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80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20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皮瓣移植后不能及时重建血运而造成的缺血坏死是术后常见并发症.如果能在术前实现皮瓣的早期血管化,将有效提高皮瓣移植的成活率.血管化有血管发生和血管生成2种机制[1-2],此过程包括多个阶段,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各种因子的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氧分压等.细胞移植作为再生医学的主要治疗手段在皮瓣领域的应用研究已经开展,我们就其在皮瓣缺血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优缺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2.
背景:电击伤后,确定神经损伤和移植神经吻合的部位,是神经功能恢复的关键所在。临床上常把在手术显微镜下看到神经正常轴索作为神经正常之起始。但术后效果常表明此方法不可靠。目的:评估体感诱发电位技术在电击伤后神经损伤检测中的运用价值。设计:病例回顾性分析。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形外科。对象:选择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12例腕部严重电击伤患者。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为6~54岁。方法:对受损神经连续测定体感诱发电位值,并相应作病理切片观察。以体感诱发电位选择平面行神经移植病例的功能恢复情况进行随访、比较。主要观察指标:受损神经体感诱发电位的波幅、潜伏期,相应的病理切片情况以及体感诱发电位选择平面行神经移植病例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2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波幅、潜伏期与神经干质量呈正相关,病理检查支持这一结果。②12例通过体感诱发电位确定神经移植的吻合部位,8例术后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7~26个月,平均22.7个月。其中5例术后两点辨别觉达到Ⅱ或Ⅲ级(美国手外科协会标准,二点辨别距<6mm为Ⅰ级,6~10mm为Ⅱ级,11~15mm为Ⅲ级,>15mm为Ⅳ级)。结论:电击伤后神经损伤的病理改变复杂,体感诱发电位技术能有效地评估和选择神经移植的吻合部位。  相似文献   
23.
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 H.S)和瘢痕疙瘩(keloid Ke)是最常见的病理性瘢痕,发病率为4.5—16%,其形成是一个多因素影响多因子作用错综复杂的过程,最终结果部是胶原大量堆积。虽然二者的性质和表现不完全一样,不能混为一谈,但是二者的治疗方法类同。H.S和Ke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所以也无根本治疗措施,传统的手术切除复发率高达50—100%,为此人们在积极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4.
异体脸面移植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体脸面移植,是将供体完整的脸面,包括五官和脸面部肌肉、皮下组织、皮肤等,全层移植给缺失正常脸面的患者。随着交通、能源等事业的发展,各类创伤造成的严重脸面畸形患者逐渐增多,但由于人脸面部精细的五官结构,丰富细致的表情,现代外科技术尚无法完美地重建或再造人缺失的脸面,是目前医学重大难题之一。近年来,心、肾、肝及手等器官肢体移植的成功,使移植外科成为解决疑难病症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可预见的未来时间里,异体脸面移植将是消除严重脸面畸形和恢复生活信心的有效方法。但相对于心、肾等器官移植,异体脸面移植涉及到更为复杂的医学、心理学和社会伦理等问题。2003年11月英国皇家医学会宣布成立工作小组,并发表了初步论证的评价报告;2004年7月美国克利夫兰市医院大学,  相似文献   
2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与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在体内可以分化成多种体细胞[1-4].在多种疾病治疗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中,BMSCs移植都获得了明显的效果,其中包括骨和软骨的缺损、心肌梗死、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5-7].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伴有明显泪槽和睑颊沟的眼袋整形手术方法.方法 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对56例眼袋伴泪槽和睑颊沟畸形者,在术中充分剥离松解弓状缘眼轮匝肌,尤其是附着在内侧泪槽处眶下缘骨膜面的眼轮匝肌,将眶隔脂肪释放重置并缝合固定于眶下缘下方4 ~6 mm处骨膜面上,进行泪槽和睑颊沟充填.结果 术后随访3 ~18个月,54例眼袋消失,无下睑凹陷、不平整等;1例术后1个月出现下睑皮下局部凹凸不平,3个月后经结膜入路修复后改善;1例出现下睑缘轻度退缩,经局部理疗后睑缘退缩消失.结论 剥离松解弓状缘眼轮匝肌,行眶隔重置,对矫正伴有泪槽及睑颊沟畸形的眼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追溯国内外有关异体脸向移植的发展及应用。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关于异体脸面移植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 由于异体脸面移植技术的复杂性以及涉及免疫、心理、社会、伦理等各种问题。迄今为止尚有各种争论。结论 异体脸面移植将使严重毁容患者从这项新技术中受益。  相似文献   
28.
离心对脂肪颗粒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9,他引:19  
雷华  李青峰 《中国美容医学》2005,14(1):21-24,i004
目的:明确离心对脂肪颗粒活性的影响,为脂肪移植术中纯化脂肪颗粒时是否采用离心以及选择最佳离心速率提供参考。方法:将脂肪颗粒经不同高速率(1 000、2 000、3 000、4 000rpm)及不同低速率(600、800、1 000rpm)离心后,即刻进行葡萄糖转移实验——即将每组脂肪颗粒样本分为 12 个标本,每个标本 5ml,置入 10ml 含糖 DMEM 中孵育,1h 后检测其葡萄糖转移量,此值代表各标本的活性,方差分析检验比较各组样本葡萄糖转移量即活性大小。将经不同速率 (600、1 000、2 000、3 000rpm)离心的脂肪颗粒放置 4.5h 后再进行葡萄糖转移实验(方法同上),方差分析检验比较各组脂肪颗粒葡萄糖转移量即活性变化。经静置、3 000rpm 离心的两组脂肪颗粒分别植入 6 只裸鼠背部皮下,每只注射 4 点,每点 0.2ml。15 周后取出移植物,测量残留体积、重量并比较之。每组取两个移植物送病理学检查。结果:脂肪颗粒经不同高、低离心速率处理后的即刻活性随离心速率的增大而显著降低(P<0.05),而经不同高、低离心速率处理再放置 4.5h 后,各离心组样本活性变得差异不显著(P>0.05),但仍较对照组(静置组)明显降低(P<0.05)。静置悬浮和 3 000rpm 离心的两组样本植入裸鼠背部皮下 15 周后,残留体积、重量差异不显著(P>0.05), 组织病理  相似文献   
29.
我国整形外科现状与二十一世纪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整形外科现状与二十一世纪展望张涤生李青峰前言本文系根据由张涤生教授倡议,王炜、关文祥、钱云良等专家教授和范志宏、商庆新、穆雄峥、张如鸿、戴传昌、林晓曦、崔磊等博士、硕士参加,李青峰组织和主持的学科21世纪展望座谈会记录内容整理而成。抛砖引玉为本文...  相似文献   
30.
九种化学剥脱剂对猪皮肤早期组织学影响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化学剥脱对皮肤组织产生的早期影响。为中长期疗效观察,进行剥脱剂筛选与改进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使用9种剥脱剂,将Duroc 猪作为动物模型,切片于显微镜下观察阀进行图像分析。比较各剥脱剂组皮结构的变化。结果:90%乳酸,中药剥脱剂组在表皮细胞排列上效果显著;70%乙醇酸,35%三氯乙酸,无痛酚,缓冲酚有促进胶原增生等作用;50%柠檬酸,35%三氯乙酸和缓冲酚组表皮层厚度显著增加;70%乙醇酸组黑素细胞数量减少。结论:不同剥脱剂对皮肤产生不同的组织学影响,分别表现在对表皮细胞,胶原组织,黑素细胞等的影响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