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10296篇
  免费   412886篇
  国内免费   234618篇
耳鼻咽喉   87053篇
儿科学   149590篇
妇产科学   123502篇
基础医学   643632篇
口腔科学   145390篇
临床医学   1239450篇
内科学   1074081篇
皮肤病学   125417篇
神经病学   386861篇
特种医学   324779篇
外国民族医学   3432篇
外科学   844484篇
综合类   1829498篇
现状与发展   513篇
一般理论   2381篇
预防医学   939300篇
眼科学   157033篇
药学   1004247篇
  12861篇
中国医学   721559篇
肿瘤学   342737篇
  2024年   46344篇
  2023年   152550篇
  2022年   175940篇
  2021年   198629篇
  2020年   156694篇
  2019年   165483篇
  2018年   163877篇
  2017年   98134篇
  2016年   129846篇
  2015年   149395篇
  2014年   284773篇
  2013年   315776篇
  2012年   657588篇
  2011年   722463篇
  2010年   448657篇
  2009年   413247篇
  2008年   634081篇
  2007年   623773篇
  2006年   597598篇
  2005年   568647篇
  2004年   531369篇
  2003年   500362篇
  2002年   455843篇
  2001年   383910篇
  2000年   389412篇
  1999年   214827篇
  1998年   101276篇
  1997年   73786篇
  1996年   69893篇
  1995年   70155篇
  1994年   63763篇
  1993年   48807篇
  1992年   45806篇
  1991年   40323篇
  1990年   36609篇
  1989年   37737篇
  1988年   38720篇
  1987年   33711篇
  1986年   28582篇
  1985年   25262篇
  1984年   21433篇
  1983年   19013篇
  1982年   17749篇
  1981年   13865篇
  1959年   14792篇
  1958年   25533篇
  1957年   25068篇
  1956年   23307篇
  1955年   21673篇
  1954年   1998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目的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TA-TMA)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行HSCT的患者185例,确诊11例TA-TMA患者,作为病例组。从185例患者中随机选取30例年龄、移植方式、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相合的非TA-TMA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破碎红细胞比例,并分析11例TA-TMA患者的实验室指标结果及临床特征。结果在185例行HSCT的患者中,确诊11例(5.9%,11/185)TA-TMA患者,年龄33(7~45)岁,移植后发病时间76(22~152)d。病例组破碎红细胞比例为3.3%,高于对照组(0.4%)(P0.05)。11例TA-TMA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血小板(PLT)计数呈进行性降低、减少。乳酸脱氢酶(LDH)、血清肌酐(Cr)、血清总胆红素(TB)、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环孢素A(CsA)水平均升高。8例伴有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6例患者24 h尿蛋白阳性。除1例患者未检出病毒DNA之外,其他患者均伴有1种及以上病毒血症,至随访结束仅4例存活。结论TA-TMA是骨髓移植后极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患者如果合并GVHD,则预后较差,综合多项实验室指标结果有利于TA-TMA的早期诊断、治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3.
目的评价人工骨替代材料是否能通过微创手术快速重建骨强度,并取得安全的愈合效果。方法从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共10例良性骨肿瘤病例在我科接受经皮穿刺注射型人工骨再生骨替代材料治疗。10例病理诊断均为骨囊肿。接受治疗的肿瘤部位均位于长管状骨,包括股骨4例、肱骨5例和胫骨1例。通过术后随访,评估植骨部位的骨吸收转化过程和结果,记录患者术后MSTS功能评分和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2.4 (8~17)个月。截止最终随访,人工骨转化率平均为98.8%(90%~100%),全部病例愈合良好。8例随访达到1年,转化率均为100%。植骨术后转化率与年龄(P=0.552)、部位(P=0.781)和植骨量(P=0.508)无显著相关性。术后MSTS功能评分平均29.3分。5例术中出现少量人工骨经穿刺道溢出骨皮质外,术后4~5个月外漏人工骨完全吸收,无软组织内成骨。术后未见肿瘤复发、骨折、伤口感染及其它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应用注射型硫酸钙/磷酸钙复合骨移植物,治疗以骨囊肿为代表的良性骨肿瘤,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愈合率高。植骨后可保持较高的骨强度,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4.
95.
<正>纤维化是指纤维结缔组织在炎症或受损组织以及其周围过量沉积的病理过程,其常见于晚期肝病、肺病、心力衰竭等。纤维化也是许多慢性自身免疫疾病的主要病理特征,如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纤维化还影响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参与慢性移植排斥和许多进行性肌病的过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肺功能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CKD 1~5期及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患者各2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50%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MEF50)、25%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MEF25)、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弥散常数(DLco/VA)和一氧化碳弥散吸收率(DLco%)等肺功能指标。结果:CKD 3期患者肺功能指标较对照组健康体检者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CKD 4~5期肺功能指标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CKD 5期比较,血液透析组、腹膜透析组肺功能均有所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液透析组与腹膜透析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KD患者肺功能随CKD加重而加重,可作为CKD病情评估指标之一,透析治疗可改善患者肺功能,透析治疗方式无差异。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同伴支持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在肾移植术后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肾移植术的患者6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0例于出院前再次进行肾移植术后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31例于以上基础上进行为期6个月的同伴支持干预联合健康教育,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效能(减轻压力、正性态度、自我决策)评分及体质量指数(BMI)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各维度(心理功能、物质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减轻压力、正性态度及自我决策评分高于对照组,BMI低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理功能、物质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同伴支持干预结合健康教育可提高肾移植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效能,减小BMI,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穴位贴敷对过敏性哮喘大鼠行为学及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4(IL-4)和干扰素-?(IFN-?)水平的影响,探讨穴位贴敷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 50只Wistar雄性大鼠按体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哮喘模型组)、C组(地塞米松组)、D组(穴位贴敷2 h组)和E组(穴位贴敷4 h组)。以鸡卵白蛋白(OVA)制备大鼠哮喘模型,14 d后各组分别给予相应治疗。观察大鼠治疗前后引喘潜伏期和发作总持续时间变化;采用HE染色检测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ELISA法测血清中IgE、IL-4和IFN-?水平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B组引喘潜伏期显著缩短、发作持续时间显著延长(P0.05);病理显示肺组织炎症明显;IgE、IL-4显著升高,IFN-?显著降低(P0.05)。与B组比较,C组、D组、E组治疗后引喘潜伏期明显延长、哮喘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肺病理组织观察显示穴位贴敷后支气管及肺实质炎性改变显著改善;血清中IgE和IL-4水平显著降低,IFN-?水平显著升高(P0.05)。D组、E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可以通过改善肺组织炎症,减低Ig E、IL-4,升高IFN-?的表达来治疗哮喘,且不同贴敷时间对治疗效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脑卒中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63例(电针+低分子肝素),对照组63例(低分子肝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D-二聚体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变化,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D-二聚体及ADL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41%(62/63),对照组为96.83%(61/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脑卒中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研究精准注射、杜氏正骨大手法配合杵针疗法在颈椎病急性期(气滞血瘀型)康复护理中的运用。方法:采用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单盲的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50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护理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精准注射、杜氏正骨大手法及杵针疗法。每隔三日治疗一次,一次治疗时间为120分钟,每周治疗两次,连续治疗3周后。并在治疗结束后1、3、6月进行随访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上肢麻木等症状均有改善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 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精准注射、杜氏正骨大手法配合杵针疗法治疗达到通督活血、通经活络、缓解肌肉痉挛、松解粘连的作用,将"力"、"能"、"信息"有机结合从而缓解颈椎病急性期(气滞血瘀型)的症状,其具有操作方便、患者依从性高的特点,且疗效稳定持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