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78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苏、锡、常三地区流动人口疟疾流行病学纵向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省苏、锡、常地区经济较发达 ,流动人口集中。 3市 1991~ 1995年共报告本地疟疾 5 6 7例 ,而外来输入病例达 6 90例。为了解三地区流动人口疟疾流行情况及对当地居民疟疾流行的影响 ,我们于 1996~ 1999年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 内容和方法1 1 疫情报告 凡疟疾临床症状典型者、临床症状疑似经抗疟药试治有效者、镜检疟原虫阳性者 ,各疫情报告单位均应以疟疾病人上报。每个病例详细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注明当地居民疟疾或流动人口疟疾。病人治疗方法参照《疟疾防治技术方案》〔1〕。1 2 发热病人血检 凡疟疾临床症…  相似文献   
42.
目的了解江苏省不同地区中华按蚊季节消长与夜间活动规律,为消除疟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选择江苏省13个直辖市各1个乡(镇)作为疟疾媒介监测点,采用通宵室外帐内人饵诱捕法,观察各监测点中华按蚊的季节消长和夜间活动规律。并按照监测点的地理位置,划分为苏南、苏中、苏北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江苏省13个疟疾媒介监测点共捕获2044只按蚊,经鉴定全部为中华按蚊,未发现嗜人按蚊。江苏省中华按蚊季节消长密度高峰为7月下半月,对苏北地区、苏中地区和苏南地区的中华按蚊数量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69,P=0.19)。江苏省中华按蚊夜间活动高峰出现在19:00至22:00间的3h,共捕获中华按蚊1388只,占全部12个时间段所捕获中华按蚊数的的67.91%;中华按蚊在清晨时分又出现一个小高峰,5:00至6:00时间段共捕获中华按蚊184只,占全部12个时间段的9.00%。对苏北地区、苏中地区和苏南地区的中华按蚊数量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1.88,P=0.000)。结论应做好傍晚和清晨的个人防护措施,避免蚊虫叮咬,降低疟疾的传播机会。仍应继续加强媒介的监测与控制,为消除疟疾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 了解江苏省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的抗性,探究其与击倒抗性(kdr)基因突变的关联,为白纹伊蚊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生物瓶法制备溴氰菊酯含量为1、 2、 4、6和8μg/瓶的测试瓶和不含溴氰菊酯的对照瓶,每瓶放10~25只实验室培养的敏感品系白纹伊蚊,确定诊断剂量。2020年8—9月,分别从徐州市睢宁县、淮安市淮阴区和无锡市宜兴市采集白纹伊蚊的幼虫或蛹,培养至子一代(F1代),取10~25只F1代雌蚊置含诊断剂量溴氰菊酯的测试瓶或对照瓶中充分接触30 min,计算白纹伊蚊的死亡率,评价其抗性水平。提取抗性测试后蚊虫的DNA, PCR扩增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VGSC)跨膜结构域Ⅱ、Ⅲ、Ⅳ的基因编码区并测序,用Bioedit、 Seqman等软件分析kdr基因突变情况,统计kdr基因型和突变频率,抗性表型与敏感表型蚊虫kdr突变率的差异使用χ2检验。结果 用实验室敏感品系白纹伊蚊确定的溴氰菊酯诊断剂量为4μg/瓶。从睢宁县、淮阴区和宜兴市共采集到白纹伊蚊149只。睢宁县的白纹伊蚊在诊断剂量下的校正平均死亡率为(28.2±1.4)%,淮阴区...  相似文献   
44.
目的 观察白纹伊蚊、淡色库蚊和中华按蚊等3种江苏省主要传病媒介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各虫期发育与繁殖情况,了解蚊虫完成全代发育的有效温度,为制定或实时调整蚊虫防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7年用光照培养箱饲养法,设置10、15、20、25、30、35和40 ℃等7组不同温度,分别观察实验室饲养的白纹伊蚊、淡色库蚊和中华按蚊生殖营养周期、卵期、幼虫和蛹期的发育繁殖和全发育时期情况。结果 在7组温度中,白纹伊蚊和中华按蚊在10、15和40 ℃时不能完成蚊虫全代发育,其余4组温度均能完成全代发育,其中在20、25、30和35 ℃时白纹伊蚊的平均发育时间分别为37.73、18.50、16.92和13.66 d,中华按蚊的平均发育时间分别为29.13、15.46、12.19和10.90 d;淡色库蚊除40 ℃不能完成全代发育外,其余6组温度均能完成全代发育,按照温度递增顺序平均时间分别为80.88、46.32、31.07、24.97、17.14和14.48 d。结论 一定温度范围内,蚊虫的发育周期随着温度升高而缩短,温度过高和过低均对蚊虫发育繁殖起到损害作用;温度对3种蚊虫的发育与繁殖影响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在3种不同吸收材料的表面用10%高效氯氟氰菊酯进行5种剂量的喷洒,观察对中华按蚊的滞留效果.方法 采用GB/T 13917.1-2009农药登记卫生用杀虫剂的室内药效试验及评价方法,用强迫接触器做滞留喷洒的室内药效测定.结果 25 mg/m2、50 mg/m2、75 mg/m2、100 m#m2、125 mg/m2玻璃药板面存放120d,杀虫效果均为100.0%;25 mg/m2、50 mg/m2、75 mg/m2、100 mg/m2、125 mg/m2漆木药板面存放120d,杀虫效果为<70.0%、76.8%、85.7%、93.8%、100.0%;25 mg/m2、50 mg/m2、75 mg/m2、100 mg/m2、125 mg/m2水泥药板面存放120d,杀虫效果均<70.0%.结论 在疟疾疫点周围进行一次杀虫剂滞留喷洒灭蚊时,不吸收材料喷洒剂量应不少于25 mg/m2;半吸收材料喷洒剂量不少于50 mg/m2;吸收材料喷洒剂量大于125mg/m2,就有可能在整个疟疾流行季节对媒介按蚊起到防制作用.  相似文献   
46.
目的了解江苏省传疟媒介的种群、密度和季节变化,为控制疟疾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5~2010年,选择江苏省5个镇作为疟疾媒介监测点,采用夜间室外半通宵人饵诱捕法和清晨蚊帐内(室内)搜捕法进行种群和季节变化调查。利用圆形分布法对6年逐月疟疾发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0年,江苏省5个疟疾媒介监测点仅捕获中华按蚊,中华按蚊密度高峰出现于7月上半月。疟疾发病高峰日出现于8月16日。疟疾病例分布与媒介的季节消长情况相吻合。结论疟疾防治中仍应继续加强媒介的监测与控制,警惕因中华按蚊密度升高而致疟疾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获得嗜人按蚊CYP4基因家族成员的c DNA片段。方法 采用简并引物对嗜人按蚊溴氰菊酯敏感和抗性品系总RNA进行RT- PCR扩增,得到的特异性片段采用T/ A克隆法克隆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嗜人按蚊均能扩增得到4 5 0 bp和5 30 bp左右的2个片段。经克隆测序后,得到6个基因序列,其中4个来自敏感品系,2个来自抗性品系。其中1个来自敏感品系的序列和1个来自抗性品系的序列完全相同。所得的5个不同基因序列已被Gen Bank收录(登录号:AY2 0 814 1~AY2 0 814 5 ) ,并递交国际细胞色素P4 5 0命名委员会,经鉴定确认均为细胞色素P4 5 0超家族中的CYP4家族成员,其中4个为新基因,另1个为等位基因,分别属于CYP4家族的CYP4 C、CYP4 H和CYP4 J3个亚家族。结论 得到的5个c DNA新序列为CYP4家族新成员的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48.
盱眙、六合、江浦3县是江苏省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共存地区,也是恶性疟和间日疟混合流行区。从1985年采用药物灭蚊和传染源查治并重措施以来,有效地控制了恶性疟流行,已连续7年未发现恶性疟病例,间日疟发病率也有明显下降[’j。为了解这类地区疟疾发病现状,给今后制订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我们干1993-1994年在六合县马鞍乡和城西乡进行了现场调查。试区概况马鞍乡与城西约国毗邻,属半丘陵地型。年均气温15C左右,年降雨量1000mm左右,农作物以稻、麦为主。总人D分别为27368人和18989人。马鞍乡1993-1994年采用传染源查治措施,即对现…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嗜人按蚊对溴氰菊酯抗性的生理生化机制。 方法 观察不同的增效剂—增效醚 (PBO)和磷酸三苯酯 (TPP)与溴氰菊酯混用后对嗜人按蚊敏感品系 (S)和不同抗性程度的抗性品系 (R1、R2、R3)的增效效果。 结果 两种增效剂对嗜人按蚊敏感品系和不同抗性程度的抗性品系都有增效作用 ,PBO对各个品系的增效比依次为 2 .6 1、3.17、7.5 5和 9.84 ;TPP的增效比依次为 1.0 2、1.10、1.0 7和 1.15。其中 ,抗性倍数较高的抗性品系嗜人按蚊的增效效果更明显 ;两种增效剂相比 ,PBO的增效效果比较明显。 结论 嗜人按蚊对溴氰菊酯的抗性机理可能是解毒酶活力增强 ,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多功能氧化酶  相似文献   
50.
本文介绍一种以兔抗食蟹猴疟原虫多克隆抗体包被,二株单克隆抗体混合进行反应的多抗-双单抗夹心ELISA检测人体红细胞内间日疟原虫抗原的方法。间日疟样本(镜检确诊)测定符含率为94.3%(83/88);正常样本测定符合率为96.1%(123/128)。测定敏感度超过1个疟原虫/10~5红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