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摘要:目的探讨八探针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在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常见细胞遗传学异常中的价值。方
法采用八探针FISH系统,即以针对AML1/ETO融合基因、PML-RARα融合基因、CBFβ/MYH11 融合基因、MLL基因、
P53基因、Del(5q)、-7/Del(7q)、Del(20q)八种DNA探针对40例AML患者细胞遗传学异常进行检测,并与常规G显带核型
分析技术相比较。结果40 例AML中,共22 例多探针FISH检出了细胞遗传学改变,总阳性率为57.50%,包括:AML1/
ETO融合基因、PML-RARα融合基因、MLL基因断裂重排、Del(5q)、-7/Del(7q)、P53基因缺失、8号染色体三体7种细胞遗
传学异常。而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技术(CCG)对于相对应的遗传学异常仅检出8例,另检出3例八探针FISH不能检出的
异常,总阳性率为27.50%。结论FISH八探针诊断技术较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技术具有省时、准确、高效等优点,可作为
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诊断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2.
提高教学资源库使用效率的方案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校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有效途径,并已成为当今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校校通工程、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校园资源库建设、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等在各级院校正开展得如火如荼.……  相似文献   
53.
目的体外建立对STI571耐药的K562细胞系(简写为K562-R),并对其耐药机制进行初步分析。方法用药物浓度逐步递增的方法培养野生型K562细胞(简写为K562-W)。绘制K562-R生长曲线,MTT法检测STI571、阿霉素(adriamycin,ADR)和三尖杉酯碱(harringtonine,HT)对K562-R的细胞毒作用,Ho-echst33342染色检测STI571对K562-R诱导凋亡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K562-R的MDR-1表达情况;基因测序检测K562-R的Abl激酶ATP结合区点突变情况;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nterphasal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I-FISH)检测Bcr/Abl融合基因扩增情况。结果生长曲线绘制结果表明K562-R在0.5μmol/L的STI571环境中可呈指数增长;MTT法检测STI571对K562-W和K562-R的半数抑制浓度(50% inhibiting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1.64±0.13)μmol/L和(3.32±0.05)μmol/L,K562-R的耐药倍数为(2.04±0.16)倍,而ADR和HT对两种细胞毒性作用均呈剂量依赖性反应,耐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值分别为0.472和0.108);Hoechst33342细胞凋亡试验表明STI571对K562-W诱导凋亡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对K562-R作用减弱。流式细胞术检测K562-R和K562-W的MDR-1表达率分别为2.68%和1.39%(P<0.001),基因测序表明两种细胞Abl激酶ATP结合区序列完全一致;I-FISH检测初步观察K562-R的Bcr/Abl融合信号拷贝数增多(P<0.001)。结论体外成功建立STI571耐药的K562细胞系,其耐药机制可能与Bcr/Abl融合基因扩增有关。  相似文献   
54.
参考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的相关标准,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讨论法建立对参加我院住院医师培训考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确定相应的备选集及权重系数。在此基础上,依据模糊数学法提出了针对住院医师考生综合素质评价的Fuzzy计算模型,并举例对该模型的使用进行了说明。结果认为本模型能够相对全面、客观地对住院医师考生的综合素质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PBL)在本科生《内科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PBL实验组(44名)和控制组(44名)实验前先进行相似性分析比较,教学效果用形成性测评和总结性测评进行比较分析:形成性测评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按全球医学教育最低标准设计,包括7个模块;终结性测评为学期《内科学》期末考试,并特设附加临床病例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结果①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实验前具有高度相似性,对实验结果不会因选择性差异造成影响;②两组学生考试成绩方面无显著差异(P=0.373);但在附加分析题方面,PBL组显著优于传统教学组(P<0.01)。③在问卷调查的7个模块中,PBL组在临床技能、交流技能、信息管理和批判性思维4个模块显著优于传统教学组;在医学科学基础知识模块,两组无显著差异(P=0.088)。结论PBL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流技能、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技能和信息管理能力,而不会影响学生对医学知识的学习和对考试成绩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索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家族部分成员参与慢性髓系白血病(CML)STI571的耐药机制。方法利用cDNA表达谱芯片技术初步筛选耐药细胞K562/G01与K562/W差异表达基因,应用半定量RT-PCR技术验证芯片结果;进一步检测耐药细胞系K562/G01及STI571耐药的CML患者单个核细胞胞浆蛋白PTP活性,了解PTP与耐药的相关性。结果耐药细胞K562/G01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发现:其中1个PTP成员出现表达下调[PTPRF(PPFIA4)基因,Ratio0.413,GenbankID:NM-015053],1个PTK成员表达升高(PTK9基因Ratio2.004,GenebankID:NM-198974)。胞浆蛋白PTP活性检测:K562/G01细胞胞浆蛋白PTP活性(126.45pmol/min·μg)较K562/W活性(137.32pmol/min·μg)降低;CML耐药组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胞浆蛋白PTP活性为(124.83±12.14)pmol/min·μg较非耐药组患者(138.75±13.29)pmol/min·μg也降低(P=0.04)。结论PTP家族部分成员参与了STI571的耐药机制,PTP活性降低提示患者临床出现STI571耐药倾向。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FISH)技术检测慢性髓系白血病(CML)8号染色体三体(8三体)异常的价值及其对CML演进监测的意义。方法联合应用染色体G显带和I-FISH技术对22例(慢性期7例、加速期8例、急变期7例)CML患者8三体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①染色体G显带检测发现8三体8例,疑似6例;I-FISH证实12例患者存在8三体。②综合两项检测结果,均为阳性7例;6例疑似患者中I-FISH证实3例阳性;1例核型无8三体的慢性期患者,I—FISH检测8三体阳性(8.0%);1例无分裂相加速期患者,I—FISH发现同时存在8三体(14.6%)和8四体(80.4%)。结论相比传统细胞遗传学技术,I-FISH检测CML8三体具有显著的优势,能为疾病演进的监测提供早期、敏感和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58.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产生于必需氨基酸甲硫氨酸向半胱氨酸转化的过程,并通过甲基化作用参与脱氧核糖核酸(DNA)代谢。近年来诸多研究表明,血Hcy水平与多种疾病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如动脉硬化、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妊娠期疾病、眼部疾病和骨质疏松等。人体血浆中Hcy的正常范围是5~15 μmol/L,>15 μmol/L为高Hcy血症(hyper homocysteine, HHcy)。基因突变,叶酸、维生素B6、B12缺乏导致的营养不良及高甲硫氨酸的饮食模式均是Hcy升高的常见原因。研究证实,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 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与血浆Hcy水平升高的易感性相关。而中国人群中MTHFR 677TT基因型表达显著高于其他种族。血清Hcy水平升高的致病机理可能为:促进炎症和血管钙化;脂质过氧化和抗氧化过程受损;刺激活性氧的产生,诱导氧化应激和血管功能障碍;内皮细胞毒性及功能障碍;抑制神经递质释放等。其他致病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Hcy水平在预测疾病风险、控制疾病并发症、影响疾病转归中有重要价值。中国人口总体HHcy患病率较高,且地域差异显著。随着年龄增大,患病率也随之升高。Hcy水平监测有利于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及严重并发症的早预防。结合最新文献报道,文章探讨Hcy致病机制及其与疾病的关系,为Hcy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ABL酪氨酸激酶区点突变的发生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巢式PCR扩增23例CML患者不同时期的40份骨髓标本的ABL激酶区,对扩增产物纯化、双向测序并进行序列同源性比对.结果 7人(30.43%)检测出点突变,共导致5种类型的氨基酸替换:T315I 3例,Y253H、E255K、F317L及G321W各1例.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患者点突变的例数分别为2例、2例和3例.其中6例患者测序前经400 mg/d伊马替尼治疗无效,加大伊马替尼刺量至(600~800)mg/d,随访3~6个月,仅F317L患者获得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另外5例患者均无遗传学反应,且Y253H和1例T315I疾病进展至急变期.0321W为初治慢性期患者,经400 mg/d伊马替尼治疗达到完全血液学缓解,BCR-ABL 细胞比例显著下降.结论 ABL激酶区点突变是CML患者对伊马替尼耐药的重要原因.不同类型的突变导致的耐药程度不完全相同,且并非所有点突变都会导致耐药的发生.监测ABL激酶区点突变有助于预测疗效并及早调整治疗.  相似文献   
60.
染色体异常导致的分子遗传学异常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和独立预后指标.对ALL发病机制进行分子水平的探索,将使人们更深入理解疾病的本质,并为靶向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将近年来在此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