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目的:从Tet-off/Tet-on 转基因脑肿瘤小鼠模型中分离鉴定脑肿瘤干细胞,为进一步研究其是否起源于神经干细胞奠定基础。方法:从出现临床症状的转基因小鼠天幕区肉眼可见的肿瘤组织中取材,一部分做冰冻切片;另一部分制成单细胞悬液,培养于含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和含血清培养基。在光镜下观察常规病理,用相差显微镜和电镜分别观察细胞形态及其超微结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oechst33342 阴性的SP细胞,以及其染色体倍体和细胞周期,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球体及其分化细胞中的神经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GFAP)表达情况。结果:肿瘤位置均位于小脑天幕上下约2~3mm的松果体区域内,常规病理诊断为髓母细胞瘤。肿瘤细胞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呈悬浮的球状生长,在含血清培养条件下贴壁分化成瘤性胶质细胞、神经元。电镜见到了核质比高、细胞器不发达、具干细胞特征的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球中的SP(sidepopulation)细胞为17.27% ,异倍体细胞为26.77% 。免疫荧光染色发现细胞球中大部分细胞表达干细胞标志物Nestin,少数细胞表达分化标志物GFAP和NSE 。与之相反,贴壁细胞大部分表达分化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2(MAP2)或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同时共表达干细胞标志物Nestin。结论:Tet-off/Tet-on 转基因小鼠脑肿瘤组织中存在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脑肿瘤干细胞。   相似文献   
42.
随着现代高科技在神经外科的综合应用,采用微侵袭显微手术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已显示出其优越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锁孔手术治疗鞍区病变的入路主要有眶上入路(supraorbitalapproach)和经眶上入路(trans—supraorbitalapproach)。我院自2006年9月至2008年6月利用经眉弓眶上入路手术治疗前循环颅内动脉瘤18例,初步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3.
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的诊断及手术治疗(附2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手术治疗的21例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死亡1例,2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完全恢复者9例,部分恢复、需人帮助者8例,长期卧床者2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疗效良好,应成为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患者治疗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再通失败后行补救性支架植入的临床疗效及使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 受体拮抗剂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15例机械取栓失败后行补救性支架植入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使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 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记录补救性支架植入后血管再通、出血转化、预后以及死亡等情况,评估补救性支架植入的临床疗效及使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 受体拮抗剂的安全性。结果: 共植入支架15枚,14例术后即刻实现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TICI) 2b/3 级再通,2例发生出血转化;术后3个月,6例预后良好,6例不同程度残疾,2例死亡,1例失访。结论: 机械取栓再通失败的脑梗死患者采用补救性支架植入可实现血管再通,安全可行,且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使用未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45.
喉咽清的体外抑菌、抑病毒及诱生干扰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喉咽清原组方A(石膏、桔梗、甘草、山豆根、陈皮、薄荷、乌梅、五味子、冰片)与3个重新组合方B(桔梗、山豆根、五味子)、C(桔梗、山豆根、五味子、陈皮)、D(桔梗、山豆根、陈皮、甘草),试图用体外抑菌抑病毒及诱生干扰干扰素的效应指标分析其最佳组方。方法:抑菌实验分析各组方的最低抑菌药物浓度MIC;抑病毒实验采用病毒致Hep-2细胞病变和血凝抑制法,比较各组方的最小抑病毒浓度;诱生干扰素实验采用方阵滴定法。结果:综合分析各组方抑菌抑病毒及诱生干扰素3个参数,提示以桔梗、山豆根、五味子组成的B组方为最佳。结论:原方进行重亲组方科学的,方中桔梗、山豆根为基本组方药材。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创伤后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研究1992~1998年6年内受治的22例外伤后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CT表现,分析了发生伤后脑梗死可能的原因;并对本病的治疗进行初步探讨。结果 痊愈12例,好转6例,死亡4例、临床医生应对外伤后脑梗死引起重视,早期发现、积极治疗,可取得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急诊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 86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行急诊微创手术 ,清除血肿。结果 :全部病例血肿清除彻底 ,无再出血 ,术后死亡 16例 ( 18.7%) ,6月后随访ADL分级Ⅰ~Ⅱ级 2 5例 ,Ⅲ~Ⅳ级 42级 ,Ⅴ级3例。结论 :急诊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降低病死率 ,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8.
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之一,其致死率和致残率都较高。动脉瘤模型的建立对于研究动脉瘤的病理生理学、形态学以及发生和发展均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动脉瘤的临床诊治也能提供帮助。文章对近年来动脉瘤模型的多种制备方法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49.
路华  李英斌  张建 《临床医学》2006,26(12):42-43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方法对87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7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中恢复良好52例,中残12例,重残7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11例。结论 认识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生的高危因素,及时复查CT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方法与结果 对86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采用简易CT定位,血肿腔置管尿激酶灌注引流治疗,死亡14例,病死率16.3%,植物生存2例,取得较满意的结果,结论 血肿腔置管尿激酶灌注引流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对患者干扰小等特点,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