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5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46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58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148篇
内科学   53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8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93篇
综合类   533篇
预防医学   176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144篇
  8篇
中国医学   134篇
肿瘤学   4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35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慢性咳嗽是儿童时期呼吸系统疾病中常见症状之一,在患儿的生长发育、生活、学习等方面给患儿及家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目前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排列前3位的分别是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UACS)、感染后咳嗽(post-infectious cough,PIC),CVA居于首位。然而,近年来关于UACS占比高于CVA成为首位病因的文献报道相继出现,呈增多趋势。该文总结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相关研究,并就其病因变化及原因作一浅析,帮助临床医生认识慢性咳嗽的病因变化趋势,及时作出正确的诊断并予以相应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移植修复面部凹陷性及萎缩性瘢痕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面部凹陷性及萎缩性瘢痕患者采用自体脂肪移植进行治疗。脂肪获取、提纯及注射采用3M3L移植技术。每例自体脂肪移植1~3次,每次间隔3~6个月,综合评价患者术后面部轮廓畸形、瘢痕皮肤质地改善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3个月~1年,无感染、囊肿、钙化、血管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也未产生新畸形及新瘢痕。轮廓凹陷畸形得到矫正,瘢痕皮肤质地及色泽有所改善,患者均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自体脂肪移植是一种治疗面部凹陷性及萎缩性瘢痕可行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53.
骨折后,不仅会造成骨的连续性中断或破坏,还可导致局部出现疼痛、肿胀、瘀血、畸形和活动受限等并发症,患肢肿胀严重者,会出现张力性水泡和皮下瘀斑等严重并发症,如果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得当,将会直接影响骨折的愈合效果,甚至骨折处出现皮肤缺损,长期骨外露,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情况。方法选取2005年10月~2012年8月经手术治疗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的患者30例,对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4例病灶累及腹膜,5例累及肌层,14例累及腹肌前鞘。行异位病灶切除手术,手术效果良好,无复发。手术患者病灶均为一次手术切除,30例手术的患者完全治愈,治愈率100%。病理检查增生的结缔组织中可以见到子宫内膜腺体结构及间质细胞。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术后23例患者随访1~3年,无复发病例。结论剖宫产手术是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最重要的医源性因素,应严格依照剖宫产手术适应证可降低剖宫产率,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规范手术操作是预防本病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5.
目的系统评价太极拳对中老年人跌倒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和WanFang Data数据库,搜集太极拳对中老年人平衡功能及跌倒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8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个RCT,包括3 842例中老年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太极拳组能减少跌倒率[RR=0.82,95%CI(0.75,0.90),P<0.000 1],且在单腿站立时间[MD=5.76,95%CI(0.62,10.90),P=0.03]、Berg评分[MD=1.04,95%CI(0.23,1.85),P=0.01]、起立步行测试[MD=-0.71,95%CI(-0.88,-0.54),P<0.000 01]、椅子站立测试[MD=0.87,95%CI(0.05,1.70),P=0.04]等指标的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证据表明,太极拳可改善中老年人平衡功能,减少跌倒率,对中老年人跌倒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诊断伴导管扩张的乳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经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明确为伴导管扩张的乳腺病变患者65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或穿刺活检取得病理结果。通过超声造影判断扩张导管内是否存在实质性病灶,超声医师分别于造影前、后进行诊断信心评分;并依据病理结果,对良、恶性实质性病灶的超声造影特征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65个扩张导管内,无实质性病灶的13个,有实质性病灶的52个(其中良性病变32个,恶性病变20个)。超声造影后判断导管内是否存在实质性病灶的诊断信心指数明显提高,与造影前信心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导管内恶性病灶多表现为增强后病灶周围有滋养血管、增强后前后径增大及增强后病灶边缘不光整,相较于导管内良性病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02、0.000)。 结论超声造影可以提高导管内实质性病变的诊断信心指数,有助于乳腺导管内实质性病灶良恶性的鉴别,可为伴导管扩张的乳腺病变的术前诊断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依据。  相似文献   
57.
目的:已有相关Meta分析报道了抑郁患者存在显著的负性注视模式,但此模式影响的大小及不同类型刺激下注视指标的差异尚不清楚.为此,文章系统评价抑郁症患者在不同情绪任务刺激下眼动追踪的注视特征,为临床病情转归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相似文献   
58.
HLA基因复合体是迄今所知的最为复杂的人类遗传多态性系统,位于6p21.31,全长约4000kb,含有100多个独立的基因座位,其中与HLA有关的基因座位为33个,等位基因总数超过1800个.在正常人群中,不同位点的等位基因之间呈现高度多态性和连锁不平衡,其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区和民族差异.本文采用PCR-SSP方法检测HLA多态性基因,得到江西地区汉族人群HLA-Ⅰ抗原等位基因分布的初步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索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PBL)联合基于案例的教学模式(CBL)教学法在针灸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培)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144名规培学员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2名。试验组采用PBL联合C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基于讲授式的教学模式(LBL)教学法。规培结束后,对两组规培学员进行出科成绩考核及问卷调查两种方式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满意率为75.0%,对照组满意率为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带教老师质量评价反馈的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提高沟通和协作能力、培养临床思维、提高临床实践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联合CBL教学法在针灸科规培中取得良好效果,是胜任于提高中医类规培学员在针灸科规培的临床综合能力的教学模式探索。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一种具有切吸功能的鼻中隔剥离器在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00例需行鼻中隔成形术的鼻中隔偏曲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50例)使用具有切吸功能的鼻中隔剥离器,对照组(50例)使用常规鼻中隔剥离器及普通吸引管,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单人完成率及术中吸引管堵塞率。随访半年, 分析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中吸引管堵塞率均低于对照组,手术单人完成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单侧黏膜破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双侧黏膜对穿破损。术后随访半年,两组鼻内镜检查矫正满意率均为100%,均无鼻中隔血肿、鼻中隔摆动、鼻中隔穿孔及鼻背塌陷等并发症。结论 使用具有切吸功能的鼻中隔剥离器进行三线减张及楔形切除嵴/棘突矫正鼻中隔偏曲,操作方便、快捷,视野清晰,大部分手术可单人完成,其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向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