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0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儿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6篇 |
临床医学 | 20篇 |
内科学 | 25篇 |
特种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111篇 |
综合类 | 58篇 |
预防医学 | 10篇 |
眼科学 | 11篇 |
药学 | 27篇 |
中国医学 | 22篇 |
肿瘤学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23篇 |
2011年 | 38篇 |
2010年 | 34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83.
目的探讨人工晶体植入术玻璃体脱出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分析了38例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玻璃体脱出患者。结果外伤而致术前已存在后囊破裂,术中玻璃体脱出较少,破损不易扩大,玻璃体剪原位剪断玻璃体及应用粘稠剂,效果良好。手术中由于操作引起的后囊破损,玻璃体脱出,其原因依次为冲洗皮质时,挽核,处理后囊,截囊及植入时。根据情况用原位玻璃体剪剪断玻璃体法或用玻璃体切割器行前部玻璃体切除术,根据后囊破损及前囊膜情况选择不同的人工晶体及植入方法。本组平均术后视力≥05者为894%,并发症较轻。结论应正确处理术中玻璃体脱出,并根据情况选用人工晶体及植入方法 相似文献
84.
分子克隆技术的发展,使β受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调节的研究进展迅速。最近阐明了β受体的两个亚型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推列出了其二级与三级结构.并把此结构与β受体的各功能域联系起来,研究β受体的共价修饰与功能调制的关系。利用其它分子生物学技术,对β受体基因的基本结构与表达调节也进行了充分的研究。本文总结了近年这些方面的成就,并讨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肺叶切除术后新发房颤(POAF)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单中心双向队列研究共纳入2 594例患者, 其中回顾性队列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我院行肺叶切除患者1 902例, 前瞻性队列纳入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期间于我院行肺叶切除患者692例。全组女1 348例(51.97%), 男1 246例(48.03%);中位年龄61(54, 67)岁。收集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和围手术期临床资料, 对纳入变量先后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全组无术后院内死亡。术后在院期间随访发现111例POAF事件, 发病率4.28%。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老年(≥60岁)(OR=1.58, 95%CI:1.01~2.47, P=0.044)、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史(OR=2.50, 95%CI:1.04~6.03, P=0.041)、除房颤/房扑外其他心律失常病史(OR=3.96, 95%CI:1.95~8.00, P<0.001)、左肺上叶切除(OR=1.73, 95%CI:1.11~2.68, P=0.015)、术前白蛋白水平偏低(OR=1.07... 相似文献
86.
T2交感神经链夹闭术与加切断术治疗头面多汗症效果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T2交感神经链夹闭术与夹闭加切断术两种方法治疗头面多汗症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003年1月至2005年8月将31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头面多汗症病人分2组,分别采取T2交感神经链单纯夹闭(单纯夹闭组12例)和T2交感神经夹闭加第2肋骨表面的交感神经链切断(夹闭切断组19例).所有病人术后定期接受电话问卷式随访.结果两组病人随访1~31个月,平均12个月,单纯夹闭与夹闭切断组头汗有效率为92%与100%.夹闭组有2例,每例各一侧术后头汗改善差,二次手术行患侧T2交感神经链切断后,头面多汗消失;两组病人中重度代偿多汗发生率为83%与84%,均未出现眼睑下垂;两组总体满意度优良者分别为92%和95%.结论T2交感神经链夹闭加切断较单纯夹闭治疗头面多汗症,疗效更加稳定,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与程度,是手术治疗头汗症更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87.
目的 评价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在复杂的原发性肺癌(肿瘤直径≥5 cm、复合肺叶切除、新辅助化疗后及肿瘤侵犯局部胸壁)中的价值和应对处理方法.方法 2006年9月至2011年6月连续开展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复杂的原发性肺癌58例,其中男34例,女24例;年龄(59.2±11.4)岁.实体肿瘤最大径(5.50±2.92)cm.具体操作方法与我中心以往报道相同.结果 全组手术顺利,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215.6 ±60.9) min,术后带胸管(8.0±4.7)天,术后住院(11.3±5.9)天;中转开胸14例,中转率24.1%.术中出血(271.0±188.3) ml.术后轻微并发症8例,发生率13.8%.术后病理结果腺癌29例,鳞癌16例,小细胞癌5例,肺泡细胞癌、腺鳞癌、类癌各2例,大细胞、肉瘤样癌各1例.结论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相对复杂的或相对禁忌证的原发性肺癌未延长手术时间,未增加手术出血,未延长术后恢复时间,未增加中转开胸概率.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EBUS-TBNA在诊断胸部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1年8月343例经EBUS-TBNA术检查患者资料,男219例,女124例;年龄(59.4±13.6)岁.其中影像学可疑或已明确肺癌,并伴有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208例;不伴有肺内占位的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或纵隔占位94例;邻近大气道的肺实质内占位41例.结果 患者胸部病变短径(1.94±1.01) cm,穿刺胸部病变(1.77±0.86)个/例,穿刺(4.71±2.69)次,每处病变平均穿刺2.66次.本组EBUS-TBNA诊断纵隔和(或)肺门良、恶性病变总的敏感性95.6%(238/249例)、特异性100%( 94/94例)、阳性预测值100%(238/238例)、阴性预测值89.5%(94/105例)、准确性96.8%(332/343例).208例明确或可疑肺癌患者中151例经EBUS-TBNA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4例为结核,2例为Ⅱ期结节病;51例EBUS-TBNA阴性患者中37例接受进一步手术,32例证实为真阴性.EBUS-TBNA对本组188例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分期的敏感性96.8%(151/156例)、特异性100.0%(32/32例)、准确性97.3%(183/188例),阳性预测值100.0%(151/151例)、阴性预测值86.5%(32/37例).94例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或纵隔占位患者中22例恶性病变,73例良性病变中有23例诊断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其中有13例接受进一步手术,6例为假阴性.EBUS-TBNA诊断本组纵隔病变良、恶性的敏感性88.0%(22/25例)、特异性100%(73/73例)、阴性预测值95.9%(70/73例)准确性97.9%(92/94例).EBUSTBNA对本组纵隔恶性和良性病变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8.0%(22/25例)和95.9%(70/73例).41例邻近大气道的肺实质内占位中恶性33例;8例EBUS-TBNA阴性,其中4例经进一步手术证实为假阴性.EBUS-TBNA诊断大气道旁肺实质内占位中的敏感性89.2%(33/37例)、准确性90.2%(37/41例).全组病例无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EBUS-TBNA术对于肺癌的病理分期可靠,诊断邻近大气道的肺门或纵隔占位等胸部疾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9.
90.
目的观察和比较超声引导下肋下前路腰方肌阻滞(QLB)与低位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用于后腹腔镜肾脏手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后腹腔镜肾脏手术患者70例,男38例,女32例,年龄18~65岁,BMI 18~24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肋下前路QLB组(QLB组)和低位TPVB组(TPVB组),每组35例。QLB组行超声引导下患侧肋下前路QLB,TPVB组行超声引导下患侧T_(10)横突水平TPVB,两组分别注入0.33%罗哌卡因30 ml,注药后20 min测定感觉阻滞平面。两组术后行羟考酮PCIA。记录术后0~24 h和24~48 h镇痛泵用量、有效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记录术后2、6、12、24、36、48 h静息时和运动时的NRS评分;记录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和低血压、肌力减退、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QLB组阻滞平面为T_5—L_2,TPVB组为T_5—T_(12)。QLB组术后0~24 h和24~48 h镇痛泵用量明显低于TPVB组(P0.05),有效按压次数和总按压次数明显少于TPVB组(P0.05),术后12、24、36、48 h运动时NRS评分明显低于TPVB组(P0.05),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恶心呕吐和嗜睡发生率明显低于TPVB组(P0.05)。两组低血压和肌力减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低位TPVB比较,超声引导下肋下前路QLB联合羟考酮PCIA在后腹腔镜肾脏手术后镇痛的效果更显著,持续作用时间更长,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