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21.
十、清代时期 (公元1644~1912年) 在清代,由于封建统治阶级认为按摩导引治病是在人体上进行操作,不遵不恭,不属“奉君之道”。故清太医院废除了按摩专科。在清政府统治的268年中,由于官家不重视按摩导引,故在“医官”之中,无按摩一席之地。但按摩与导引仍在民间广泛流行,也有的附属于正骨科或骨伤科之内,或流传  相似文献   
22.
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腕关节病变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高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腕关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健康志愿者24例、类风湿关节炎病人42例,应用高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腕关节,检测滑膜厚度、血流供应,观察关节腔、骨面及关节周围软组织情况。结果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腕关节结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腕关节滑膜厚度(2.58±1.50)mm与健康者(1.65±0.19)mm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42例类风湿关节炎共84只腕关节中有40只滑膜增厚,其中25例增生的滑膜内可探及血流,8例可见关节腔积液,10例可见骨质破坏。结论高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较好地显示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腕关节病变。  相似文献   
23.
结肠放线菌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47岁,哈萨克族,农民。主诉:右下肢发现包块1月余。查体:右下腹触及一肿块。约4cm×3cm×2cm,边界不清,不活动,质硬。X线钡餐检查提示盲肠恶性肿瘤。剖腹探查见回盲部有一肿块,约5cm×4cm,与周围肠系膜及肠管粘连成团。临床诊断:结肠回盲部癌。  相似文献   
24.
乳腺巨纤维腺瘤是乳腺良性肿瘤之一 ,发生于少儿不多见。我院近年误诊的 2例均为少女 ,术前拟诊为恶性肿瘤。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例 1】 女 ,11岁。因左乳房肿物就诊。查体 :左乳房弥漫性肿大 ,表面凹凸不平 ,质硬 ,皮温高 ,并可见浅静脉曲张。腋下触及直径 1cm淋巴结一  相似文献   
25.
肠套叠超声表现与病理、可复性、缺血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肠套叠与病理、灌肠可复性、肠管缺血的相关性及其价值。方法  2 1只兔通过外科手术产生肠套叠 ,活体上进行超声扫查并与病理改变相比较。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空气灌肠证实的 2 5例儿童肠套叠的声像图结果。结果 动物实验结果表明 :①在没有明显肠壁血供障碍的情况下 ,横断扫查肠套叠声像图表现为强回声和低回声相间排列的“同心圆”或“靶环”征 ,在肠管发生缺血时 ,超声表现为“炸面圈”征。②肠管的生机、肠套叠的灌肠治疗可复性与肠套叠“炸面圈”征外圈低回声厚度、肠套叠间的彩色血流有明显的相关性。肠套叠间未测及彩色血流时 ,其肠壁坏死的可能性明显增加 (P <0 .0 1)。“炸面圈”征外圈低回声越厚 ,肠套叠部肠管缺血就越明显。儿童肠套叠声像图结果 :①当低回声厚度 >9mm时 ,其空气灌肠的可复性明显降低 (P <0 .0 1) ;②当低回声厚度≥ 12mm时 ,发生肠管坏死的可能性明显增高 (P <0 .0 5 )。结论 超声检查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于预测肠套叠灌肠可复性或肠管生机是一种有用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骨代谢标志物与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6年7月~2017年5月收治的OVCF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另纳入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但未发生OVCF的绝经后女性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值、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β-CTX)、I型原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ropeptide of type I procollagen,PINP)、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 osteocalcin,N-MID),以及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25-(OH)VitD]的血清浓度,并测定钙离子(Ca2+)浓度。对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进行分组对比,并对骨代谢标志物与OVCF的相关性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研究组的髋部、腰椎骨密度值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的β-CTX、PI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5-(OH)Vit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MID、Ca2+两项指标水平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PINP、β-CTX水平与OVCF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25-(OH)VitD与之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的血清PINP、β-CTX水平越高,25-(OH)VitD水平越低,则发生OVCF的风险越高;针对上述指标异常表达者,应予以积极干预,以降低OVCF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7.
文武八段锦     
“八段锦”在宋代就已见有流传,是一种站式术导引练功方法。此后,衍生成多种流派,流传很广。大约在明代初年,出现了“坐式八段锦”,于是将“站式八段锦”称谓“武式八段锦”或“外八段锦”;而将“坐式八段锦”,称谓“文八段锦”或“内八段锦”。“坐式八受锦”传入嵩山少林寺后,被收辑入《卫生易筋经》、《内功图说》中,称其谓“易筋经十二段锦”。现将《中国武术实用大全》中收录的“武八段锦”和“易筋经十二段锦”的练法,分别摘录整理介绍于下: 一、武八段锦预备势:直立垂臂,全身放松,舌抵上腭,两目平视。第一段两手托天理三焦动作:两手心朝上,两臂从体侧缓缓上举至头顶上方,两手十指相交叉,内旋翻掌朝上撑起。同时两脚跟尽量上提,仰头,眼  相似文献   
28.
本文以丙硫咪唑及左旋咪唑联合及单项治疗小白鼠泡状棘球蚴病皆显示有疗效。对照组泡球蚴生发层有明显的增生,表现为生发层细胞结节增生,育囊及原头蚴形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呈显著的生发层增生抑制现象(实验1P=0.0001,实验2分别为P=0.0293及P=0.0082)。治疗组这一变化可普遍地作为初步筛选治疗泡球蚴病药物的形态学指标。  相似文献   
29.
试论推拿手法的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拿手法的分类,古往今来,各家有各家的方法,可谓众说纷纭,五花八门。依笔者之见,不外乎阴阳动静分类法、五行五脏分类法和功能作用分类法等三大分类方法。现试论分述如下: 一、阴阳动静分类法此法是依据阴静、阳动,阴柔、阳刚的理论,按操作手法中刚柔轻重之异而分。动、刚、剧烈、重刺激类手法属阳。静、柔、缓和、轻刺激类手法属阴。如“推拿”与“按摩”,都是一动一静相配合的两种手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按而收之”。《素问·离合真邪论》曰:“按而止之”。《尔雅·释诂》:  相似文献   
30.
按摩作用机理的现代医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按摩手法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在解剖学、生物力学、血液流变学、生物化学各方面,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种变化,积极地促使人体内部的各种生理机能趋于正常状态,消除病理变化,达到增强人体抵抗力,防病治病,促进健康的目的。各种推拿手法,都是通过刺激人体外感受器,以及运用其推动力和渗透力,通过经络穴位或神经系统的传导反射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刺激骨髂肌肉、关节韧带、神经血管、内脏等内感受器,而引起局部性、节段性或全身性的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