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无法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TACE与RFA治疗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经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与单独TACE或RFA治疗无法手术切除肝细胞癌(UHCC)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国内外关于TACE+RFA与单独TACE或RFA治疗UHCC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RCT),采用RevMan4.2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8个独立性研究进行Meta分析,分析的主要对象为生存期及肿瘤完全坏死率。结果 TACE+RFA较单独TACE提高患者1年、2年及3年生存率(均P〈0.01),较单独RFA提高1年及2年生存率(P=0.03、P〈0.01),而3年生存率则缺乏统计学差异(P=0.16);而对于肿瘤完全坏死率,联合治疗明显较低(均P〈0.01)。结论 TACE联合RFA治疗UHCC的疗效较单独TACE或单独RFA治疗好,而远期疗效较单独TACE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较单独RFA能提高1年及2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62.
背景与目的比较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腔内放疗与根治术治疗宫颈癌的疗效。材料和方法将1997年4月~2007年9月间收治的81例宫颈癌患者分为2组。子宫动脉化疗栓塞组43例,双侧子宫动脉插管注入化疗药后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组38例,采用双侧髂内动脉插管注入化疗药。两组化疗方案均为以卡铂为主的联合方案。两组患者介入治疗1~2次后1周进行2~4次192Ir高剂量率腔内放疗,放疗后2周进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对32例有病理危险因素的患者加用外放射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分期、组织学类型、肿瘤分级、肿瘤大小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子宫动脉化疗栓塞组临床有效率为62.8%,高于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组(50.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病理显示,子宫动脉化疗栓塞组病理完全缓解率、盆腔淋巴结转移、手术切缘侵犯均略低于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组,而脉管浸润与复发率高于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动脉化疗栓塞组5年总生存率(74%)与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组(8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5)。结论子宫动脉化疗栓塞与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腔内放疗都能有效缩小肿瘤,提高生存率,但在临床疗效、对病理因素的影响以及复发和远期生存方面尚未显示出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3.
目的比较经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无法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Unresecta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UHCC)与单独TACE治疗的临床远期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和手工检索全面收集国内关于TACE+RFA与单独TACE治疗无法手术切除肝癌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并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Meta分析。采用RevMan 4.2软件,应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2个实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单纯TACE相比,TACE+RFA的术后1年、2年及3年生存率高,差异有显著性(=1.36、1.78及2.61,〈0.01)。结论TACE联合RFA治疗无法手术切除的肝癌的远期疗效较单独TACE治疗好,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术前经导管动脉栓塞对颈静脉球瘤切除术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1996年1月~2018年1月经影像学和病理检查确诊的颈静脉球瘤共35例,将其按照Fisch分级标准分为轻型病例(Fisch A、B级)和重型病例(Fisch C、D级)两层,并根据是否经历术前栓塞将患者分为栓塞组和未栓塞组,比较两组间术中出血量、切除...  相似文献   
65.
目的比较CT与超声在腹部囊肿经皮穿刺抽液并硬化治疗中的导引作用。方法CT导引下穿刺腹部囊肿抽液硬化治疗38例,超声导引下45例。结果CT导引下共穿刺46个囊肿,穿刺次数83次,硬化治疗失败6例;超声导引下共穿刺71个囊肿,穿刺次数87次,硬化治疗失败1例。超声导引下行经皮穿刺腹部囊肿抽液并硬化治疗每个囊肿平均穿刺次数及硬化治疗失败例数均显著少于CT导引。结论经皮穿刺硬化治疗腹部囊肿术中,超声导引较CT导引具有更多的优势。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胞必佳联合碘化油乳剂经肝动脉灌注对兔VX2肝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24只兔VX2肝肿瘤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常规组和对照组,经胃十二指肠动脉至肝动脉分别灌注胞必佳(10μg/Kg)+适量超液碘化油、丝裂霉素(0.2mg/Kg)+适量超液碘化油以及生理盐水。结果术后实验组兔在生存率上优于常规组,且实验组血清肝功能指标及病理检查显示肝功能损害轻。结论经肝动脉灌注胞必佳联合碘化油乳剂对兔VX2肝肿瘤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7.
胶原酶对大鼠背根神经节亚急性损伤的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胶原酶对大鼠脊神经背根神经节(DRG)超微结构亚急性损伤的影响,以期探讨胶原酶应用的安全性,进一步论证经皮椎间盘胶原酶化学髓核溶解术(PCCN)这项治疗方法的安全性。方法SD健康雄性大鼠27只。按随机配伍原则进行分组:正常组9只;DRG胶原酶亚急性实验模型组9只、亚急性假手术组9只。各组大鼠经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5mg/kg)麻醉后,分离并辨认DRG,实验组局部滴注胶原酶1ml(1200单位/4ml),假手术组局部滴注生理盐水1ml。于注药后7~9d行DRG超微结构的电镜检测。结果实验组背根神经节观测细胞种类、细胞数量、细胞大体形态、胞膜情况、节内神经纤维情况(有髓神经纤维有无肿胀,脱髓鞘,髓鞘松解等改变)、血管等情况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均无明显变化和差别。实验组背根神经节细胞超微结构与正常组、相应假手术组比较均有明显变化和差别:①核仁部分偏向一侧;②线粒体大量肿胀,部分嵴断裂、空泡形成。各组均未见节细胞成群细胞坏死、细胞膜早期破裂、凋亡小体形成等节细胞凋亡相关表现和节细胞坏死相关表现。结论临床应用于PCCN治疗浓度的胶原酶对背根神经节细胞是有损伤的。要慎用胶原酶的用量和浓度,使胶原酶作用于精确合适的部位,提高胶原酶应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68.
采用侧脑室内注射药物方法,观察阻断中枢钙通道后,对正常心血管活动及对几种神经肽的中枢性升压作用的影响。结果:兔侧脑室内注射钙通道阻断剂维拉帕米(100μg)引起平均动脉血压(MAP)降低(0.93±0.03)kPa。侧脑室内分别注射血管紧张素Ⅱ(AGT-Ⅱ,7.5μg)、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5μg)和蛙皮素(BBS,5μg)引起MAP升高(1.85~2.03kPa)。预先侧脑室内注射不引起血压变化剂量的维拉帕米(75μg)可抑制AGT-Ⅱ、TRH和BBS的升压效应。结果提示,家兔动脉血压的正常调节活动以及AGT-Ⅱ、TRH和BBS的中枢升压作用均与脑内Ca(2+)的跨膜内流有关。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胶原蛋白水解酶(胶原酶)对大鼠脊神经背根神经节细胞亚细胞结构急性损伤的影响,以期探讨胶原酶应用的安全性,并进一步论证经皮椎间盘胶原蛋白水解酶化学髓核溶解术(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治疗方法的安全性。方法:实验于2002—07/09在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完成。SD健康雄性大鼠28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9只;胶原酶急性实验组9只、急性假手术组10只。急性实验组和急性假手术组大鼠经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5mg/kg)麻醉后,分离并辨认大鼠背根神经节,实验组局部滴注胶原酶1mL(4mL含1200U),急性假手术组局部滴注生理盐水1mL。于注药后1h行各组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亚细胞结构的电镜检测。结果:各组大鼠背根神经节的神经元细胞、节内神经纤维检测结果:急性实验组背根神经节观测细胞种类、细胞数量、细胞大体形态、胞膜情况、节内神经纤维情况(有髓神经纤维有无肿胀,脱髓鞘,髓鞘松解等改变)、血管等情况与正常组、急性假手术组比较均无明显变化和差别。急性实验组背根神经节细胞亚细胞结构与正常组和急性假手术组比较均有明显变化和差别:①核仁部分偏向一侧。②线粒体大量肿胀,部分嵴断裂、空泡形成。各组均未见节细胞成群细胞坏死、细胞膜早期破裂、凋亡小体形成等节细胞凋亡相关表现和节细胞坏死相关表现。结论:临床应用于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治疗浓度的胶原酶对背根神经节细胞是有损伤的。掌握胶原酶的用量和浓度,使胶原酶作用于精确合适的部位,才能提高胶原酶应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0.
Wistar大鼠腹腔干及其分支动脉的实验解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Wistar大鼠腹腔干及其分支动脉的解剖结构,为相关实验中动脉的准确显露及导管的合理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血管铸型和大体解剖相结合的方法,对10只成年Wistar大鼠的腹腔干及其分支动脉的起源、行程、毗邻关系、显露方法及在实验中的应用等进行描述,并对其直径、长度进行测量.结果: 腹腔干起自膈肌下方腹主动脉的右前方,下行至其中点后转向右前上方,分为三个主要分支:脾动脉、胃左动脉、肝总动脉.Wistar大鼠腹腔干与人类腹腔干类似,但无胆囊动脉.在本组有限的样本中,腹腔干变异较小.结论: 本研究描述了腹腔干的局部解剖,并在术中准确的显露了动脉,合理的选择了导管,为涉及腹腔干及其分支动脉相关实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