即刻和15 d时各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200 IU,于出生后1、2、7月龄时各肌注乙肝疫苗10μg.结果:治疗组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阻断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0%vs 80%,P<0.05).结论:三种药物序贯治疗可提高疗效,母子均无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态检测血清胱抑素C(ScysC)评估新生儿窒息(asphyxia of the newborn)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0例新生儿窒息病例,分别于生后30min和1、3、5、7d,采集血标本,分别测定Scy-sC、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Urea)、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比较Apgar评分与Scys、CScr、Urea、CCr的相关性。结果新生儿窒息患者ScysC、Scr、Urea、CCr治疗后1、3、5、7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肾功能的恢复,ScysC、Scr、Urea第1天分别下降了48.44%、33.68%、34.60%,Ccr提高了31.65%;新生儿窒息患者Apgar评分与ScysC、Scr、Urea、CCr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和P值分别为:r=-0.820和P=0.000;r=-0.812和P=0.000;r=-0.809和P=0.000;r=0.753和P=0.000;Scys、CScr、Urea、CCr评估新生儿窒息的敏感性分别为92.7%、83.3%、78.7%、80.7%;特异性分别为86.6%、82.2%、77.6%、80.1%;阳性预期值分别为83.4%、72.8%、69.5%、63.8%。结论 ScysC检测能比较准确评价新生儿窒息后的肾小球滤过率,优于Scr,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 回肠末端的环肌增厚和其粘膜一起呈乳头状突入盲肠,形成回盲瓣,起着括约肌的作用,称为回盲肠括约肌。安静时其压力比结肠高2.76Kpa(20mmHg),同时回肠末端由回结肠动脉供血,其为终未血管。基于以上解剖学基础,大多数学者认为,距回盲瓣10cm内吻合易发生瘘的危险。但保留回盲瓣维持消化道的功能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对12例因小肠坏死,行肠切除,吻合口距回盲瓣10cm以内,保留了回盲瓣,无一发生吻合口瘘,效果良好。1 临床资料本组年龄11个月~5岁,2岁以下8例。小肠坏死原因:肠套迭8例,嵌顿性腹股沟斜疝2例,肠扭转1例,巨大系膜裂孔致游离肠管打结绞窄1例。切除肠管35~110cm,吻合口距回盲瓣平均4.5cm,最短者距2cm(4例),无1例出现吻合口瘘,平均住院13.5天,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成年脊髓拴系综合征临床表现,对其手术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14例成年经MRI及手术探察证实为脊髓拴系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手术采用脉冲式电刺激仪及显微外科技术,扩大狭窄椎管,切除占位病变,松解脊髓及粘连马尾神经,切断终丝。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年以上,手术后感觉、运动、括约肌及性功能得到较好改善,其改善率的95%可信区间为(29%,82%)。结论:手术采取原发和继发疾病同时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脊髓腹侧受压颈椎病合并重度骨质疏松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5—2016-06采用一期颈椎后路扩大开门角度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的32例脊髓腹侧受压颈椎病合并重度骨质疏松症。术后以JOA评分标准评估患者颈肩痛及四肢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本组各节段平均椎板开门角度为(59.6±15.5)°,均30°。32例获得12~36(20.7±7.4)个月随访,术后复查MRI显示所有患者脊髓充分后移,脊髓腹侧减压满意。术后2例出现轴性症状,术后3个月症状消失;1例术后3 d出现单侧C5神经根麻痹,术后40 d功能完全恢复。术前JOA评分为(7.0±1.6)分,术后10 d为(11.4±1.4)分,术后6个月为(15.3±1.5)分;术后10 d的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且术后6个月JOA评分较术后10 d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改善率为(83.8±14.8)%,神经功能改善评价为优。结论颈椎后路扩大开门角度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脊髓腹侧受压颈椎病手术操作安全,疗效可靠,且术后并发症未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