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4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杜成  施健 《职业与健康》2007,23(1):13-13
金属烟热多因金属加热产生的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烟雾吸入引起。碱式氯化铜引起金属烟热,尚未见过报道,苏州市某超微粉碎机厂发生了1起5例碱式氯化铜引起的金属烟热,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并参考有关文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2.
目的研究Lipo-PGE1注射液对无心跳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6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各8只,肝素化后处死,2 h后对照组以LPD液灌注及保存,实验组将Lipo-PGE1注射液(20μg·L^-1)加入LPD液灌注及保存。两组在4℃保存2 h后再灌注1 h,测定经肺氧合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肺气道峰压(PawP)。于再灌注结束后取右上肺组织,测其湿质量(W)与干质量(D),计算湿干质量比(W/D),ELISA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并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再灌注后肺组织结构的病理变化。结果再灌注30 min后,两组的PaO2逐渐降低、PawP逐渐升高,实验组PaO2降低程度及PawP的升高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的SOD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DA含量及肺组织NF-κB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肺组织的病理变化较对照组轻。结论Lipo-PGE1注射液能减轻无心跳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肺功能,具有肺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133.
目的探讨经鼻导管高流量吸氧(HFNC)在老年肺癌患者VATS术后急性低氧血症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07月至2018年05月入住我院ICU行VATS术后急性低氧血症的老年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采用HFNC氧疗方式,对照组采用储氧面罩,比较2组患者进行治疗前、治疗后6h、12h、24h及治疗结束后2h的心率、呼吸、SPO_2、PH、PaO_2、PaC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的变化,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进程当中患者舒适度、无创正压通气(NPPV)使用率、再次插管率、呼吸机使用率和ICU入住时间的差别。结果应用HFNC治疗后的6h、12h、24h及结束后较治疗前PH、SPO_2、PaO_2及PaO_2/FiO_2升高,PCO_2及心率、呼吸频率降低,试验组与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的心率、呼吸、SPO_2、PH、PaO_2、PaCO_2、PaO_2/FiO_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ICU入住时间为(2.73±0.58)d,对照组为(4.13±1.48)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22,P0.05);试验组患者呼吸机使用率为13.33%,对照组为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NC在肺癌术后低氧血症的老年患者中应用,舒适性好、耐受性高,可有效的改善低氧血症,降低二氧化碳潴留,降低术后老年患者的呼吸机使用率,缩短ICU入住时间。  相似文献   
134.
杜成  于志国  刘姿含  吕彦 《临床军医杂志》2020,48(2):141-143,148
目的探讨癌症患者缺血性脑卒中(ISC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前有无活动性癌症将患者分为ISCP组(n=29)与非ISCP组(n=391)。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既往病史、脑卒中病因分类系统(CCS)类别、入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病死率、随访改良Rankin评分(mRS)、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D-二聚体、位于多个血管区域的急性多发性缺血性病变等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探讨ISC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ISCP组患者既往高血压及高脂血症比例明显低于非ISCP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SCP组随访mRS评分、随访mRS评分>3分比例、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C反应蛋白水平、病死率、CCS分类中的其他因素、位于多个血管区域的急性多发性缺血性病变比例显著高于非ISCP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CS系统分类为其他因素、位于多个血管区域的急性多发性缺血性病变和mRS评分>3分为ISCP危险因素(P<0.05)。结论 CCS分类中的其他因素、位于多个血管区域的急性多发性缺血性病变和mRS评分>3分为ISCP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5.
背景:干细胞被证明不但具有替代损伤细胞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分泌营养因子,为临床脊髓损伤的治疗带来了光明的前景。
  目的:综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中的最新进展。
  方法:以“stem cel s, spinal cord injuries, embryonic stem cel s, neural stem cel s, mesenchymal stem cel s”为英文检索词,“干细胞,脊髓损伤,胚胎干细胞,神经干细胞”为中文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Kjmed数据库和万方医学数据库中2004年4月至2014年4月发表的相关文章。
  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2745篇,排除无关重复的文献,保留50篇进行综述。骨髓间充质细胞由于其具有众多的优点而受到学术界的广泛青睐,成为脊髓损伤治疗最具前景的干细胞来源之一,虽然脊髓损伤在临床应用上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是肯定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替代作用、神经营养作用、抑制免疫反应及促进轴突再生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