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4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国际气管食管学会主办的第六届气管食管学国际会议,于1989年10月15~18日在日本东京隆重召开。29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名代表出席会议,并围绕研究气管、食管疾患的200篇论文,进行了交流。我国吉林省白求恩医大梁雁教授、河北医学院第四医院杜喜群教授出席了会议,并分别宣读了经内腔镜治疗支气管疾病和腐蚀性食管狭窄的外科治疗等论文。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自1952年~1982年,对食管癌和贲门癌外科治疗观察。全组5,587例(食管癌33,08例,贲门癌2,279例)中,癌切除4,413例,总切除率为79.0%(食管癌82.6%,贲门癌73.7%)。癌切除术后死亡200例,死亡率4.5%(食管癌5.9%,贲门癌2,4%)。全组五年生存率中,食管癌24.9%,贲门癌19.0%。在术前60癌放射综合治疗323例食管中段癌的五年生存率为35.2%,而术前斑蟊酸钠综合治疗食管癌的五年生存率为45.8%。  相似文献   
13.
概述自从20年前Goodman等临床开始药物治疗肿瘤以来,药物在造血系统及胃肠道所引起的中毒作用,成为治疗中的极大限制。Kloop等(1950)首倡肿瘤区动脉灌注抗癌药物法(毒性反应较静脉注射为低,且疗效亦较好),并认为此法可做为放射治疗的一种辅助治疗。Creech等于1957年6月首  相似文献   
14.
自1952年10月—1964年6月底作者对623例食管癌及贲门癌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其中401例为癌切除术。文献报导颈部及上纵隔段食管癌切除后的并发症和死亡率较中下段为高~(1—5),故吴英恺等曾主张对此采用放射治疗,但其并发症亦不少,有穿破造成食管支气管瘘或大出血死亡等危险,疗效亦  相似文献   
15.
国内有关食管癌的病理形态学已有不少研究,但与术后转归联系的材料尚不多见。一些学者注意到癌的部位、局限性、分级、淋巴结有无转移等皆与术后生存期限有关。近来谷氏等分析91例手术结果,证明一些病理因素能影响远期疗效。本文根据食管癌的病理分型及病理进展  相似文献   
16.
呼吸道异物常见于1~6岁儿童,如异物停留于气管,导至窒息、猝死;进入一侧支气管则发生肺炎、肺不张、肺脓肿、支气管扩张或狭窄等并发症。一些异物由于其本身特点及支气管严重感染,反复钳取失败,被迫开胸取出。我院于1973年1月~1988年12月共收治支气管异物22例,其中开胸手术12例,占55.5%,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自1981年12月至1985年6月,应用GF—1型消化道管状吻合器,进行食管胃吻合150例。同时配套使用胃残口缝合器及荷包缝合器,可提高手术质量,缩短手术时间。全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2.7%)较同期手法缝合者(3.2%)为低。提出了经胸行食管胃低位颈部吻合和预防切割不全的经验。观察到消化道外翻缝合与传统的内翻缝合有着同样满意的愈合结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322例肺球形病灶的病理类型。其发生率以肺恶性肿瘤和肺结核球最多,分别为40.9%和34.2%,其次为肺炎性假瘤占8.7%。强调应认真对待病人的首发症状,仔细阅读X线片病灶之特征,综合应用诊断措施如经皮针吸活检、CT扫描、纤维支气管镜和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等,及早明确其良恶性。提出尽量限局性手术为一最理想治疗方法。即使小细胞型肺癌亦不应放弃手术治疗,其5年生存率可达23~36.6%。  相似文献   
19.
Electrochemical therapy is a new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From January 1989 to November 1991  相似文献   
20.
食管癌淋巴结三野清扫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喜群  平育敏 《中国肿瘤》1999,8(5):213-215
食管癌发生、发展具有痛灶多点起源和向颈。胸、腹呈跳跃性转移的特点,是术后第二个原发癌和复发、转移的主要原因。欲达镜下和肉眼无癌残留的根治性切除(RO),应有足够的切除长度和广度。也是三野淋巴结清扫(threefieldlpophadenectong,3-FL)的主要依据。1淋巴结转移特点食管起源于胚胎期前肠,以后渐分化为气管始基和咽囊,以及其远端内脏(中胚层)。随胎儿发育,在气管分叉平面上下,形成食管不同的血液供应和淋巴引流系统。癌位于该平面以上者主要向上胸区转移;反之则向下转移。癌位于该平面者则向上下呈双向转移。癌栓阻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