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4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联合硫酸镁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6例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患儿,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采用前列腺素E联合硫酸镁进行治疗。结果治愈24例,死亡2例。治疗6h后,PaO2、SaO2逐渐升高,而PAMP明显下降(P〈0.05)。治疗过程中有2例患儿出现低钙惊厥,予以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前列腺素E与硫酸镁联合用药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经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与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NCPAP)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 选取在本院出生并诊断为呼吸暂停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64例,随机分为HHFNC组及NCPAP组各32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副作用.结果 与NCPAP组相比,HHFNC组总用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严重呼吸暂停重新机械辅助通气无统计学差异[(12.7±4.7)d vs.(11.9±6.3)d,(13.5土5.6)d vs.(14.7±6.3)d,7/32 vs.6/32;P>0.05].HHFNC组呼吸机治疗费用低于NCPAP组[(5.9±2.3)千元vs.(8.9±3.1)千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HFNC组鼻损伤发生率低于NCPAP组(1/32 vs.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HFNC对于早产儿呼吸暂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与目前的主流呼吸暂停治疗方式NCPAP相比,其优势包括简便、容易耐受、较少鼻部损伤、成本更低、更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 选取在本院产科出生并诊断为呼吸暂停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60例,随机分为HHFNC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常规氨茶碱治疗基础上采用HHFNC,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氨茶碱治疗.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用氧时间(天)和无创通气时间(天)缩短[(12.8±4.9)比(19.2±7.0),(8.2±2.9)比(14.6±3.1)],频繁呼吸暂停发生率和因频繁呼吸暂停需重新辅助机械通气的比例降低[7/30(23.3%)比13/30(43.4%),10/30(33.3%)比17/30(56.7%)],鼻损伤发生率减少[1/30(3.3%)比9/30(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有创通气时间、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HFNC联合氨茶碱比单纯氨茶碱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暂停更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脏超声对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及疗效评估。方法回顾分析1例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患儿诊治过程中肺脏超声同胸部X线的变化。结果患儿,男,出生2天,因呼吸困难入院。入院胸片示先天性心脏病改变(肺血增多型);超声心动图示肺动脉高压、动脉导管未闭、卵圆孔未闭,肺脏超声示胸膜线异常、A线消失、肺实变及支气管充气征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表现。经过抗感染,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等治疗,复查肺脏超声提示A线出现、实变消失。3周后患儿治愈出院。结论肺脏超声对于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治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对比胸部X线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析泛福舒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对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本院儿科住院的6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实验组在常规药物基础上给予泛福舒联合穴位敷贴治疗.结果 实验组患儿咳嗽、发热等临床症状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抗生素使用种类和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IgG、IgA、IgM和CD3+、CD2、CD8+、CD4+/CD8+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 泛福舒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能明显改善患儿咳嗽、发热等症状,增强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进而增强患儿抗感染能力,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杜岚岚  熊明媚 《中外医疗》2012,31(35):38-39
目的总结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25例患儿皆选择持续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所选择为Bubble CPAP婴儿呼吸机。连接方式主要为鼻塞,同时需调整相关的参数,其中,流量可调节(4~15LPM),一般选择6~8LPM,不超过10LPM,,氧浓度可调(21%~100%),一般〈45%,不超过60%,CPAP压力靠刻度管调节(3~10cmH2O),一般在4~8cmH2O,气体可以选择进行温化与湿化,湿度0.8~1.0,温度30~35℃,严格监测患儿的血压、意识状态、末梢循环情况、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率等。对比患儿治疗前与治疗后2h、24h的氧合指数PaO2/FiO2,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以及心率等。结果 25例患儿在给予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后,其相关症状均出现明显的改善,其中,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h及治疗后24h患儿氧合指数PaO2/FiO2〉200,血氧饱和度明显上升,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h及治疗后24h患儿呼吸频率与心率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以有效地改善相关的症状,使氧合指数PaO2/FiO计上升,患儿的经皮血氧饱和度逐渐上升,同时可以降低患者的呼吸频率与心率,对患儿疾病治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