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4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对新生儿窒息病理、生理的深入研究认为,影响重度窒息新生儿预后的主要因素是心肌损害和脑病。近年来,窒息合并心肌损害,虽已被国内众多学者所关注,但国内有关新生儿窒息后引起心肌损伤研究较多的是,心肌酶谱和心电图的变化,而对心脏彩超在提示重度窒息新生儿心脏损伤的重要作用,尤其对并发脑损伤患儿,  相似文献   
12.
桃红四物汤加味方治疗小儿难治性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味方治疗小儿难治性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95例患儿随机分为桃红四物汤组(60例,用桃红四物汤加味方治疗)与肝素组35例,用肝素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环素F1α(6-keto-PGF1α)水平与临床疗效。结果:桃红四物汤组总有效率为81.7%,疗效与肝素组(80.0%)近似(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TXB2、TXB2/6-keto-PGF  相似文献   
13.
女金胶囊影响家兔在体子宫收缩药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方法;女金胶囊通过家兔十二指肠给药,让其在体子宫用悬垂法连接二道生理仪肌张力换能器,记录其子宫的活动。结果:女金胶囊能使家兔在体子宫收缩的频率、幅度、活动力有所下降;同时能对抗缩宫素引起的家兔在体子宫收缩增强作用,并呈一定的浓度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宫内发育迟缓(IUGR)新生儿脐血心钠素(ANP),甲状旁腺素(VrH)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电解质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07年8月本院出生的IUGR新生儿71例.按胎龄分为2组:足月IUGR组(29例)、早产IUGR组(42例).选择40例健康足月适于胎龄儿为健康对照组.各组均在娩出后水即抽取脐血,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其ANP及PTH水平.同时抽取静脉血1.5 mL测定各组血清Na+、Ca2+水平.结果 1.早产IUGR组和足月IUGR组脐血ANP水平[(1.26±0.47) ug/L、(1.09±0.51)ug/L]与健康对照组[(0.78±0.42)ug/L]比较均明显增高(t=5.98,2.76 Pa<0.01);早产IUGR组和足月IUGR组血Na+[(129.33±6.02)mmol/L、(130.27±5.47)mmol/L]与健康对照组[(135.26±4.63)mmol/L]比较均明显降低(t=5.04,4.86 Pa<0.01).2.早产IUGR组脐血PTH水平[(0.97±0.64)ug/L]与健康埘照组[(1.31±0.74)ug/L]比较明显降低(t=2.27 P<0.05).足月IUGR组[(1.21±0.69)ug/L]下降不明显(t=0.57 P>0.05);早产IUGR组血Ca2+[(1.85±0.37)mmol/L]与健康对照组[(2.02±0.44)mmol/L]比较明显降低(t=1.93 P<0.05),足月 IUGR绀[(1.99±0.35)mmol/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t=0.30 P>0.05).3.脐血 ANP水平升高与血清Na+水平下降呈显著负相关(r=-0.93 P<0.01).结论 IUGR患儿脐血ANP增高明显,与低钠血症密切相关,而早产IUGR新生儿对甲状旁腺反应低下,可造成低钙血症,测定脐血ANP和PTH对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1病例资料男,7岁。因反复发热半年入院。患儿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8~40℃,呈弛张热。热退时精神及食欲、活动均正常,一般间隔3天左右又反复发热,不咳,无腹泻、关节痛、皮疹,曾在我科住院治疗,无效后转他院求治,诊断为幼年类风湿关节炎全身型,予以抗炎及抗风湿治疗,患儿仍反复发热,入院前日体温高达40℃以上,在家口服退热药无效,故再次来我院求治。门诊以发热待查收住。查体:体温39℃,脉搏140/min,呼吸32/min,血压110/60mmHg。精神一般,意识清,急性热病容。腋下、腹股沟可及数个黄豆大小的淋巴结,活动度可。心肺未见明显…  相似文献   
16.
细胞炎前因子测定对感染性腹泻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细胞炎前因子水平变化对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173例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细胞炎前因子IL-6、TNF—α、IL-8水平,并与32名健康儿童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无论是细菌性肠炎还是病毒性肠炎,细胞炎前因子均高于对照组;且TNF—α在细菌组增高较病毒组增高明显,有显著差异(t=7.460P〈0.01);IL-6在病毒感染时明显增高,其增高程度与细菌组比较有显著差异(t=2.073P〈0.05);IL-8在细菌和病毒组均较对照组升高,但二者比较无显著差异(t=1.80P〉0.05)。结论 当临床不易鉴别小儿腹泻感染病原时,可借此检测来作辅助诊断,以指导临床医师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小儿感染性腹泻病原学及致泻菌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性腹泻是儿科常见病。2000年12月~2005年12月对我院收治感染性腹泻患儿1807例进行了病原学及致泻菌的药敏试验,现分析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为2000年12月~2005年1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感染性腹泻患儿1807例。其中男1087例,女720例,年龄4d~9岁,平均2.8岁,病程为1.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