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4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52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91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318篇
内科学   155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66篇
综合类   579篇
预防医学   226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180篇
  6篇
中国医学   292篇
肿瘤学   52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研究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叶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方法采用硅胶、MCI、聚酰胺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并用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采用DPPH和ABTS法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p NPG法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结果从侧柏叶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O-(1′,3′-二羟基丙基-2′-)-二氢松柏醇9-O-β-D-葡萄糖苷(1)、杨梅苷(2)、5,8,3′,4′-四羟基黄酮7-O-β-D-木糖苷(3)、isomassonianoside B(4)、(-)-异落叶松脂素9′-O-β-D-葡萄糖苷(5)、(7R,8S,7′S,8′R)-4,9,4′,7′-tetrahydroxy-3,3′-dimethoxy-7,9′-epoxylignan4-O-β-D-glucopyranoside(6)、柳杉酚(7)、桃柁酚(8)、5,6-dehydrosugiol methyl ether(9)、isopimara-8,15-dien-7-one(10)和α-L-鼠李糖乙醇苷(11)。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侧柏苷A;已知化合物中,7个化合物(4~7、9~11)为首次从侧柏植物得到,6个(4~6、9~11)为首次从侧柏亚科植物中得到,4个(5、6、10、11)为首次从柏科植物中得到。化合物2~6显示出了一定的抗氧化活性;2和3显示了一定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02.
“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出自叶天士《温热论》,其可溯之源长,可证之史短。其主旨的提出上至秦汉,其后历延诸家,最终由明清温病医家明确提出并发扬延伸。立足于《温热论》《温热条辨》等温病专著,结合《伤寒杂病论》《黄帝内经》等相关文献,追本溯源,对“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的出处原文进行多层次解读,探讨湿温病中“利小便”作为利湿大法的体现,以就近驱邪、分消湿热,从而恢复气机正常运行,达到通阳的目的,并解读四逆散、当归四逆散、茵陈蒿汤、三仁汤等经典方剂,探讨“通阳利小便”的应用演变,归纳总结出“分消走泄”“因势利导”“调畅三焦”等治则,为临床诊疗与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分析过敏性紫癜(HSP)合并肾损害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2(TLR2)表达水平及其与血浆细胞因子γ-干扰素(INF-γ)、白细胞介素4(IL-4)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78例HSP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伴有肾损害,分为肾损害组(35例)与无肾损害组(43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40例为...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BRAFV600E突变在儿童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中的预后意义以及影响儿童LCH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初治LCH患儿,采用数字PCR方法检测患儿病灶组织中的BRAFV600E突变,分析突变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140例LCH患儿纳入研究,诊断时中位年龄为2.2(0.1~15.7)岁,男89例(63.6%),女51例。临床分型为单系统(SS)60例(42.9%),多系统无危险器官受累(MS RO-)47例(33.6%),多系统有危险器官受累(MS RO+)33例(23.6%)。中位随访时间34.1(0.9~50.7)月,随访期内70例(50.0%)出现进展或复发,12例(9.6%)出现持续性后遗症,死亡3例(2.1%)。总体3年无进展生存率(PFS)、无事件生存率(EFS)和总生存率(OS)分别为(48.9±4.5)%、(46.6±4.4)%和(97.8±1.2)%。①儿童LCH中BRAFV600E突变阳性率67.1%(94/140)。②BRAFV600E突变与患儿临床分型明显相关,突变阳性率MS RO+患儿(90.9%)高于MS RO-患儿(53.2%)或SS患儿(65.0%)(P=0.001);皮肤受累患儿中突变阳性率(77.8%)高于非皮肤受累的患儿(P=0.042);③BRAFV600E突变阳性患儿进展/复发率(57.4%)高于突变阴性患儿(34.8%),P=0.019。3种临床分型中突变阳性和阴性患儿的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④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危险器官受累是影响LCH患儿PFS的独立预后因素(HR=2.702,P=0.003),垂体受累(HR=3.582,P<0.001)、危险器官(HR=2.321,P=0.008)和耳部受累(HR=2.093,P=0.013)是E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LCH患儿BRAFV600E突变与危险器官受累密切相关,突变阳性患儿的进展/复发率高于突变阴性患儿,BRAFV600E不是儿童LCH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06.
2018年12月,Diabetes Care杂志发表了一篇对“1型糖尿病女性孕期连续血糖监测的研究”(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in Women With Type 1 Diabetes in Pregnancy Trial,CONCEPTT)的预设性二级分析,探讨胰岛素泵治疗妊娠合并1型糖尿病的疗效[1].CONCEPTT是一项多中心、非盲、随机试验,用于评估实时连续血糖监测(real-time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CGM)联合自我血糖监测(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SMBG)与单独进行SMBG的临床有效性差异,结果显示CGM对采用腺岛素泵和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multiple daily injections,MDI)孕妇的血糖控制及减少新生儿并发症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建立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聚集及传播的细胞和动物模型,为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亲和层析法纯化α-syn蛋白,体外诱导其聚集成为α-syn纤维(Preformed fibrils,PFFs); 培养稳定表达GFP-α-syn的HEK293细胞系及原代神经元,转导α-synPFFs后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内α-syn聚集情况; 小鼠立体定位注射α-syn PFFs,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内源性α-syn的聚集及传播情况。结果 纯化的α-syn可在体外聚集形成聚集体; 在细胞及动物水平观察到α-syn PFFs可诱导内源性蛋白的聚集和传播。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α-syn聚集及传播的细胞和动物模型,为帕金森病的相关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发热待查伴有骨髓中发现分类不明细胞免疫组化联合基因重排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长期发热并骨髓或外周血中有分类不明细胞浸润的患者分离骨髓或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基因重排检测。结果:23例患者中,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12例,其中滤泡性淋巴瘤(FL)3例、套细胞淋巴瘤(MCL)1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2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T(ALCL)3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CL)1例,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NKCL)1例,恶性组织细胞病1例;2例结合脾脏病理学诊断SLE;诊断为骨髓转移癌5例;4例未能确诊。结论:联合运用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技术对长期发热并骨髓分类不明细胞浸润患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9.
背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基因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呈高表达,在肿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miR-483位于IGF2基因第7号内含子中,与宿主基因共表达,但其具体功能尚未明确。目的:检测miR-483-3p、miR-483-5p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作为结直肠癌分子标记物的可能性。方法:收集75对结直肠癌组织和相应癌旁非癌组织样本,以real-time PCR检测miR-483-3p、miR-483-5p表达并分析两者间以及两者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ROC曲线分析两者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性能。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的miR-483-3p、miR-483-5p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相应癌旁非癌组织(P0.000 1),且两者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rs=0.554 5,P0.000 1)。miR-483-3p和miR-483-5p诊断结直肠癌的最佳截点分别为9.22和11.61,相应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8.67%、62.67%和50.67%、85.33%;如两者联合检测(并联试验),诊断敏感性可提高至89.48%。两者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肿瘤大小、部位、分化程度和TNM分期均无相关性。结论:miR-483-3p、miR-483-5p在结直肠癌中呈高表达,可能与肿瘤发生有关。两者有望成为结直肠癌诊断潜在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多重巢式RT-PCR法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AML)融合基因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多重巢式RT-PCR方法对526例初诊AML患者进行29种常见融合基因检测,并观察检出结果在FAB分型中的分布情况。结果:在526例AML患者中检测出融合基因188例(35.7%),包括AML1/ETO、AML1/MDS1、CBFβ/MYH11、BCR/ABL、MLL基因异常、PML/RARα、TLS/ERG、PLZF/RARα、NPM/RARα、SET/CAN,其形态学分布基本符合文献报道。结论:多重巢式RT-PCR法检测初诊AML患者中的融合基因,是AML分层诊断、个体化及靶向药物治疗的必要依据,并提供与预后相关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