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03篇
药学   37篇
  1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采用了比法(薄层层折法)快速检测红、黑瓜子中糖精含量,并与UV法对照。方法:TLC法选用硅胶GF254作吸附剂,在薄层板上层折分离,然后置254nm紫外灯下观察荧光斑点,将样品板与糖精标准品板比较定量分析糖精含量。结果:与UV法对照仪器简单,方法简便,可在同一时间进行大批量样品检测,节省时间,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2.
吕宇航  任倩  李青松 《浙江医学》2022,44(10):1090-1092,1096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重症胰腺炎(SAP)患者炎症反应及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台州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SAP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生长抑素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和对照组(仅生长抑素治疗),每组51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d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以及肠道功能指标、疗效等。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及血清TNF-α、IL-2、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及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IL-2水平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APACHEⅡ评分及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IL-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腹痛、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及腹胀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能明显减轻SAP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其肠道功能,且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指动脉神经束残端蒂皮瓣修复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3年1月-12月,采用指动脉神经束残端蒂皮瓣修复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37例。男31例,女6例;年龄17~58岁,平均37岁。致伤原因:切割伤12例,压榨伤25例。损伤指别:拇指6例,示指17例,中指7例,环指5例,小指2例。缺损范围1.5 cm×1.5 cm~2.5 cm×2.0 cm。皮瓣切取范围为2.0 cm×2.0 cm~3.0 cm×2.5 cm。供区均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均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供区植皮均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9个月,平均7个月。皮瓣质地、颜色恢复满意。术后2周皮瓣两点辨别觉为5~10 mm,平均7 mm。术后5个月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获优30例,良7例,优良率100%。结论采用指动脉神经束残端蒂皮瓣修复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等优点,术后手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导杆导引在经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穿刺下开展TESSYS技术椎间盘切除治疗,观察组采用相同术式,但采用导杆导引下穿刺建立工作通道。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次数、放射暴露次数等手术指标,比较术前、术后1、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score,VAS)、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associatio,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后6个月以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手术满意度,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穿刺次数、放射暴露次数、穿刺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满意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1、6个月ODI指数、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JOA评分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4.003,P=0.043)。结论导杆导引在TESSYS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缩短工作通道建立时间,降低穿刺时间、次数,减少放射暴露,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人参葛根方治疗结膜松弛症脾肺气虚证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眼科诊治的73例中医辨证为“脾肺气虚”证的结膜松弛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口服人参葛根方,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泪河面积(TMA)、中医证候积分、眼表疾病指数(OSDI)、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央点TMA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鼻侧点和颞侧点的TM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OSDI低于对照组,治疗组BUT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SⅠ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的OSDI和中央点TMA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人参葛根方可以作为结膜松弛症脾肺气虚证的一种有效的中医药替代疗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热塑性聚氨酯(TPU)支架在机器人导航辅助经皮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腕舟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骨三科应用机器人导航辅助经皮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腕舟骨骨折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35岁和46岁;右、左侧各1例;骨折均为AO分型B1型,均为交通事故致伤.术中采用TP...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指套悬吊牵引复位和传统双人徒手牵引复位两种方法在桡骨远端Colies骨折保守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共收治114例桡骨远端骨折(Colles骨折)接受保守治疗患者,分为指套悬吊牵引复位组和传统双人徒手牵引复位组,两组在复位后均采用掌屈尺偏位石膏夹板固定,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后椎前软组织肿胀与吞咽困难的关联,比较分析颈椎前路Zero-p椎间融合术和传统的Cage钛板融合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程度和吞咽困难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科收治的单节段(C5/6)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4例,其中25例患者采用Zero-p椎间融合术治疗(Zero-p组),29例患者采用传统的Cage钛板融合术治疗(Cage组);通过颈椎侧位X射线片测量患者术前、术后椎前软组织的宽度,根据肿胀程度,将患者分为肿胀组(24例)和非肿胀组(30例),比较分析2组患者吞咽困难的发生情况。比较Zero-p组和Cage组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程度及吞咽困难的发生率。结果肿胀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为45.8%,高于非肿胀组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Zero-p组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平均为6.22 mm,低于Cage组的9.2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Zero-p组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为12.0%,低于Cage组的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ACDF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程度较高的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也较高。颈椎前路Zero-p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C5/6)脊髓型颈椎病较传统的Cage钛板融合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程度及吞咽困难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染色质交互蛋白乙酰化对基因表达调控十分重要。异常的基因表观遗传修饰可引起多种肿瘤抑制基因失活。人们试图通过调节染色质结构使失活的抑癌基因重新激活来促进抗癌药物的发展。研究表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可以  相似文献   
20.
缺血性结肠炎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的差异,有助两者的鉴别诊断,利于临床治疗.方法:收集20例IC和30例UC患者,对其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IC组发病时间[(5±7)d]明显较UC组发病时间[(953±1354)d]短.IC组中65%的患者伴有高血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房性早搏、腹部手术史等疾病史中的一项或几项,明显高于UC组的20%;IC组以急性发病、腹痛(85%)、血便(60%)及腹泻(50%)多见,而UC且以腹痛(83%)、腹泻(63%)、黏液脓血便(57%)及里急后重(20%)为主要临床表现;在内镜表现方面,IC多以沿肠系膜侧分布的纵形溃疡为主(60%),且病变多仅累及肠腔的1/4~1/2周(80%),呈节段性分布(60%),与邻近正常黏膜分界清楚(75%),而UC则以弥漫性地图状溃疡为主(43%),病变多累及肠腔全周(90%),炎性息肉明显多见(37%).在组织病理学方面,血管扩张充血(90%)、间质严重水肿(95%)在IC中多见,血管壁增厚(50%)是其特征性表现,隐窝脓肿(47%)则在UC中多见.两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织病理学特点、肠镜下表现以及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为IC和UC的鉴别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