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20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92.4%、93.0%和93.6%.对于有判读折点的念珠菌,2种方法测定FLC、ITC、VRC、5-FC的一致性分别为81.7%、59.2%、90.9%和96.5%.结论 ATB FUNGUS 3方案操作简便,读取结果更加快速,除了FLC和ITC对于有判读折点的念珠菌的抑菌活性外,ATB FUNGUS 3与CLSI M27-A2方案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2.
HIV/AIDS患者口咽部念珠菌病与CD4+、CD8+T淋巴细胞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HIV/AIDS患者的口咽部念珠菌病的发病特点,CD4+计数、CD8+计数、CD4+/CD8+比值的分布特点,以及抗真菌治疗的特点。方法 观察20例合并口咽部念珠菌病的HIV/AIDS患者和对照组口腔病损情况,病损部行真菌镜检和真菌培养,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计数。研究组和对照组伊曲康唑治疗第1周、第2周、疗程结束时、停药后两周真菌学疗效比较。结果 19例为白念珠菌感染,1例为近平滑念珠菌感染。20例艾滋病患者可见舌部感染6例,口腔侧壁感染14例。CD4+、CD8+计数和CD4+/CD8+比值分别在119.40±127.43、652.50±338.57和0.163±0.130范围。伊曲康唑治疗HIV/AIDS组第1周、第2周、疗程结束时、停药后两周真菌清除率分别为16.67%、50.00%、61.11%、66.67%。结论 HIV/AIDS患者口咽部念珠菌感染的最常见致病菌是白念珠菌,最常见靶部位是舌和口腔侧壁。HIV/AIDS患者的口咽部念珠菌病抗真菌疗效与免疫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73.
马尔尼菲青霉临床分离株的rDNA 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设计马尔尼菲青霉种特异性引物,探讨马尔尼菲青霉病更加确切的诊断方法.方法 实验菌株为北京大学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保存的4株马尔尼菲青霉,来源于国内不同地区.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 PCR扩增马尔尼菲青霉rDNAITS,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测序结果在基因库核酸序列数据库进行同源序列搜索,并依据序列对比、分析.结果 4株临床分离的马尔尼菲青霉的rDNA ITS序列相同.与国外来源于美国、印度尼西亚、法国、澳大利亚的马尔尼菲青霉rDNA ITS序列基本一致.马尔尼菲青霉与荚膜组织胞浆菌、新生隐球菌、念珠菌的rDNAITS序列差异较大,青霉和曲霉属间rDNAITS的序列相似性较低,而青霉种间rDNAITS序列的差异不大.结论 不同来源的马尔尼菲青霉菌株间乃至不同青霉的种间的rDNA ITS序列均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提示该区可能不适于作为靶基因来设计马尔尼菲青霉的种特异性引物或探针.  相似文献   
74.
常见致病性念珠菌的PCR-RFLP鉴定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目的 研究常见致病性念珠菌的分子鉴定方法,为深部念珠菌病的分子诊断奠定基础。方法 对常见9种致病性念珠菌的11株标准株和39株临床株的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MspⅠ、HaeⅢ和DdeⅠ三种内切酶的酶切分析。结果 9种念珠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后产生5种不同分子量的条带,扩增产物经MspⅠ、DdeⅠ和HaeⅢ酶切后分别产生8种、5种和4种特异性带型。结论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在鉴定常见的致病性念珠菌中稳定、可靠、特异,是传统方法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75.
真菌与真菌病研究近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随着免疫低下患者的增加,真菌感染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本文简要综述了10年来本中心的工作概况,包括(1)致病菌种的收集与保藏:目前已收集国内外致病真菌2 600余株,发现并报道国内外致病菌新纪录种多株,如多变根毛霉规则变种、葡萄孢维郎那霉致病新纪录种,报道多例国内致病新纪录种如棘状外瓶霉、奔马赭霉、疣状瓶霉、草本枝孢霉等引起的暗色丝孢霉病等;(2)流行病学研究:通过对院内真菌感染菌种及危险因素分析,及时监测致病菌种的变迁及危险因素的变化;(3)致病种的分类研究及新菌种的鉴定:应用RAPD、RFLP、序列分析等方法对近10个属的致病真菌进行了分类、鉴定并命名了3个曲霉新种,并对致病新纪录种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4)真菌病诊断:设计出曲霉、外瓶霉、孢子丝菌的种特异性引物;应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技术对深部真菌病进行了诊断研究,设计烟曲霉种特异性探针并成功地对可疑曲霉感染进行了诊断;(5)真菌病发病机制及耐药机制研究:通过小鼠模型,应用简并引物RT-PCR技术、克隆测序、Northern杂交等方法,发现了烟曲霉潜在的毒力因素--组氨酸激酶;应用Southern杂交、RFLP、SSCP等技术分析,推论角鲨烯环氧化酶氨基酸的缺失可能引起白念珠菌对特比萘芬耐药.(6)酵母菌和丝状菌抗真菌药物的体外药敏试验方法的建立与应用:在国内首先应用NCCLS推荐的M-27系列方法对致病性酵母菌及其他丝状真菌进行了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的测定,改进并建立了多种致病菌种的药敏试验方法;通过对新型抗真菌药物甲中浓度的监测,为设计更为合理的甲真菌病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6.
最近,我们从一例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患者的口腔中分离到一株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并利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标准化委员会(NCCLS)1997年公布的酵母菌液基稀释法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参考方案M27-A[1],测定了该分离株(编号为白念珠菌BMU00657)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发现它对多种抗真菌药物均不敏感,其中特比萘芬对它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ition,MIC)超过256 mg*L-1,表现出该分离株对特比萘芬显著耐药的特性.  相似文献   
77.
采用NCCLS M27-A方案微量法检测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为了解我国临床分离菌株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观察氟康唑耐药株对伊曲康唑和酮康唑是否存在交叉耐药[1] ,本试验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NCCLS)1997年公布的M2 7 A方案的微量稀释法测定了 6种常用抗真菌药物对 80株念珠菌的MIC值。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菌株 :本试验所采用的菌株及其来源如下 :受试菌株为 80株念珠菌 ,包括 :白念珠菌 (Candidaalbicans) 4 7株(临床分离株 40株、ATCC模式株 2株和 5株氟康唑耐药株 )、近平滑念珠菌 (C .parapsilosis) 9株 (临床分离株 7株、ATC…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教养方式在母亲童年期不良经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CEs)与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emotional behavior problems, EBPs)关联中的作用,为儿童情绪行为问题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2021年6月选取安徽省芜湖市、六安市和阜阳市36所幼儿园的3~6岁儿童为基线研究对象,于2021年12月收集随访资料,共6 111名儿童纳入研究。采用童年期不良经历问卷(ACEs-IQ)、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中文版困难与长处问卷(SDQ)中的困难因子得分分别评估母亲ACEs、母亲教养方式和儿童EBPs,采用Bootstrap检验母亲教养方式的中介效应。  结果  母亲ACEs与儿童SDQ困难得分呈正相关(r=0.28, P < 0.01)。消极教养方式(溺爱性、放任性、专制性、不一致性)与母亲ACEs得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8,0.30,0.21,0.31),与儿童SDQ困难得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5,0.20,0.20,0.28)(P值均 < 0.01);积极教养方式(民主性)与母亲ACEs和儿童SDQ困难得分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9,-0.29,P值均 < 0.01)。在控制混杂因素后,母亲教养方式(溺爱性、民主性、放任性、专制性、不一致性)在母亲ACEs与学龄前儿童EBPs中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为19.13%,7.34%,24.88%,12.05%,26.83%。  结论  教养方式在母亲ACEs与学龄前儿童EBPs的关联中起中介作用,改善母亲消极教养方式对减少ACEs母亲子代EPBs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9.
目的应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微量法测定酵母菌最低抑菌浓度(MIC),并检验其重复性和准确性,观察氟康唑耐药株对伊曲康唑是否存在交叉耐药性。方法参照NCCLS推荐的药敏试验方案微量稀释法(1995年版),检测25株氟康唑耐药性白念珠菌及48株临床分离株对氟康唑及伊曲康唑的敏感性。结果25株氟康唑耐药白念珠菌中只有3株菌对伊曲康唑耐药(MIC值≥4μg/ml),占13.04%,只有少数菌对伊曲康唑存在交叉耐药。48株临床分离白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MIC值呈正态分布,有46株对伊曲康唑的MIC值介于0.0075~4μg/ml,其半数抑菌浓度(IC50)为0.125μg/ml,有43株对氟康唑的MIC值介于0.25~16μg/ml,其IC50为2μg/ml。结论NCCLS微量稀释法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少数氟康唑耐药株对伊曲康唑有交叉耐药性。  相似文献   
80.
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诊断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侵袭性曲霉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IA)主要发生在免疫受损人群,如急性白血病、骨髓干细胞移植、实体器官移植、恶性肿瘤化疗等患者。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观察表明,IA患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多趋势,在尸解病例中超过了念珠菌感染。本病的病死率很高,在56%~88.1%之间。早期诊断后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对于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目前研究的焦点问题集中在早期诊断方法和有效治疗手段这两方面。由于IA的临床表现缺乏特殊性,其早期诊断十分困难,如何提高早期诊断水平一直是一个挑战。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治疗手段有限,传统药物不良反应较多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新型抗真菌药物的开发和应用一直是临床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