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29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2篇
内科学   34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16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针刺后溪穴治疗腰肌急性扭伤100例南京体育学院医务科(21014)李长清作者用透天凉手法针刺后溪穴(以3次为1疗程),获得了较好效果。现统计如下:病程1天者56人,(男41,女15),针刺3次(每天1次),痊愈52人,显效3人,无效1人;病程2天者3...  相似文献   
73.
近红外光谱技术与脑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脑氧饱和度和脑血流动力学是脑监测领域的最新进展。它利用近红外光穿透组织能力强的独特特性,连续无创监测脑氧饱和度,反应脑氧供需平衡状态;由动脉血氧饱和度定量变化引起的脑氧合血红蛋白和还原血红蛋白含量改变间接计算脑血流量和脑血容量。本文综述其原理及临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74.
新型树脂扩张床吸附分离PCC的工艺及其放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化新型离子交换树脂CG-6从人血浆吸附分离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工艺并作放大研究。方法采用两因素两水平正交试验,优化筛选大孔阴离子交换树脂CG-6从人血浆中吸附分离PCC的保护剂;比较2种规模扩张床流体力学性能,研究吸附柱放大规律;考察该工艺生产PCC的回收率并分析成分。结果优化保护剂0.12 mol/L甘露醇+100 IU/L肝素条件下,FⅨ一次性洗脱回收率为(90.7±7.8)%,回收率提高41%。扩张床吸附柱放大效应小。ф25 mm柱洗脱液中杂蛋白少,FⅡ、FⅦ、FⅨ、FⅩ回收率分别为(72.6±4.9)%、(72.9±10.6)%、(70.4±6.16)%、(77.8±11.8)%。结论工艺优化后制备的PCC比活及均衡度均优于传统工艺制得的产品。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索从国产蝮蛇毒中分离纯化人血浆蛋白C激活物(PCA)的方法及其用于蛋白C的鉴定。方法以国产蝮蛇毒为原料,通过溶解、离心、透析,利用Q 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和Superdex G75凝胶过滤法分离纯化PCA组份。通过SDS-PAGE观察PCA组份的分子量,用发色底物法和凝固法分别测定活化PC(APC)的酰胺酶活性和抗凝活性。结果经两步层析,从蝮蛇粗蛇毒中纯化出PCA组份,SDS-PAGE图谱显示在分子量51 kD左右呈现1条蛋白带;经生物学活性鉴定:该组份在体外能迅速将PC激活为APC,APC的酰胺酶活性(A405)最高约为Protac(唯一商品化的PC激活剂产品)作用的2.8倍,抗凝活性(秒值)最高约为Protac作用的1.4倍,比活性2.20 IU/mg;不同浓度组份激活PC的酰胺酶活性和抗凝活性均随组份浓度的增大而升高,有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采用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法,可以从国产蝮蛇粗蛇毒中分离纯化出PCA组份,该组份具有较强的激活PC的能力,其生物活性与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对心脏自主神经活性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脑梗死组,脑梗死组用线栓法行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脑梗死组和假手术组于术前及术后24 h作心率变异性(HRV)检测,同时检测正常组HRV,将3组的HRV指标进行比较.实验终点取各组心肌组织检测儿茶酚胺和神经肽Y(NPY)...  相似文献   
77.
目的 调查分析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临床资料,了解FFP临床输血情况.方法 查阅2009年1-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军区总医院及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接受FFP输血患者的病历,对输浆总量、人均输浆量、不同科室用浆情况、标准凝血试验检测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本调查包括2 036例患者、5 570例次输注,共输FFP 21 062.9 U.49.1%患者仅接受1次FFP输血,14.5%患者接受普通冰冻血浆(FP)、FFP输注总量≤2 U.每例次输注量手术科室与非手术科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FP用量最多的3个科室为胸外科、消化科及骨科.191例患者(9.4%)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224例患者(11.0%)未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PT≥50 s的患者接受FFP输血后PT值缩短较为明显;FFP输血对APTT检测值影响较小.结论 临床输血存在血浆用量不足现象,不同科室FFP用量不同,FFP输血对PT、APTT明显延长患者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8.
凝血酶原复合物制备过程吸附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凝血酶原复合物制备过程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吸附条件,提高活性收率。方法选择DEAE-SephadexA-50凝胶平衡体系中柠檬酸钠、氯化钠、pH 3种可变因素,每因素取3水平,根据L9(33)正交表设计试验,配制平衡液,分别对DEAE-SephadexA-50凝胶进行平衡处理后,按1.67g/L加入等量健康人混合去冷沉淀血浆,4℃搅拌,吸附凝血因子;吸附后凝胶洗涤、洗脱,检测洗脱液中凝血因子Ⅱ、Ⅶ、Ⅸ、Ⅹ活性并进行活性回收率正交试验直观分析,获得较优吸附条件并进行验证。此外,分析吸附平衡体系电导率与4种因子活性收率间关系。结果柠檬酸钠、氯化钠、pH对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吸附影响不同;在所考察范围内,pH对4种凝血因子吸附影响效应趋势一致,pH越低,吸附效果越佳;柠檬酸钠及氯化钠浓度对4种凝血因子吸附影响效应趋势不一致,柠檬酸钠浓度越高,凝血因子Ⅱ、Ⅶ、Ⅹ吸附越佳,而凝血因子Ⅸ在(0.012~0.02)mol/L水平较佳;氯化钠浓度越低,凝血因子Ⅱ、Ⅶ、Ⅸ吸附越佳,而凝血因子Ⅹ在(0.1~0.14)mol/L水平较佳;平衡体系电导率与4种因子活性收率间不存在线性关系。结论吸附条件中pH及柠檬酸钠浓度对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吸附效果影响较大。柠檬酸钠(0.02~0.028)mol/L,氯化钠(0.02~0.06)mol/L,pH6.6~6.9条件,4种凝血因子吸附效果相对较佳。电导率对4种因子吸附效果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9.
目的考察了5种、11个批次的中国市场人凝血因子Ⅷ(FⅧ)制品,分析相关制品的成份。研究对国内制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做出评估,为建立新的制品质量标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S公司人FⅧ、CSL Alevi-ate、+公司人FⅧ、L公司人FⅧ和Bayer KogenateFS,通过FⅧ测定进行制品活性评估,通过FⅡ、FⅤ、FⅦ、FⅨ、FⅩ分析杂质蛋白含量,用3种不同蛋白测定方法测定制品总蛋白含量;初步评价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活性,并用非还原和还原SDS-PAGE电泳分析纯度。结果不同制品在活性检测、蛋白含量测定和电泳纯度评估中均有不同的表现差异。结论不同的工艺制备流程导致不同的制品质量;凝血因子类制品测定不同的方法、设备和检测试剂盒都对数值造成不确定性;甘氨酸影响Bradford法总蛋白含量测定,目前考察的几种FⅧ的关键性质量参数-比活性均大于WHO高纯度(10 IU/mg)和2010版中国药典(1IU/mg)的要求。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此类型脑卒中的认识及规范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7年5月25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房颤组)和250例不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部分临床特点差异。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房颤组的年龄(OR=1.047,P=0.001)、左心房直径(OR=1.253,P0.001)、梗死后出血转化(OR=4.501,P0.011)、脑钠肽(OR=1.001,P0.001)为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缺血性脑卒中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与不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比较,高龄、左心房直径大、梗死后易出血转化、脑钠肽高水平更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