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63篇
  免费   301篇
  国内免费   181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84篇
妇产科学   49篇
基础医学   277篇
口腔科学   71篇
临床医学   714篇
内科学   343篇
皮肤病学   39篇
神经病学   75篇
特种医学   260篇
外国民族医学   36篇
外科学   312篇
综合类   1303篇
预防医学   685篇
眼科学   46篇
药学   550篇
  5篇
中国医学   444篇
肿瘤学   127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261篇
  2013年   302篇
  2012年   378篇
  2011年   399篇
  2010年   343篇
  2009年   253篇
  2008年   287篇
  2007年   216篇
  2006年   267篇
  2005年   241篇
  2004年   224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6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胎儿肠管扩张的原因和临床意义。方法本文对107例产前超声发现胎儿肠管扩张孕妇进行临床管理和结果追踪,如产前出现明显胎儿肠管扩张(扩张的肠襻直径〉30mm)或明确诊断为消化系统畸形者,可选择引产放弃胎儿,并对患儿尸体进行解剖验证;如选择继续妊娠,则严密监测,分娩后行新生儿腹部X线平片拍摄和钡灌肠造影检查是否存在梗阻,并判断梗阻类型。分娩时取脐带血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1)产前超声表现为肠管扩张的107例孕妇中,78例(72.9%)合并消化系统畸形,其中,54例(69.2%)同时伴羊水增多,5例为染色体异常(7.8%),7例并多发畸形(9.0%)。(2)当胎儿腹部超声影像表现为典型的双泡征时,提示胎儿十二指肠梗阻,临床诊断正确率为100%,绝大部分由十二指肠闭锁和狭窄引起。(3)引起胎儿期肠管扩张的消化系统畸形中,以小肠畸形最为常见,结肠和肛门直肠病变少见。(4)29例胎儿产前超声表现为肠管扩张,分娩后1个月内新生儿未发现异常表现。结论产前诊断胎儿肠管扩张与消化系统畸形密切相关,需给予正确的临床管理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2.
北京市乙型肝炎疫苗母婴阻断效果监测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评价北京市现行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免疫策略的母婴阻断效果。方法利用北京市1999~2004年部分区对母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儿童进行HepB免疫后的血清学监测资料,对母亲HBsAg阳性儿童的血清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病毒核心杭体(抗-HBc)水平以及疫苗保护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所监测的727名儿童中,HBsAg阳性率为2.5%。母亲[HBsAg、乙肝病毒膜抗原(HBeAg)]双阳性者HBsAg阳性率高于母亲单阳性者。抗-HBc阳性率为6.1%,母亲单阳性者和母亲双阳性者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抗-HBs阳性率为85.7%,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为90.4毫国际单位/毫升(mIU/ml),且母亲单阳性者抗-HBs阳性率高于母亲双阳性者。HepB保护率为92.2%(95%CI:90.3%~94.1%),其中对母亲单阳性者的保护率为93.4%(95%CI:92.3%~94.5%),对母亲双阳性者的保护率为89.3%(95%CI:87.2%~91.4%)。结论北京市现行HepB免疫策略对母亲HBsAg阳性儿童的免疫保护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桦木酸(betulinic acid,BetA)对9种人肿瘤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噻唑兰(MTT)比色法测定KB(口腔上皮癌细胞)、OVCAR(卵巢癌细胞)、Bcap-37(乳腺癌细胞)、A2780(卵巢癌细胞)、HT-29(大肠癌细胞)、LS-1747(结肠腺癌细胞)、SMMC-7721(肝癌细胞)、PC-14(肺癌细胞)、K562(白血病细胞)对桦木酸及常用抗癌药cDDP(顺铂)、Taxol(紫杉醇)的敏感性。结果KB细胞对BetA最为敏感(IC50为11.6μmol.L-1),其次为LS-1747(IC50为12.5μmol.L-1)、SMMC-7721(IC50为25.0μmol.L-1)。结论桦木酸可以用作特异性的细胞增殖抑制剂。  相似文献   
104.
李石良  张华  李辉  杨光 《中国针灸》2005,25(6):407-410
目的:探讨感觉神经性耳聋的有效治疗手段.方法:将经纯音测试、耳科医师确诊的34例轻中度感觉神经性耳聋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肝肾不足型(24例)和肝火旺盛型(10例),主穴取耳门、听宫、听会(取其一),翳风、神庭、百会、后顶、头维、聪耳1~3、聪脑1、聪脑2.配穴:肝肾不足型加肓俞、气海、关元、太溪;肝火旺盛型加中脘、天枢、阳陵泉、太冲.使用顺序连续多点脉冲刺激,每周2次,连续20周(40次)后复查纯音测听.结果:34例患者(58只病耳)治愈13例,好转21例;治疗前后各语言频率听阈纯音测听值均有明显提高,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与连续多点脉冲刺激对感觉神经性耳聋患者语言频率听力损失具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05.
胡芦巴药材中胡芦巴碱的提取方法及其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考察不同提取方法对胡芦巴碱提取率的影响,建立胡芦巴中胡芦巴碱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分别以水、甲醇、无水乙醇及三种比例的甲醇-水为溶剂,用超声等方法考察提取率.HPLC测定采用Zorbax XDB-C18分析柱,流动相为0.37mmol·L-1磷酸溶液(pH=3.55),检测波长265nm.结果:以甲醇-水(1:1)超声提取40min胡芦巴碱的提取率较高;样品中胡芦巴碱进样量在0.40~3.9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5),加样回收率98.18%,RSD=1.54%(n=6);33份胡芦巴商品药材中胡芦巴碱的含量为0.243%~0.731%,超过文献报道的胡芦巴碱含量1倍以上.结论:提取及含测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可为胡芦巴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6.
针刺结合有氧运动治疗男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发生在男性中年期过渡到老年期特定年龄阶段出现的更年期症状,又称中老年男性部分雄激素缺乏综合征(PADAM)。笔者采用传统针刺结合有氧运动治疗男性更年期综合6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7.
何谓"刺家不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胥荣东  李辉 《中国针灸》2005,25(10):751-752
在<素问·长刺节论>有"刺家不诊,听病者言"的著名论述.历代医家多将"刺家不诊"解释为"不必待诊"或"不必诊脉".纵观<黄帝内经>全书,无时不在强调诊脉的重要性,在此突然出现此语,如果解释成"不必诊脉",则与全书思想相悖.况且,"听病者言"本身就属于"诊法"的内容之一.在<黄帝内经>一书中,"凡将用针,必先诊脉"是针刺治疗的基本原则之一,书中有诸多文字对此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如<灵枢·经脉>在十二条经脉的每一经脉之后,都有类似的脉诊论述:"……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迎也……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而在<灵枢·终始><灵枢·逆顺><灵枢·禁服>等均有关于脉诊的详尽论述.  相似文献   
108.
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塞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急性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将87例急性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2例,给予曲克芦丁(维脑路通)、胞二磷胆碱等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比较两组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纳洛酮治疗急性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有一定的疗效,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卡他莫拉菌感染的初步防治.方法对2001年11月~2003年3月间,在金昌市区3家医院门诊及住院的6岁以下儿童,有呼吸道感染症状者,采集咽部分泌物及痰进行培养,观察并总结其呼吸道卡他莫拉菌感染的情况及临床特点.结果从呼吸道感染病人标本中培养出420株菌.其中,卡他莫拉菌128例,占30.5%,位于第1位,此菌感染多见于体质差的3岁以下儿童,以下呼吸道感染为多见,旦临床表现重,普遍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结论积极防治儿童营养性疾病,合理应用抗生素,对3岁以内儿童呼吸系统感染,临床表现重的应及时采集咽部分泌物及痰进行培养,一旦培养出卡他莫拉菌,就应选特效的β-内酰胺酶稳定剂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0.
创伤后大量失血所诱发的低血容量休克,目前仍是严重创伤患者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加强对其认识和处理是提高严重创伤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关键之一[1].对创伤性低血容量休克处理的核心在于尽早去除休克病因,控制出血,并采取有效的复苏措施以恢复组织灌注及改善氧供.随着对创伤性低血容量休克的病理生理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对目前常规液体复苏措施中所浮现出的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2],如组织水肿、缺血-再灌注损伤、加重酸中毒与凝血功能障碍等[3-4].研究者们一直在不断地寻求改进现有的复苏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