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74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20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微泡增强多普勒超声技术(microbubble-enhanced ultrasound,MEUS)在锁骨上动脉穿支皮瓣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5月至2013年10月,术前对20例26个皮瓣先采用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血管探查,在此基础上再行MEUS检测定位锁骨上动脉穿支血管,判断并归类锁骨上动脉穿支类型,选取管径粗、流速快、蒂部长、旋转点近的穿支血管设计皮瓣.术后对有无造影剂相关并发症及皮瓣存活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在常规彩超下探测出来自锁骨上动脉的穿支共37条,穿支管径0.5 ~0.8 mm,平均(0.6±0.1) mm;超声造影增强后,穿支血管的血流信号明显提高,探查到48条血管(P<0.05);同一血管在MEUS下的平均管径为(0.7±0.3) mm,常规彩超下为(0.6±0.1) mm,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MEUS和三维重建结果显示,锁骨上动脉前胸支在65.4%(17/26)的皮瓣中管径大,血流稳定,可以作为穿支皮瓣的优势血管.26个皮瓣术前定位的穿支在术中均获得证实,并有25个采用了术前定位的血管作为血管蒂,1个由于术中发现穿支细、蒂部短而改用扩张的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仅有1例发生造影剂相关不良反应,表现为恶心、胃纳差等胃肠道反应,未予治疗,1d后自行好转.术后随访3~16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色泽、质地良好.结论 锁骨上动脉作为进入皮瓣的终末支血管,存在不同的穿支类型.MEUS作为一项准确、可靠的术前探测手段,可应用于锁骨上动脉穿支的术前定位,以选择优势血管而设计最佳皮瓣,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11岁女性患儿,因左眼溢泪 2 个月入院,入院诊断为“双泪囊肿瘤”。鼻内镜检查见双侧鼻腔黏膜充血,左侧泪囊处可见膨隆,泪囊处黏膜光滑;鼻窦CT示双侧泪囊占位,有骨质破坏,累及下鼻甲,占位结构界限不清。完善术前准备后,全身麻醉下行内镜下手术治疗,术中见左侧下鼻甲外侧壁有肿瘤浸润,结构不清,质地较硬,行左侧鼻腔外侧壁、泪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毛发移植技术修复发际线轮廓缺陷的应用效果。方法术前仔细设计发际线和计算所需移植毛发的数量。切取枕后带发皮片,在4~5倍放大镜下精细分割,制备成不同粗细的单株毛囊和单位毛囊。根据受区毛发的走行及自然生长方向,用1.5mm蓝宝石裂隙刀制备微小裂隙,将制备好的单株毛囊和单位毛囊间隔插入裂隙。结果临床随访6个月显示,发际处移植毛发生长良好,与原有毛发融为一体,成活率达到95%。403名发际缺陷患者中有361例对美容效果表示满意,但是仍有部分颞额角脱发明显和瘢痕严重的患者需要二期加密手术。结论用单株毛囊和单位毛囊移植技术改善发际线缺陷,对毛囊分离技术的要求较高,手术设计合理,术后恢复迅速,外观自然、逼真,是较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神经再生条件液中相对分子质量为6.16000~10.23000的蛋白粗制品(pro-teininnerveregenerationconditionedfluids,NRCFp)、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neurotrophicfactor,CNTF)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对背根神经节感觉神经元细胞有无促进其存活和生长的作用。方法采用背根神经节体外植块培养,分散培养及MTT微量比色法,比较在培养器,培养板孔中加入神经再生条件中相对分子质量为6.16000~10.23000的蛋白粗制品、CNTF及NGF三个实验组,对体外培养的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三实验组中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的轴突生长均旺盛,它们的四唑盐终产物与对照组(加DNEN培养液)相比,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各实验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神经再生条件液中相对分子质量为6.16000~10.23000的蛋白粗制品、CNTF及NGF对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体有促进其存活和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人体的脂肪组织可分为白色脂肪组织( white adipose tissue,WAT)与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两大类,二者在形态、分布和功能上截然不同.早在15世纪60年代就有关于BAT的报道,1947年研究者通过免疫组化揭示了WAT与BAT生理活动的差异[1].  相似文献   
16.
皮瓣移植后不能及时重建血运而造成的缺血坏死是术后常见并发症.如果能在术前实现皮瓣的早期血管化,将有效提高皮瓣移植的成活率.血管化有血管发生和血管生成2种机制[1-2],此过程包括多个阶段,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各种因子的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氧分压等.细胞移植作为再生医学的主要治疗手段在皮瓣领域的应用研究已经开展,我们就其在皮瓣缺血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优缺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肢体软组织损伤往往影响肢体的功能。化疗药物外溢引起的肢体软组织坏死 ,病情较为特殊和少见。 1992~ 1999年本院治疗 2 1例此类患者 ,现作初步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般情况 患者 2 1例 ,男性 16例 ,女性 5例 ,年龄 2 6~ 69岁 ,平均年龄 5 8岁。 2 1例患者血象白细胞计数均 <2× 10 9/L ,除 1例长皮膏过敏未作继续治疗外 ,其余 2 0例患者均有低热 (37 4~ 38℃ )。 2 1例患者均因胃、肺癌术后化疗 ,5 -Fu及丝裂霉素静脉注射时 ,药物大量外溢 ,造成皮肤、软组织的大片坏死 ,手背侧胸背侧皮肤 ,软组织、肌腱的坏死 ,面积为4cm× (…  相似文献   
18.
李青峰  赵前锋  张娟  龚先齐 《肿瘤》2008,28(5):457-458
肺癌是当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吉西他滨、紫杉类、长春瑞滨和铂类联合组成的第三代化疗方案的疗效有所提高,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化疗效果仍然不够理想,患者的生存获益依然有限。近年来,抗血管生成治疗已成为治疗肿瘤侵袭和转移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抗血管生成药物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可能会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A—C型及非A~非E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庚型肝炎病毒(HGV)的感染情况。方法:对103名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ELISA和RT-PCR检测HGV—RNA,根据不同病原类型和不同临床类型的肝炎患者对庚型病毒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病原肝炎患者中,乙型肝炎患者HGV-RNA的阳性率为33.3%,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肝炎患者(P〈0.01),在不同临床类型的肝炎患者中,慢性肝炎患者HGV—RNA的阳性率为32.6%,明显高于其他临床类型的肝炎患者(P〈0.01)。结论:HGV是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之一,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感染率较高,并常与其他类型的肝炎病毒合并感染。  相似文献   
20.
化学剥脱术治疗皮肤光老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皮肤光老化 皮肤光老化是由于皮肤长期、反复暴露于日光下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及组织学改变,又称皮肤过早老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