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78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江苏省2008年疟疾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江苏省疟疾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掌握疟疾流行规律和趋势.[方法]根据疟疾发瘸情况.选择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睢宁县官山镇、铜山县棠张镇、泗洪县天岗潮镇、盱眙县仇集镇和宜兴市张渚镇作为疟疾监测点调查居民疟疾发病情况、疟疾症状及防蚊措施、按蚊密度及叮人率等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008年共调查5 677户,19 142人,蚊帐拥有率为33.95%;蚊帐使用率为50.35%.血检10 049人,平均血检率为4.48%,检出疟原虫阳性17人,平均阳性率为0.17%.[鲒论]中华按蚊密度明显增高及对菊酯类灭蚊剂产生抗性,是江苏省淮北地区出现疟疾疫情反复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目的 通过数字地球系统应用于疟疾疫情管理和监测, 探索消除疟疾的新模式。方法 方法 对2011年江苏省疟疾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疫点处置, 同时利用集思宝 UniStrong G330 GIS数据采集器采集患者居住地的经纬度, 再利用数字地球系统 (Google Earth)Free 6.2及其图片管理软件, 建立疟疾病例预警点地标库和图片管理系统。结果 结果 2011年江苏省共报告疟疾374例。其中本地感染间日疟13例, 国内外省输入性间日疟11例, 国外输入性间日疟20例, 国外输入性恶性疟309 例, 国外输入性三日疟7例, 国外输入性卵形疟14例。从Google Earth制图可以清晰地发现, 除输入性三日疟呈高度散发外, 其他疟疾病例都有一定的聚集性。本地感染间日疟病例主要集中在泗洪县, 国内外省输入性间日疟主要集中在苏州市和无锡市, 国外输入性间日疟主要集中在南京市, 国外输入恶性疟主要集中在苏中地区, 国外输入性卵形疟主要集中在溧阳市。结论 结论 Google Earth应用于疟疾疫情管理操作简便快捷, 图文直观清晰, 能为卫生主管部门合理配置疟防资源、 消除疟疾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制定针对性的疟疾防治对策.方法根据江苏省疟疾流行因素,将流行区分为6个监测组,即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共存地区(1组)、嗜人按蚊分布毗邻地区(2组)、中华按蚊单一媒介地区(3组)、基本消灭疟疾地区(4组)、流动人口较集中地区(5组)、献血员疟疾较多地区(6组).于1997~1999年分别在上述地区,对疟疾进行了分类监测.结果1组疟疾年发病率、API、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和IFA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其它组,发病数占全省病例总数的74.38%,嗜人按蚊占按蚊总数的3.73%;2组年发病率、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IFA阳性率明显高于3~6组;3组和4组年发病率、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IFA阳性率已降至较低水平;5组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和IFA阳性率显著高于当地居民;6组疟疾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结论1组地区是江苏省疟防重点地区,2组地区需加强疟疾监测,3~4组地区可进一步简化现有抗疟措施,5组地区重点开展流动人口监测,6组地区可列入当地常规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总结50多年来江苏省疟疾流行特点和防治措施,评价防治效果,探讨适合当前流行特点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方法收集1951~2008年江苏省疟疾发病情况、控制措施及防治效果等资料,分析评价不同阶段疟疾流行特点和防治措施实施效果。结果根据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防治原则,在2次大暴发时,采取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措施;在实现基本消灭阶段,嗜人按蚊地区采取以防蚊灭蚊为主的综合措施,其他地区实施以加强传染源检测和早期治疗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在巩固监测阶段,采取疟疾监测为主的综合措施,包括传染源检测和疫情报告、传染源管理、疫情和蚊情监测、流动人口疟疾管理等。疟疾年发病率由1960年的2 495/万降至2008年的0.09/万,且已连续2年全省以县(市、区)为单位年发病率控制在1/万以下。表明在不同阶段采取的防治措施可行而有效。结论江苏省疟疾流行已得到有效控制,但要达到消除目标,还需进一步提高疟疾病例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能力;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加强流动人口的疟疾监测与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江苏省灭疟后期疟疾流行特点。方法 收集全省各县1989-2000年疟疾疫情资料,对不同年份、不同地区的发病率或阳性率进行相关分析或率的显著性检验。结果 全省年发病率变化趋势与两种按蚊共存地区的发病率呈一致关系,中华按蚊地区疟疾发病稳定在较低水平,平均年发病率为 0.10/万;而两种按蚊共存地区平均发病率为1.86/万,明显高于中华按蚊单一区(p<0.01),且有向毗邻地区扩散的趋势。本地居民友热病人血检阳性率0.06%,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0、55%,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IFA阳性率与发病率呈相关关系。结论 两种按蚊共存地区及其毗邻地区疟疾潜在流行的危险性较高,中华按蚊单一媒介地区出现较大流行和反复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嗜人按蚊不同发育期溴氰菊酯敏感性动态变化。方法选用室内选育的嗜人按蚊溴氰菊酯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以浸渍法测试幼虫溴氰菊酯敏感性,以WHO推荐的接触筒强迫接触法测试成蚊溴氰菊酯敏感性。结果幼虫期,溴氰菊酯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对杀虫剂的敏感性由低至高依次均为Ⅳ、Ⅲ、Ⅱ龄幼虫;成蚊期,两种品系的敏感性均以早期成蚊最低,中期成蚊次之,晚期成蚊最高。结论嗜人按蚊两品系不同生长期溴氰菊酯敏感性消长相似,敏感性水平随幼虫的发育而上升,随成蚊蚊龄增长而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赫坎按蚊种群内4个近缘种核糖体基因内转录第二间隔区(rDNAITS2)特征。 方法 采用特异性ITS2引物对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江苏实验株、辽宁省沈阳市和朝鲜开城现场捕获的嗜人按蚊、八代按蚊和雷氏按蚊rDNAITS2进行PCR扩增、基因测序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图谱分析。 结果与结论 赫坎按蚊种群近缘种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八代按蚊和雷氏按蚊rDNAITS2分别为472、452、456和456bp,各基因序列存在明显差异并存在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有夫控制疟疾成本一效益的评价,国内已有报道。在评价疟防效果时,不能单一考虑疟疾发病率的降低,还要对其费用和效益进行比较分析。本文试用费用一效益分析法对江苏省恶性疟流行区疟疾防治费用一效益作回顾性的定量分析。资料和方法1资料本文资料来自江苏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及江浦、六合、盱眙3县的科技档案室。2方法按费用一效益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疟疾防治经费投入江浦、六合、盯胎3县1985-1995年疟疾防治经费投入主要包括疟防专项经费550000元,抗疟药(氟隆、伯氨喳然、乙胺昭陵等)经费726554元,灭蚊药(DDT、…  相似文献   
19.
1973~2003年江苏省疟疾的流行及控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讨论江苏省近30年来不同阶段的疟疾控制策略及其防治效果,探讨适合当前疟防形势的抗疟措施.方法回顾性收集近30年来全省疟防工作历史资料和疫情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 1973年全省报告疟疾6 216 128例,发病率1 136.34/万.30年来经过5个阶段的防治,疟疾流行逐步得到有效的控制.2003年全省报告疟疾638例,发病率0.09/万,并连续16年未发现本地感染的恶性疟病例.结论 5个阶段的抗疟策略基本适合江苏省疟疾防治工作的实际,对当前的疟防工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了解2018—2019年江苏省库蚊种群分布、密度变化及淡色库蚊对杀虫剂的抗性水平。 方法 2018—2019年6—10月,选择江苏省苏南、苏北和苏中6个县(市、区)作为监测点,采用全通宵诱蚊灯法调查库蚊种群密度。采集苏中地区南通市海安市和盐城市盐都区淡色库蚊,采用WHO推荐的接触筒强迫接触法测定子1代雌性淡色库蚊对二氯二苯三氯乙烷(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 DDT)、马拉硫磷、残杀威、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 结果 2018—2019年在江苏省6个监测点累计库蚊104 423只,蚊种以致倦库蚊、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为主,分别占49.11%、28.38%和21.04%;库蚊种群密度从6月初开始升高,7月左右达到峰值,10月下旬趋近于低值。海安市淡色库蚊对马拉硫磷抗性级别为敏感,盐都区淡色库蚊对马拉硫磷抗性级别为初步抗性;盐都区、海安市淡色库蚊对残杀威抗性级别均为初步抗性;盐都区、海安市淡色库蚊对DDT、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抗性级别均为抗性。结论 江苏省库蚊种群以致倦库蚊、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为主;苏中地区淡色库蚊已对DDT、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产生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