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收到论文共190篇,其中大会交流3篇,分会场交流36篇,展板交流15篇,书面交流136篇。内容涉及尿动力学理论、基础研究、尿动力学检查方法、新技术新业务等方面。对压力性尿失禁、BPH、神经原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糖尿病、女性排尿功能障碍、手术前后尿动力学研究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观察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 (NANC)神经递质对下尿路梗阻逼尿肌肌条自发性收缩频率及收缩幅度的作用。 方法 建立Wistar大鼠膀胱下尿路梗阻动物模型 ,6周后以充盈性膀胱测压的变化检测逼尿肌不稳定的发生率。制备离体逼尿肌肌条 ,观察NANC神经递质血管活性肠肽 (VIP)、三磷酸腺苷 (ATP)对肌条自发性收缩频率及收缩幅度的影响。 结果 大鼠膀胱下尿路梗阻 6周后逼尿肌不稳定发生率为 6 2 % ;VIP、ATP能明显抑制逼尿肌的自发性收缩 ,降低逼尿肌肌条自发性收缩频率及收缩幅度 (P <0 .0 5 ) ;梗阻后逼尿肌不稳定组、逼尿肌稳定组及对照组之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论 VIP、ATP能显著抑制正常和梗阻后逼尿肌自发性收缩的频率及收缩幅度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双侧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围术期的护理和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观察组: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以一体化的围术期护理模式护理的31例双侧PCNL患者;对照组: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以常规护理模式护理的26例双侧PCNL患者。一体化围术期护理模式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增加了术前口服聚乙二醇外加清洁灌肠、积极的心理教育、常规护理宣讲、教会患者床上大便;术后给予患者常规腿部按摩、睡垫、尿管尿道口清洗等一系列措施。统计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一体化围术期护理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精神紧张程度,并取得较好的护理配合;且术后根据该手术的特点及并发症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可以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对双侧PCNL患者进行一体化围术期护理能够提高护理效果,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促进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临床路径在输尿管结石治疗中的实施情况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将2010年11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我科室收治的285例第一诊断为输尿管结石(单侧)并适合行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的患者利用简单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临床路径组和对照组。其中入临床路径组151例,对照组134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临床疗效、患者认知度和满意度以及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调查。结果临床路径组在疗效上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在平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路径组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和满意度调查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数医护人员认为临床路径可有效增进医患沟通、提高医疗质量。结论临床路径可有效规范输尿管结石的手术治疗,提高效率,值得深入实施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初步探讨ATP对大鼠逼尿肌不稳定膀胱的作用.方法 建立雌性SD大鼠BOO DI 模型,以正常雌性逼尿肌稳定(detrusor stability, DS)大鼠作对照,制作离体膀胱并Krebs液孵育,膀胱内分别给予0.9%NaCl、ATP、PPADS液后用0.9% NaCl液以0.1 ml/min的速度灌注膀胱,同法灌注膀胱时向浴液中加入ATP以及先浴液中加入PPADS孵育膀胱10 min后再灌注膀胱,并向浴液中加入ATP,记录灌注膀胱和停止灌注后各4 min内的膀胱压力曲线,测量20 s、50 s、4 min、8 min时的膀胱压力值.结果 离体膀胱内给予NaCl、ATP、PPADS后,2组大鼠膀胱压力曲线形态和组内和组间各时间点膀胱压无显著性差别(P>0.05).灌注时浴液中加入ATP,离体膀胱出现膀胱收缩,50 s时DS组膀胱压高于BOO DI组;先PPADS孵育膀胱后再加入ATP,膀胱收缩幅度显著降低,50 s时组间膀胱压无差别.结论 膀胱内给予或膀胱上皮细胞释放的ATP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尿频和参与逼尿肌不稳定收缩,支配逼尿肌的嘌呤能神经释放的ATP可直接作用于逼尿肌引起收缩.  相似文献   
106.
经皮肾穿刺造瘘碎石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脏鹿角形结石的经皮肾穿刺造瘘碎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治疗及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总结158例行PCNL治疗,以及PCNL结合体外冲击波碎石(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lithoclasty,ESWL)治疗的肾脏鹿角形结石患者.结果 一期PCNL清除结石64例,结合ESWL 73例,2次以上PCNL 46例,结石清除率83.5%,术中术后发生休克13例,发热9例,肉眼血尿者47例(5例患者因严重肉眼血尿而拔除双J管),耻骨上区、腰腹部不适及肾绞痛23例(4例患者经对症治疗无好转而拔除双J管).结论 PCNL是肾鹿角型结石的有效治疗方法,术中术后应密切注意患者全身情况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低脉冲次数(1 000次以内)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从2003年6月至2010年6月接受体外电磁波碎石机治疗的患者中,根据结石分布部位共选出1 200例,其中碎石机改进前、后治疗的患者各600例,每组肾结石、上段、中段、下段输尿管结石150例。回顾性分析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改进前组486(81%)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冲击次数(1 987±326)次,碎石时间(36±17)min,碎石成功477例(98.1%);改进后组498(83%)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冲击次数(683±186)次,碎石时间(21±6)min,碎石成功492例(98.8%)。碎石术后肾绞痛、输尿管石街、肉眼血尿的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低脉冲次数ESWL治疗上尿路结石疗效肯定,与高脉冲次数碎石相比,减少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和机器的运行时间,减轻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和冲击波、X线辐射对患者机体的损伤,是治疗最大直径小于等于2.0 cm上尿路结石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机械牵张对豚鼠膀胱组织Cajal间质细胞(ICC)形态及兴奋性的影响.方法 建立雌性豚鼠膀胱颈部分梗阻(PBOO)模型作为实验组.并设假手术组作为对照.术后4周取膀胱组织制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2组ICC形态和分布情况;胶原酶消化豚鼠膀胱制细胞悬液,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2组c-kit阳性细胞比率.在弹性硅胶膜七原代培养膀胱ICC,利用Fluo-4钙荧光指示剂检测机械牵张对ICC钙信号的影响.结果 2组豚鼠膀胱组织铺片均可见c-kit染色阳性典型长梭形有突起的ICC,主要分布于平滑肌肌束间;PBOO组膀胱平滑肌间质增厚,c-kit染色阳性细胞数量及其突起明显增多,互相连接呈网络状;PBOO组c-kit阳性细胞比率为(6.7±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培养的ICC可检测到自发性钙波,机械牵张刺激可诱导ICC发生钙波增强现象.结论 机械牵张可诱导膀胱ICC兴奋性增强;PBOO膀胱组织中ICC数量及相互联系显著增多.ICC可能参与了膀胱牵张感受功能并在长期牵张应力负荷下发生一定的适应性改变.  相似文献   
109.
110.
应用α1-受体阻滞剂盐酸特拉唑嗪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从症状、尿流率和残余尿3个方面观察其疗效。认为它能解除膀胱颈及前列腺部尿道压力,增加尿流率,减少残余尿,防止前列腺尿液反流,对慢性前列腺炎治疗有一不定期的疗效。特别是对有明显尿路梗阻症状,疗效更佳。但对一部分病人效果欠佳。或改善后症状加重,可能与其病因复杂有关,提示慢性前殂朱炎的治疗为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