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4篇
  免费   339篇
  国内免费   183篇
耳鼻咽喉   54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186篇
口腔科学   56篇
临床医学   682篇
内科学   376篇
皮肤病学   26篇
神经病学   53篇
特种医学   188篇
外科学   280篇
综合类   1181篇
预防医学   534篇
眼科学   132篇
药学   539篇
  15篇
中国医学   493篇
肿瘤学   123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96篇
  2022年   204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199篇
  2018年   175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332篇
  2013年   269篇
  2012年   289篇
  2011年   327篇
  2010年   281篇
  2009年   255篇
  2008年   261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回顾观察2010-2014年间鼻窦炎同期矫正鼻中隔术后远期穿孔病人情况,总结分析远期穿孔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 在2010-2014年间鼻 窦炎同期矫正鼻中隔术后鼻内镜复查病人327例中观察病人鼻中隔恢复情况.选取按时来院复查及用药病人297例,详细询问病人相关疾病史及生活习惯;及时 对症处理复查时鼻中隔粘膜异常情况.观察病人鼻中隔粘膜恢复情况,穿孔形成时间、大小.结果 鼻内镜复查病人297例中有17例术后出院时鼻中隔粘膜生长欠 佳病人,通过加强局部换药及复查次数,16例粘膜愈合良好.1例愈合欠佳,反复结痂.鼻窦炎同期矫正鼻中隔术后远期穿孔病人共3例,发生穿孔时间在术后一 月至半年左右.1例为术后三月复查恢复良好,间隔三月后来院复查出现穿孔,穿孔位于李氏区.1例为术前鼻中隔方筛犁交界处重度棘性偏曲,术中偏曲侧粘膜 破损较重,用骨片局部垫付,术后局部粘膜生长欠佳,反复结痂.1例无明显诱因.结论 鼻中隔穿孔发生取决于鼻中隔支撑结构的改变、血液循环障碍、引流障碍 和感染等多种因素.建议在鼻中隔手术中,更多保持鼻中隔原有的结构,在保护黏软骨膜的同时,减少偏曲骨质区骨质缺失范围.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观察太极拳联合肌内效贴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上肢水肿的影响。 方法 选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出现上肢淋巴水肿患者5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同时辅以太极拳及肌内效贴治疗。于治疗前、治疗8d、24d及40d时检测2组患者上肢周径,同时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对2组患者上肢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 结果 2组患者淋巴水肿程度、上肢Constant-Murley评分及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在治疗24d及40d时观察组患者淋巴水肿缓解情况(特别是中度水肿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观察组患者Constant-Murley评分各项指标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40d时发现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定(SF-36)在身体角色(RP)、社会功能(SF)、情绪角色(RE)、活力(VT)、心理卫生(MH)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太极拳锻炼联合肌内效贴干预能明显减轻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改善上肢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开展应急条件下饮用水水质快速评估,保障饮水安全,为饮用水卫生应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参考世界卫生组织饮水安全计划、美国环保局等发达国家的经验作法并结合我国实情,开展水质快速评估工作。结果应用饮用水水质快速评估方法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筛选水质敏感指标,对饮水危害因素进行定量评估分析。结论饮用水水质快速评估能够保障短期内水质安全,满足应急供水需求,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4.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方法)的总体质量状况,为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方法)的质量监测及监督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三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法)质量标准,对抽取的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方法)进行法定检验;并进行了与同品种进口试剂盒的质量比较等探讨性研究。结果: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三部标准检验,抽取的96批样品检验结果全部符合规定,从不同厂家、不同环节抽取的样品质量无显著性差异;国产试剂盒和进口试剂盒对不同基因型系列转换血清PHV901(基因型1a)﹑ PHV912(2b/3)的检测结果一致。结论: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法)总体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05.
慢径消融成功靶点在Koch三角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 ,目前多采用慢径消融法。本研究通过对慢径消融成功靶点在Koch三角的分布 ,观察组成慢径传导的细胞的主要分布区域 ,指导慢径的消融。资料和方法 患者资料  2 7例患者 ,男性 15例 ,女性12例 ,年龄 2 0~ 6 2 (41 7± 9 0 )岁。经心内电生理检查符合慢 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术前测定体重指数 (体重 /身高2 ) ,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期内径。X线投照 经右侧颈内静脉插入 10极冠状静脉窦导管 ,将近端一对电极置于冠状静脉窦口处记录冠状静脉窦口处A波 ,希氏束导管以远端电极记录到清晰H波为…  相似文献   
106.
由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共同主办的“东方心房颤动防治策略研讨会暨心房颤动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学习班”于2005年6月3至5日在上海浦东皇冠假日酒店隆重举行。来自国内的400余名专家和代表参加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老中青三代专家济济一堂,就心房颤动(房颤)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的最新进展作了交流。陈灏珠院士首先就房颤的诊疗进展作了概述,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房颤经导管治疗方法学的逐步成熟,同时强调治疗对策的规范化和个体化。胡大一教授通过录像介绍了中国房颤的流行病学概况,提出中国有800万房颤患这一严峻现实;指出在我国,高血压病已经成为房颤的首要病因,同时房颤患的抗凝、抗栓治疗有待加强。黄从新教授从心房的解剖结构、房颤的电生理机制到临床治疗方法学的进展作了论述,将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7.
108.
中老年人颈动脉内径超声研究120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观测自然人群颈动脉内径在不同性别和年龄间的表现特征 ,为深入研究动脉硬化和采取早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参照ARIC研究方案采用高分辨率血管超声技术和相关测量软件 ,对 12 0 2例中老年自然人群进行双侧颈动脉近端、远端和窦部各 1cm血管段内径测量 ,包括收缩及舒张内径值 (分别简写为Ds和Dd) ,并计算出每个部位的血管内径差值 (Ds Dd ,简称ΔD)。通过统计学分析 ,比较不同年龄段和性别间的血管内径变化特征。 结果  1、男女性别间比较 :各年龄段 ,男性Ds和Dd均明显大于女性 (P <0 0 1) ,仅≥ 6 0岁年龄段右侧近端和左侧远端的ΔD ,男性显著大于女性 (P <0 0 5 )。 2、年龄段之间比较 :不论男女各部位Ds和Dd在≥ 6 0岁年龄段均明显大于 <6 0岁年龄段 (P <0 0 1) ,而仅在男性左侧窦部和女性右侧近端的ΔD值在≥ 6 0岁年龄段明显小于 <6 0岁年龄段 (P <0 0 5 )。结论 颈动脉内径在不同性别和年龄段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其内径波动的绝对值 (ΔD)仅在部分血管测量时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09.
110.
目的:分析血浆肾素活性(PRA)、血浆血管紧张素原(AO)浓度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在一个原发性高血压家系中随机抽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1例(原发性高血压组)、正常血压者25例(家系对照组),在6个正常对照家系中随机抽取21例(正常对照组),测定PRA、血浆AO及其它代谢因素。结果:调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后原发性高血压家系内无论有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RA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原发性高血压组血浆AO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具有原发性高血压遗传因素者无论是否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均有显著的PRA、血浆AO异常和其它代谢紊乱,这些异常可能在超重和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前即已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