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42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硒与癌症     
硒(SeleniumSe)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第6主族第34位,是一种半金属元素。瑞典科学家Berzelius于1817年首次从硫酸铅室泥中发现。硒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一种毒性很大的元素,甚至认为是一种致癌源。直到1957年才认识到它是动物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60年代以来,硒的生物学作用逐渐被认识。它作为谷优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成份,参加机体的物质能量代谢,并具有抗肿瘤作用,能抑制实验动物自发性、移植性及化学致癌剂或病毒诱发的肿瘤。近年来,硒与癌症的关系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和注意。本文就有关的流行病…  相似文献   
162.
目的:比较文拉法辛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文拉法辛与氟西汀治疗,疗程6周,用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HAMD)评定临床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第1、2周末两组间HAMD评分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件。结论:文拉法辛抗抑郁作用起效较快,疗效及不良反应与氟西汀相当。  相似文献   
163.
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急性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抑郁症状使患者缺乏对康复训练的参与,妨碍功能的恢复,极大的影响康复预后[1].因此,我们通过临床上对脑卒中抑郁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来观察探讨心理干预对于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4.
目的了解中学生的睡眠质量情况,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使用匹磁堡睡眠质量指数对2520名顺德区属重点中学学生进行睡眠质量调查,并与普通中学学生进行比较。结果35.5%的区属重点中学学生睡眠质量有问题,睡眠状况不佳主要体现在日间功能障碍(62.4%)、睡眠时间不足(38.4%)、入睡困难(37.7%)和自感睡眠质量不佳(29.9%)。与普通中学学生相比,区属重点中学学生在睡眠效率上优于普通中学学生(t=-6.17,P〈0.01),睡眠药物的使用要高于普通中学学生(t=3.44,P〈0.01),入睡时间与普通中学学生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其总的睡眠质量不如普通中学学生(t=17.62,P〈0.01),睡眠质量问题的发生率高于普通中学学生(t=3.52,P〈0.01)。结论应该重视中学生的睡眠问题,特别是重点中学学生的睡眠问题,有针对性的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5.
目的:探究穴位艾灸配合下肢功能康复训练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10月—2022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108例,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两组,对照组(n=54)与观察组(n=54)。对照组以下肢功能康复训练仪进行预防,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穴位艾灸。干预时间15天,比较两组干预后下肢DVT发生率、干预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结果:两组骨折患者平均年龄、性别占比及骨折位置比例等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骨折患者凝血功能指标FIB、D-D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T、APTT、TT水平均较治疗前延长(P<0.05);干预后观察组骨折患者凝血功能指标PT、APTT、TT水平均较对照组延长,FIB、D-D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为7.41%,显著低于对照组下肢DVT的20.37%(P<0.05)。结论: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接受穴位艾灸配合下肢功能康复训练仪...  相似文献   
166.
目的调查新疆地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住院患者的常见病因、合并症特点及药物治疗情况,为新疆地区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规范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月-10月新疆地区13家医院共1 493例慢性心衰住院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患者年龄,分为普通老年组、老老年组,比较两组心衰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因、非心血管系统合并症和改善心衰预后的药物使用情况。结果普通老年组和老老年组性别、心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老老年组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比例高于普通老年组,射血分数降低性心衰比例低于普通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高血压、冠心病是两组最常见的心衰病因,老老年组平均病因数量、非心血管系统合并症数量均高于普通老年组[(1.95±0.71) vs(1.70±0.58)、(1.89±0.89) vs(1.55±0.71),P均<0. 05]。老老年组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病、肾功能不全和慢性贫血比例高于普通老年组,而冠心病、糖尿病比例低于普通老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老老年组出院带药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使用率均低于普通老年组(65.9%vs 76.7%、51.0%vs 70. 8%、62.7%vs 69.4%,P均<0. 05)。结论新疆地区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存在多心血管病因、合并多种疾病的特点,老老年患者合并症更多、抗心衰药物应用比例较低。  相似文献   
167.
目的 回顾性分析79例肝棘球蚴病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为该病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4-2017年在青海省人民医院行影像学检查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79例肝棘球蚴病患者病历资料,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9例肝棘球蚴病患者中,细粒棘球蚴病57例,多房棘球蚴病22例;细粒棘球蚴病患者中,单囊型21例,多子囊型16例,内囊塌陷型9例,实变型4例,钙化型7例。79例患者中,62例为常见影像学征象。单囊型细粒棘球蚴病表现为肝内囊性水样病灶,囊壁薄厚均匀、无强化;多子囊型表现为“囊中囊”、“玫瑰花瓣”、“轮辐征”等;当内囊塌陷分离时表现为“飘带征”、“双环征”等征象;囊壁钙化时呈弧线状、蛋壳状,囊内容物呈现絮状或者整个病灶钙化。多房棘球蚴病表现为肝内实性肿块,密度及信号不均匀,边缘不规则;病灶强化不明显,病灶内散在或者群簇状分布的“小囊泡”,常伴有钙化,整个病灶呈“地图样”外观。另外17例患者表现为复杂少见的影像征象;其中6例细粒棘球蚴病囊内含脂肪,影像表现为囊内单发或多发脂肪密度结节灶,CT值为-28~-84 HU;4例病灶破入胆管,邻近胆管密度增高,胆管壁增厚,周围胆管扩张;4例合并原发性肝癌,影像表现为肝内细粒或多房棘球蚴病合并实性强化肿块,增强呈“快进快出”表现;3例合并感染,影像学表现为囊壁明显增厚且强化明显,其中2例囊内见气体影,1例囊肿合并感染并侵及腹壁。结论 肝棘球蚴病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在临床工作中需认真分析,做好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8.
目的研究起源于主动脉窦与二尖瓣环交界处(AMC)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及射频消融。方法观察6例起源于AMC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结果 41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成功完成射频消融并且证实其起源部位,其中6例起源于AMC。仅有起源于AMC的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为右束支传导阻滞,QRS波电轴右偏,V1~V6导联中见到R或Rs波形,下壁导联振幅较高,Ⅰ导联呈Rs或rs形,RⅡ/RⅢ<1。三维激动扩布图可见始于AMC的波阵扩布,随后沿AMC传导至主动脉根部及左室,成功靶点消融时间短于左、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结论室性心律失常时V1~V6出现R或Rs波形提示其起源于AMC,射频消融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9.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转移瘤则是仅次于淋巴结的常见转移瘤,其治疗方法多样、最有争议。大多数原发肝肿瘤或转移瘤因为病变多发、部位靠近肝内大血管或伴有进行性肝硬化、肝功能不良等而不能切除,仅5 %~15 %新诊断的HCC或直肠癌肝  相似文献   
170.
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研究与动物分子系统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线粒体DNA(m tDNA)基因组全序列作为研究动物系统发生的模型系统,是生物学家研究系统进化最有力的工具,它是惟一可以提供基因组水平上进行系统研究的分子标记。本文就目前已知的脊椎动物种属间m tDNA的序列特征、基因组结构特点、碱基组成特征进行对比,阐述在脊椎动物种属间各种群演变的关系,以及各种群进化的相对速率,说明m tDNA序列的比较是生物进化研究中可信度很高的分子证据。1线粒体在动物进化研究中的意义线粒体是真核生物细胞中能执行呼吸机能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细胞器,线粒体DNA(m tDNA)基因组从它的形成开始,就伴随核基因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