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51.
52.
 乳腺癌阑尾转移1例报告新疆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王振华,昌红,李鸿江,柴敏秀,于安庆乳腺癌最易经淋巴道播散,血道转移通常发生在晚期。阑尾转移罕见。本文结合典型病例、形态学特点及免疫组化结果,对乳腺癌阑尾转移途径进行了讨论,与阑尾原发性腺癌和阑尾较多见的类…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并比较超声与X线检查对腹腔游离气体的诊断价值。方法 新西兰兔14只,向腹腔内注射空气0.5~10ml,分别进行超声和X线观察。胃肠道穿孔病人111例,96例术前曾做X线检查,19例曾做B超检查,其中7例两种检查都做过,回顾性分析术前超声和X线检查的准确性。结果 兔腹腔内注射1ml以上空气,超声和X线均能观察到,两种方法无明显区别。超声和X线检查对胃肠道穿孔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7307%和80.6%,两者无明显差别。结论 超声和X线检查均能很好地观察到腹腔游离气体,对提示胃肠道穿孔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乳腺痰患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以及病理诊断的的相关性以及如何利用有效的综合检查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 选取754例临床症状明显的乳腺患者,全部接受乳腺钼靶X线检查,654例行彩超检查,261例经手术治疗。将临床表现分为肿块、乳痛、片状增厚、乳头溢液、肿块 溢液、乳痛 肿块、乳痛 溢液、片状增厚 乳痛8类,分析各类临床症状的影像学良恶性表现比例以及影像学诊断与病理诊断的吻合情况。结果 临床表现为肿块者292例(38.73%)、乳痛189例(25.07%)、片状增厚32例(4.24%)、溢液32例(4.24%)、肿块 溢液儿例(1.46%)、乳痛 肿块98例(12.99%)、乳痛 溢液19例(2.52%)。片状增厚 乳痛79例(10.48%)。以肿块 溢液恶性影像学表现最高。手术261例中病理诊断为良性病变者188例,恶性肿瘤73例。良性病变诊断符合率90.42%(170/188),恶性肿瘤诊断符合率93.15%(68/73)。结论 钼靶X线检查是乳腺疾患的首选检查方法,为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及术前评价的正确性应结合B超、CT及MR检查。  相似文献   
55.
按摩手法千变万化,名称繁杂,为了便于临床应用与区别,学术交流与传播,以及继承和发扬,确立统一的命名标准是非常必要的。历史上按摩手法的名称,经历了由简到繁,和由繁到简的发展和衍变(当然,后来的简与以前的简,有了根本的区别)。古代的按摩手法,最初多用一个字来命名。如“按”、“案”、“(足乔)”、“扤”、“推”、“扪”、“切”、“循”,“抚”“摩”、“刮”、“掐”等。后来在实践中  相似文献   
56.
1988年11月至1989年11月,并收活足踝部损伤339例,其中腓骨短肌腱扭伤与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93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13岁;腓骨短肌腱扭伤66例(71%),合并第五跖骨基底骨折的27例(29%).治疗:足部腓骨短肌腱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的治疗:初期用轻手法按摩局部理筋,然后外敷消肿散,内服三七伤药片、沈阳红药、跌打丸等.合并有第五骨  相似文献   
57.
足跟疼痛,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痛。大多由于跟骨骨质增生或跟骨骨刺形成而刺激肌腱滑膜等软组织,或因跟腱炎、跟骨皮下滑囊炎、跖腱膜炎以及滑囊增厚、跟骨脂肪垫变性等疾病而引起足跟疼痛,影响站立,行走困难。近几年来,我们运用锤击法治疗跟骨骨刺足跟疼痛,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本组治疗的102例小结报告于下。一、一般资料本组102例,全部来源于门诊患者,未经选择。其中男性50例,女性52例。年龄最小34岁,最大72岁,其中以51~60岁者为最多共56例。病程最短2周,最长10余年,其中1年以内者65例,1~3年者29例,3年以  相似文献   
58.
目的:提高对先天性巨输尿管症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患者,评价其诊治方法。结果:15例于输尿管末段出现短于3.0cm保持正常管径的无动力非梗阻性狭窄段,左侧9例,右侧5例,双侧1例,12例13侧行肾,输尿管裁剪加膀胱再植术,3例行肾,输尿管切除术。结论:静脉尿路造影为诊断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主要方法,肾功能受损不严重者宜采用输尿管裁剪成形加膀胱再植术,患侧肾功能严重受损而对侧肾功能良好者,主张行患侧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  相似文献   
59.
应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并放疗较少报道,我院自1992年6月~1993年7月采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简称灌化)并放疗49例中晚期肺癌,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