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李维林 《基层医学论坛》2014,(36):4927-4928
目的:探讨妇科腹部手术后腹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行妇科手术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妇产科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腹胀发生率及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腹胀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科手术患者给予饮食、活动、有效镇痛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缩短肛门排气时间,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轻腹胀程度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的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42.
同种异体骨椎体间植骨修复脊柱骨缺损(附8例报告)杨彬李维林彭明孙立高张俊许常弘1991~1996年,我们行同种异体骨椎体间植骨修复脊柱骨缺损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例中,男2例,女6例;年龄31~55岁,平均43岁。...  相似文献   
43.
目的 对菊科三七草属植物红凤菜(Gynura bicolor DC.)的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 LH-20柱层析等手段分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5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I)、山柰酚(II)、槲皮苷(III)、异槲皮苷(IV)、芦丁(V)。结论 化合物I、III、IV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4.
红凤菜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菊科三七草属植物红凤菜(Gynura bicolor DC.)的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LH-20柱层析等手段分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Ⅰ)、山柰酚(Ⅱ)、槲皮苷(Ⅲ)、异槲皮苷(Ⅳ)、芦丁(Ⅴ)。结论化合物Ⅰ、Ⅲ、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5.
目的 研究栀子干姜汤在煎煮过程中乙醚可萃取部分的化学成分变化。方法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栀子、干姜单煎液、分煎合液与合煎液的乙醚提取物。结果 栀子、干姜单煎液中的一些色谱峰在分煎合液与合煎液中均未检出,分煎合液与合煎液中也有一些新色谱峰出现。结论 复方在煎煮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可能是复方作用区别于单味药的原因。  相似文献   
46.
枇杷叶中三萜酸类成分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寒  陈剑  李维林  张涵庆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1):2791-2792
目的优选枇杷叶中三萜酸类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方法,以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总含量以及干浸膏得率为考察指标,优选枇杷叶中三萜酸类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在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中,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乙醇浓度>提取时间>乙醇用量。结论最佳提取工艺为分别以6倍量和4倍量的80%乙醇提取两次,1.5h/次。  相似文献   
47.
枇杷叶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剑  李维林  吴菊兰  张涵庆 《中草药》2006,37(11):1632-1634
枇杷叶系蔷薇科枇杷属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的干燥叶,是一味常用中药,收载于历版《中国药典》供临床使用。枇杷叶归肺、胃经,具清肺止咳、降逆止呕作用,用于治疗肺热咳嗽、气逆喘气、胃热呕逆、烦热口渴[1]。目前已经从枇杷叶中分离出三萜酸[2~5]、黄酮类[6,7]、多酚[8]、倍半萜及其苷类[5,9,10]等成分,其药效主要集中在三萜酸的抗炎[2]、降血糖[4]和抗病毒[5]活性方面。日前日本科学家发现其新三萜皂苷具有抗癌活性。为进一步寻找与其药理活性相吻合的有效成分,探求有意义的活性成分,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一药材资源,笔…  相似文献   
48.
白背三七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白背三七(Gynura divaricata(L)DC.)为菊科三七草属植物,又名白(百)子菜,分布于台湾至华南、西南一带,喜生于潮湿的阴地上,根、茎、叶均可入药。文献仅见报道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吡咯啶生物碱,但并未对该植物进行过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作者对引种于我国广东地区的白背三七地上部分(茎和叶)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9.
控制顺铂引起恶心呕吐的临床体会张宇雁1张峻2沈建乐2肖永来2高明玉2李传祖3杨彬3李维林3李绍莉2王芬2作者四年来临床应用顺铂(DDP)治疗各期手术后和非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共112例,治疗期间患者以胃肠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50.
枇杷叶系蔷薇科枇杷属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的干燥叶,是一味常用中药,收载于历版《中国药典》供临床使用。枇杷叶归肺、胃经,具清肺止咳、降逆止呕作用,用于治疗肺热咳嗽、气逆喘气、胃热呕逆、烦热口渴[1]。目前已经从枇杷叶中分离出三萜酸[2~5]、黄酮类[6,7]、多酚[8]、倍半萜及其苷类[5,9,10]等成分,其药效主要集中在三萜酸的抗炎[2]、降血糖[4]和抗病毒[5]活性方面。日前日本科学家发现其新三萜皂苷具有抗癌活性。为进一步寻找与其药理活性相吻合的有效成分,探求有意义的活性成分,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一药材资源,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