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2篇
  2021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 分析用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非老年性白内障时 ,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与对策。方法 对 90例 112眼不同原因引起的非老年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术分析术中、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的不同 ,比较术后视力。结果 先天性白内障视力与手术年龄有关 ,外伤性白内障组出现环行撕囊失败、后囊膜破裂最多 ,瞳孔后粘连所致的术中瞳孔难以散大则以虹睫炎、青光眼长期点用缩瞳药引起的白内障为多见 ,术后虹膜反应以糖尿病性、外伤性白内障为重 ,术后应激性血糖升高程度与术后反应轻重成正比 ,高度近视术后视力则与眼轴及眼底情况密切相关。结论 不同原因引起的白内障在术中、术后并发症方面各有不同 ,术前详细检查、准确估计手术难度 ,术中耐心细致处理各种突发情况 ,术后针对不同程度的反应施以不同的处理对提高术后视力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研究视网膜脱离显微外路手术和传统外路手术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视网膜脱离19例(19眼)行显微外路手术治疗,将接受传统外路手术治疗的13例(13眼)作为对照,两组手术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显微外路组和传统外路组术后视力提高者分别为18例(94.74%)和7例(53.85%),裂孔封闭率分别为94.74%和5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裂孔定位准确率分别为94.74%和69.23%,一次手术解剖复位成功率为89.47%和69.2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显微外路组较传统外路组疗效较好,为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提供了更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前瞻性地分析伴发于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BEB)的干眼病(DED)的眼表特征,为进一步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4月~2019年10月在汕头市中心医院眼科门诊随机选取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共分为两组,分别是伴发于BEB的干眼病组、干眼病对照组,每组40例80眼.对研究对象进行眼表特征检查包括眼表疾病指数(OSDI)...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低视力的原因 ,进一步提高白内障手术疗效和降低术后纠纷危险。方法 统计分析熟练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 10 0 0例中早期裸眼视力低于 0 3的各种原因。结果 共有 99例视力等于或低于 0 3,其中手术源性屈光不正 18例 ,占 18 18% ,手术并发症 12例 ,占12 12 % ,中度以上弱视 5例 ,占 5 0 5 % ,角膜白斑 4例 ,占 4 0 4 % ,其它眼底疾患共 6 0例 ,占 6 0 6 1%。结论 完美的超声乳化术应该包括术前的准确检查、手术技巧的完善和对视力预后的正确估计。对于估计视力预后差的患者 ,详细的术前谈话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支架放置的新方法,提高泪小管吻合术的成功率。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利用硬膜外麻醉导管行30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其中改良组15例将导管从泪小点穿出皮肤固定的做法改为将导管潜行放置并固定于泪小管内,3个月后从鼻腔拔除支架。结果 改良组中14例吻合成功,由于导管不从泪小点穿出,术中和术后未发生泪小点损伤等并发症。对照组则有8例出现吻合口阻塞、泪小点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改良的潜行支架放置法,可进一步提高泪小管吻合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临床上遇到的合并有虹膜缺损、瞳孔散大、瞳孔移位的无晶体眼或白内障病例,植入人工晶体的内时行瞳孔整复术,以恢复瞳孔的圆形及居中,提高术后视力并预防单眼复视、眩光等。方法:9点至3点方位的虹膜缺损及瞳孔上移者用10-0聚丙烯缝线直接在上方切口处行虹膜缝合(开放式);3点至9点方位的虹膜缺损则采用前房外缝合虹膜(闭合式)。结果:22例中术后视力0.5以上者占65%,瞳孔接近圆型占67%,瞳孔直径小于等于3mm占73%,瞳孔基本居中占67%。结论:人工晶体植入的同时进行瞳孔整复术,可以使各种原因引起的瞳孔变形恢复接近正常的形态、大小有位置;聚丙烯缝线应用于虹膜缝合,反应轻,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人工晶状体(IOL)眼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1例(22只眼)IOL眼视网膜脱离,先预置环扎带,然后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完成环扎带及硅压块缝线、排视网膜下液、视网膜冷凝、硅压、检查裂孔位置、扎紧环扎带和眼内注气等操作,定期观察手术效果.结果 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18只眼,再次手术视网膜复位3只眼,最终视网膜复位率95.5%.术后视力提高18只眼,不变2只眼,下降2只眼,最好矫正视力≥0.3者9只眼,无一例发生IOL移位及严重并发症.结论 IOL眼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适用于瞳孔区和晶状体囊膜相对透明区≥6 mm、PVR≤C1患者,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效果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儿童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吻合术失败的原因,通过改良支架放置方法,提高儿童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成功率。方法儿童行泪小管断裂吻合术共25例(25眼),对其中失败病例10例进行分析,找出导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结果25例中16例采用常规的外露支架放置法病例中,术后1周内支架脱出5例,行泪道冲洗均不通畅;1个月后支架脱出5例中3例冲洗不通畅。9例采用潜行支架放置法病例中,2例因塑料管将下泪小管割裂后脱出,泪道冲洗不通畅。结论造成小儿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吻合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为支架放置不当,导致支架提前脱出。潜行支架放置法,可提高儿童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屈光性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术前确定手术切削屈光度数的方法。 方法:对接受PRK治疗的中度近视143例209眼完整资料中的散瞳验光度数与手术切削度数之差值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散瞳验光的平均度数-4.32D,手术切削的平均度数-4.74D,平均差值(0.42±0.173)D,P<0.01。 结论:对中度近视进行PRK治疗时。手术切削度数应大于散瞳验光的度数,是使术后角膜的实际厚度与理论预期厚度相接近,保证视力的稳定性,避免屈光回退。眼科学报 2003;19:206-2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