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对7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与45例正常对照组对照,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2.
33.
患者,男性,64岁。因上腹部隐痛伴黑便2个月,1998年2月13日入院。入院后腹部检查未见异常。胃镜检查发现胃底贲门处隆起,表面糜烂;活检病理诊断为胃腺癌,不除外类癌。行胃癌根治术。术后大体标本胃小弯侧可见5cm×4cm的肿物,表面平坦,质硬,切面呈...  相似文献   
34.
心衰患者血清T3,T4,TSH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在许多非甲状腺疾病中,血清甲状腺激素的改变与预后关系密切,已引起临床的普遍重视。我们从1993年12月~1995年2月,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43例心衰患者、40例心功能正常的心脏病患者血清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甲状腺素(T_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进行测定,旨在观察心衰时甲状腺激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与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共表达载体转染大鼠血管内皮细胞,植入大鼠体内,观察诱导新生血管情况,为移植组织诱导新生血管形成奠定基础。方法对质粒pIRES2-EGFP/VEGF,岱进行扩增、纯化,以脂质体法转染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并植入肾被膜下。采用荧光显微镜检测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在内皮细胞中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用RT-PCR检测VEGF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VEGF在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切取移植肾脏组织标本,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到实验组内皮细胞有特异性的EGFP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转染效率为13.06%。实验组血管内皮细胞胞核和胞浆中均有VEGF表达。RT-PCR显示实验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中有人源化VEGF165基因在mRNA水平表达。移植后14d,实验组大鼠肾被膜下可见成团的新生毛细血管网形成,而对照组及空白转染组尽管血管内皮细胞仍存活,但未形成明显血窦。结论转染VEGF是促进内皮细胞早期(14d内)形成新生血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6.
中药复方抑瘤饮对小鼠S180移植瘤血管生成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荷S180瘤小鼠灌服中药复方抑瘤饮不同时间点肿瘤内血管生成的动态变化,揭示抑瘤饮体内抗瘤的作用机制.方法:56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抑瘤饮组和对照组(n=28),每组分为4个亚组(每亚组7只).右腋皮下接种S180肿瘤细胞24 h后,抑瘤饮组小鼠灌服抑瘤饮,对照组小鼠灌服等量凉开水,每日2次,每次0.5 mL;2组分别于灌服第10,20,30,40天点各处死一亚组小鼠.分离肿瘤制成石蜡包埋切片,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内血管生成(CD34染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和内皮抑素(ES)的动态变化,结果以阳性酶点(positive enzyme dot,PED)表示.结果:抑瘤饮能显著降低肿瘤组织内微血管生成:抑瘤饮组CD34在第10,20,30,40天点PED均低于对照组(分别P<0.05,P<0.01,P<0.01和P<0.01).抑制VEGF和VEGFR-2的表达:抑瘤饮组VEGF在第10,20,30,40天点PED均低于对照组(分别P<0.05,P<0.01,P<0.01和P<0.01);抑瘤饮组VEGFR-2在相应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分别P<0.05,P<0.01,P<0.01,P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经肛电刺激结合生物反馈治疗损伤性控便障碍的疗效。 方法对82例损伤性控便障碍患者应用电刺激结合生物反馈进行康复治疗,其中女44例,男38例,平均年龄34.2岁。应用加拿大Laborie公司产UR0STYMTM型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频率为50 Hz,强度为0~50 mA,行经肛电刺激治疗,并结合肌力、感觉和协调性反馈训练。治疗计划包括3个疗程医院治疗和3个疗程家庭训练。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临床评分、肛直肠测压及肌电评定。 结果治疗前,临床评分为较好者9例,治疗后增至61例;临床评分中等和差劣者所占比例由治疗前的89%下降至26%。治疗后肛直肠收缩压和收缩肌电振幅显著提高(P<0.05),直肠感觉阈显著降低(P<0.05),76%的患者肛直肠反射恢复。在2年的随访中,68%的患者治疗效果得以维持。 结论经肛电刺激结合生物反馈是治疗损伤性控便障碍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肛管内超声对肛门内括约肌(IAS)、肛门外括约肌(EAS)及耻骨直肠肌(PR)形态及完整性的评估,从而为排粪失禁的原因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11月间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4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及4例先天性巨结肠术后排粪失禁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肛管内超声对IAS、EAS及PR进行观察,并进行括约肌受损程度评分;同时行肛管直肠测压评分和肛门功能评分,通过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价括约肌评分与肛管直肠测压评分和肛门功能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8例患儿中男13例,女5例,年龄10—16岁。肛门括约肌受损评分结果显示,括约肌轻度受损11例,中度受损65J,重度受损1例;另有PR受损4例。括约肌评分与肛管直肠测压评分之间呈正相关(P〈0.05),而与肛门功能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肛管内超声可清楚显示IAS、EAS和PR的形态,明确其是否完整及受损程度,是评价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排粪失禁患儿非常有价值的方法,但并不能完全反映括约肌及肛门的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39.
小儿阴囊急症的诊治分析(附5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大庆  李殿国  孟奇 《山东医药》2008,48(12):61-62
回顾性研究我院自2001~2007年53例阴囊急症小儿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史、临床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等分析.其中睾丸扭转11例均行手术治疗,4例因睾丸梗死行切除术,余行睾丸扭转复位固定术;睾丸附件扭转17例,其中12例行手术治疗,术后症状减轻,5例未行手术者给于抗生素治疗;睾丸附睾炎21例均给于抗生素治疗1周以上;睾丸肿瘤2例1例行双侧睾丸切除,1例单侧睾丸切除,均辅以化疗;阴囊外伤2例,1例行清创缝合,1例保守治疗1周.术后除1例睾丸肿瘤患儿1 a后死亡外其余患儿恢复良好.认为小儿阴囊急症的正确诊断和恰当治疗十分重要,提睾反射消失是睾丸扭转最敏感的体征,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较有意义的辅助检查.对怀疑睾丸扭转者应行积极的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经脾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大鼠的疗效及可行性,建立稳定的胰岛移植新途径。方法:实验于2004-03/2005-03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完成。实验分组:供受鼠均采用Wistar大鼠,供鼠40只,受鼠20只。受鼠随机分为移植组、糖尿病组,每组10只。并另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组,进行对照。实验过程:①受鼠造模:移植前14d,采取链尿霉素化学灼伤法(2%链尿霉素,65mg/kg,腹腔注射)造成糖尿病大鼠模型(连续3d在非禁食情况下,血糖>16.8mmol/L为造模成功)。②供鼠胰岛分离纯化:采用明尼苏达大学改良方法,原位直接灌注消化分离大鼠胰岛。消化的胰腺组织离心,经80目不锈钢筛网过滤后,采用25%,23%,20.5%,11%Ficoll和Hank’s液梯度密度离心(4℃,3000r/min×10min),于23%,11%层交界间吸取胰岛细胞。经Hank’s液洗3次,备用。③经脾胰岛移植:移植组大鼠戊巴比妥麻醉后,经左侧肋缘下切口暴露脾脏。显微镜下手检600~800当量胰岛,以1mLCMRL1066培养液稀释,用10mL注射器直接经脾缓慢输注。糖尿病对照组大鼠注射生理盐水1mL。实验评估:①胰岛双硫腙染色与计数,计算纯化率。②体外葡萄糖刺激实验检测胰岛功能。③移植术后监测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于术后10d行静脉糖耐量实验。④术后14d切取受体大鼠肝脏和脾脏苏木精-伊红染色及Insulin-6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①每只供鼠可分离300~400当量胰岛,纯度达85%~90%。②体外葡萄糖刺激实验显示胰岛素刺激指数平均为5.59±0.62,功能良好。③受体糖尿病大鼠术后3-5d空腹血糖降至3.4~5.4mmol/L(平均4.8mmol/L)。胰岛素分泌亦达到正常水平。④移植组糖耐量曲线与正常大鼠相似,K值与正常非糖尿病大鼠差异无显著性(2.802,2.3,P>0.05)。⑤受体大鼠脾脏和肝脏内可见散在的移植胰岛。结论:①移植术后3-5d移植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可使空腹血糖达到正常水平。②经脾移植克服了门静脉直接移植引起的出血和门静脉高压的缺点,移植容量可达1mL,可用10mL注射器进行输注,避免反复离心、挤压,可减少胰岛体外损失,是胰岛移植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