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2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4篇
临床医学   128篇
内科学   27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170篇
预防医学   93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53篇
中国医学   57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手法针刺合谷穴得气与脑功能激活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针灸"得气"与脑功能激活的关系.方法 13例健康右利手受试者,由针灸医师先后进行右手合谷穴"浅表刺激"与传统手法捻针刺激两种任务,利用fMRI-BOLD技术获得脑功能图像,用感兴趣区(ROI)分析方法,比较两种任务下的平均信号变化情况.结果 针灸"得气"存在个体差异,相应脑功能的激活情况也有所不同,前额区、丘...  相似文献   
82.
目的: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经静脉途径拔除植入心律起搏装置(CIED)导线的方法和体会。方法:25例CIED患者(导线断裂3例、感染22例)的47根导线经静脉途径成功拔除,其中6例导线徒手拔除,15例应用锁定钢丝和扩张鞘拔除,1例运用Evolution机械鞘拔除,3例经下腔静脉途径拔除;22例患者于对侧植入新的心律起博装置,2例患者无植入新的起搏装置指证,1例患者因感染性心内膜炎积极治疗无效死亡。结果:所有导线均完全拔除,术中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静脉途径拔除CIED导线是根治心律起博装置导线相关问题的重要措施,科学、有效的运用多种器械和技术在复杂病例的应用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3.
目的 研究大豆皂甙( soy asaponins,ss)对大鼠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影响,探讨大豆皂甙对心脑血管疾病干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根据体重与血清胆固醇水平,将动物分为:对照组、高脂模型组、阿司匹林( 10 mg/kg)组、大豆皂甙20、40、80 mg/kg剂量组.连续灌胃10周后,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以及血流变指标.结果 20、40、80 mg/kg剂量大豆皂甙组TC分别为1.86、1.85、1.72 mmol/L,明显低于高脂模型组;与高脂模型组比较,大豆皂甙组TG及LDL水平降低,HDL含量增高.20、40、80 mg/kg剂量大豆皂甙组全血粘度切值分别为5.13、4.89、5.11 mpa·s,低于高脂模型组;大豆皂甙组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增高,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指数降低,红细胞刚性指数改变不明显.结论 大豆皂甙具有调节大鼠血脂,避免血流缓慢、血栓形成,有利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84.
摘要 目的 了解医院环境表面分离的革兰阴性非发酵杆菌对消毒剂的抗性情况,为科学选择消毒剂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肉汤稀释法对医院环境物体表面分离出的革兰阴性非发酵杆菌的消毒剂抗性进行测定。结果 从医院物体表面176份标本中分离出15株革兰阴性非发酵杆菌,检出率8.52%,主要来自重症监护病房(ICU)。检出部位居前3位的是治疗操作台面、电脑键盘和ICU床栏。三氯异氰尿酸对15株非发酵杆菌的MIC值为有效氯250~500 mg/L,标准菌株为500 mg/L;MBC值为250~1 000 mg/L,标准菌株为1 000 mg/L。复合季铵盐对15株菌的MIC值为0.98~15.62 mg/L,标准菌株为15.62 mg/L;MBC值为1.95~31.25 mg/L,标准菌株为250 mg/L。结论 医院环境物体表面分离的革兰阴性非发酵杆菌对含氯消毒剂和季铵盐类消毒剂抗力未见升高现象,这些消毒剂在医院环境使用消毒效果可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85.
充血性心力衰竭少阴病阳虚水停证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于《伤寒论》六经病证实质 ,前人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不过 ,将病证相结合进行少阴病证实质的临床研究较少 ,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选取心钠素、醛固酮、皮质醇、血栓素B2 (TXB2 )、6 酮 前列腺素F1α( 6 keto PGF1α)、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 (RBC SOD)、血浆脂质过氧化物 (LPO)、血浆谷胱甘肽氧化酶 (GSH Px)、内皮素等微观指标 ,以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气阴虚证患者作为对照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少阴病阳虚水停证的实质。临床资料1 病例选择 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诊断和辨证分型标准参考卫生部药政…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S?Detect技术与常规超声不同联合方案在乳腺结节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5月—2020年4月175个乳腺结节的常规超声图像,术前由低、中、高年资的超声医师各自进行常规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类,并分别以4种不同方案联合S?Detect结果进行调整,术后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S?Detect的诊断价值,同时比较不同年资医师联合不同方案前后的诊断效能。结果:单用S?Detect的诊断特异性高于超声医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低、中年资医师联合诊断的AUC值显著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联合方案三、四显著优于方案一、二(P<0.05);高年资医师联合后AUC值降低。结论:S?Detect技术具有较高的诊断特异性,低、中年资医师联合S?Detect技术进行BI?RADS分类可以提高诊断效能,其中联合方案三、四较优。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闭合穿针内固定治疗前臂骨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组79例均在手术室于臂丛麻醉及X线透视下进行手法复位。再在桡骨远端、尺骨鹰嘴处各闭合穿入1枚克氏针,沿骨髓腔分别固定桡、尺骨骨折。结果:均于术后12周经复查X线片示骨折愈合,拔除克氏针。疗效:优59例,良20例,无1例发生骨不连或针口感染。结论:该治疗方法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操作简单,疗效显著,费用低廉,病人乐于接受,适宜在临床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88.
目的:评价 Narcortrend 监测在老年患者无痛肠镜肠道肿瘤筛查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5年12月进行肠镜肠道肿瘤筛查患者240例,65~75岁,其中男性130例,女性110例。随机分为 A 组、B组、C 组,每组80例。麻醉方法采用靶控输入(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丙泊酚,使用麻醉深度监测仪(Narcor-trend)监测麻醉深度,A 组维持麻醉深度指数(narcortrend index,NI)值为 D0(64~57),即常规较浅麻醉,B 组维持NI 值为 D1(56~47),即常规中等深度麻醉,C 组维持 NI 值为 D2(46~37),即常规深度麻醉。手术结束停止用药。记录患者入睡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及术中体动、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顺利完成手术,各组均未发生术中体动;B 组相比于 A 组,C 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χ2=6.337,P =0.038)。三组入睡时间、苏醒时间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无痛肠镜检查中,Narcortrend 镇静 NI值为 D1(56~47)时比较适合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89.
杜丽 《当代医学》2016,(15):137-138
目的 分析纳洛酮与醒脑静联合治疗脑血管病的意识障碍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脑血管病的意识障碍144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2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案,研究组患者采取纳洛酮与醒脑静联合治疗,比较2组疗效及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6.11%)明显大于对照组(69.44%),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氨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神志转醒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脑血管病的意识障碍的临床效果确切,不仅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还可缩短患者神志转醒时间,具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0.
目的 研究nm23-H1基因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LSAB法分析nm23-H1基因表达与膀胱癌多种指标的关系。结果 nm23-H1基因在56例膀胱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9.6%。在高、中及低分化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5.0%、84.6%、90.0%,nm23-H1基因高度表达与膀胱癌的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复发无关。结论 nm23-H1基因可能在膀胱癌形成及转移过程中起不同的调节作用,促进膀胱癌的发生,同时抑制癌转移。可作为评价膀胱癌恶性度、肿瘤进展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