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69篇 |
免费 | 199篇 |
国内免费 | 9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3篇 |
儿科学 | 53篇 |
妇产科学 | 79篇 |
基础医学 | 139篇 |
口腔科学 | 21篇 |
临床医学 | 548篇 |
内科学 | 284篇 |
皮肤病学 | 54篇 |
神经病学 | 74篇 |
特种医学 | 14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322篇 |
综合类 | 1253篇 |
预防医学 | 448篇 |
眼科学 | 73篇 |
药学 | 465篇 |
5篇 | |
中国医学 | 384篇 |
肿瘤学 | 10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73篇 |
2022年 | 95篇 |
2021年 | 130篇 |
2020年 | 67篇 |
2019年 | 112篇 |
2018年 | 107篇 |
2017年 | 61篇 |
2016年 | 96篇 |
2015年 | 94篇 |
2014年 | 173篇 |
2013年 | 170篇 |
2012年 | 205篇 |
2011年 | 249篇 |
2010年 | 196篇 |
2009年 | 169篇 |
2008年 | 197篇 |
2007年 | 157篇 |
2006年 | 169篇 |
2005年 | 194篇 |
2004年 | 161篇 |
2003年 | 154篇 |
2002年 | 127篇 |
2001年 | 143篇 |
2000年 | 119篇 |
1999年 | 95篇 |
1998年 | 72篇 |
1997年 | 84篇 |
1996年 | 67篇 |
1995年 | 82篇 |
1994年 | 71篇 |
1993年 | 58篇 |
1992年 | 41篇 |
1991年 | 48篇 |
1990年 | 30篇 |
1989年 | 47篇 |
1988年 | 55篇 |
1987年 | 48篇 |
1986年 | 32篇 |
1985年 | 28篇 |
1984年 | 25篇 |
1983年 | 37篇 |
1982年 | 35篇 |
1981年 | 24篇 |
1980年 | 14篇 |
1979年 | 11篇 |
1978年 | 7篇 |
1964年 | 4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盆腔腹膜后坏死组织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2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收治的5例合并盆腔腹膜后坏死组织感染的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全身综合治疗联合局部治疗.结果 综合治疗:5例患者均行肠内营养支持,3例机械通气,3例持续血液滤过;针对小网膜囊、十二指肠旁、肾周间隙的胰腺坏死组织感染,5例患者均采用分步引流策略,先行CT或B超引导下经皮置管引流,然后中转开腹手术引流;合并胰腺坏死组织出血的4例患者经动脉栓塞止血和(或)“三明治”法填塞止血成功.局部治疗:针对盆腔腹膜后坏死组织感染,5例患者均在中转开腹后采取CT引导下经臀经皮置管引流治疗,穿刺距入院时间平均为38.4 d,坏死组织CT密度值平均为24.4 Hu(20~28 Hu).5例患者均在中转开腹手术后穿刺并一次性置管成功,引流管留置平均时间为21 d.患者经臀经皮置管引流后体温及WBC计数均下降,复查CT示盆腔腹膜后坏死组织引流干净,患者痊愈出院.5例患者平均ICU治疗时间为(47 ±20)d,平均总住院时间为(88 ±34)d,平均住院费用为(186 342±15 467)元.随访至2012年5月,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复发.结论 分步引流策略联合CT引导下经臀经皮置管引流是SAP合并盆腔腹膜后坏死组织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2.
目的比较传统开放性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的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2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4例,女性66例。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开放手术组和后腹腔镜手术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镇痛泵使用时间、术后扁平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P〉0.05)、结石长径(P〉0.05)、梗阻位置(P〉0.05)、输尿管分离(P〉0.05)、性别(P=0.610 5〉0.05)、侧别(P〉0.05)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放手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在手术时间(P〉0.05)、术中出血量(P〉0.05)、术后最高体温(P〉0.05)、引流管拔除时间(P〉0.05)上没有明显差异,而在镇痛泵使用时间(P〈0.01)和术后住院时间(P〈0.01)上,腹腔镜组要明显优于开放术组。结论对于输尿管上段的嵌顿性结石,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较传统开放手术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术后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且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73.
20 0 1~ 2 0 0 3年 1月 ,我院采用May胫骨远端腓侧钢板及克氏针或AO 1/ 3管状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下段骨折18例 ,疗效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 18例 ,男 13例 ,女 5例 ,年龄 17~ 4 8岁。分型 :横断型 2例 ,螺旋长斜型 5例 ,粉碎型 11例 ;Pilon骨折 3例 ,开放性骨折 5例 ,按Gustilo开放性骨折分型 :Ⅰ型 2例 ,Ⅱ型 2例 ,ⅢA 型 1例。合并小腿内侧软组织损伤12例。合并其它部位骨折 4例 ,双下肢胫腓骨下段骨折 2例 ,术前并发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 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 3h~ 17d ,平均 6 5d。受伤原因 :车祸伤12例 ,砸伤 4… 相似文献
74.
目的 采用有限元分析法比较三维股骨近端髓内钉(3DPFN)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利用股骨CT数据制作Evans-JensenⅣ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骨折模型使用3DPFN和PFNA固定获得骨折内固定有限元模型。比较两种内固定有限元模型中股骨和内固定装置的应力分布、应力峰值、最大应变。结果 (1) PFNA模型和3DPFN模型中股骨应力峰值分别为56、43 MPa,均位于股骨近端内侧小转子下缘。(2)内固定装置的应力峰值:PFNA模型位于髓内钉滑动孔下缘,为176 MPa, 3DPFN模型位于髓内钉第4个滑动孔下缘,为162 MPa。(3) PFNA模型的螺旋刀片应力峰值位于螺旋刀和套筒相连接的部位,为149 MPa; 3DPFN模型的4枚空心加压螺钉的应力峰值均位于杆部最细的部位,自上而下的空心加压螺钉应力峰值分别为43、45、59、66 MPa。(4)股骨和内固定装置的最大应变3DPFN模型均小于PFNA模型。结论 通过有限元分析可知,3DPFN在应力分布、应力峰值和最大应变等生物力学方面均优于PFNA。 相似文献
75.
76.
77.
78.
103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经验总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总结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经验.方法 1997年1月至2009年3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共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033例,男性622例,女性411例;年龄13~98岁,平均51岁.APACHEⅡ评分(12.0±4.3)分.所有患者的治疗均由ICU、外科、内镜、影像和血液净化等专业医师组成的治疗小组完成.患者早期均在ICU内进行监测治疗,其中机械通气365例,气管切开218例,行床旁持续大流量血液滤过159例,行鼻胆引流179例,早期肠内营养513例,CT引导下经皮胰周穿刺引流477例次,因胰周坏死感染行胰周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术438例.结果 1033例患者中,975例治愈出院(94.4%),38例患者死亡,其中手术患者病死率7.1%(31/438).结论 多专业医生组成的治疗小组可能更有利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慢性缺血的技术可行性、通畅率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08年8月应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ubintimal angioplasty,SIA)治疗的112例患者的122条动脉硬化闭塞患肢的临床资料,动脉闭塞平均长度为10.25 cm(4.5~28 cm),其中23条肢体为生活方式受限性间歇性跛行,99条为严重性缺血.详细纪录患者的病史、病变特点、操作技术过程、并发症和随访信息.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患肢通畅率和临床效果(救肢和症状改善).结果 SIA技术成功率为83%,成功进行SIA的患者平均踝肱指数从0.19±0.11增加到0.67±0.29(P<0.01),1年、2年冉管化通道的通畅率和临床有效率分别是54%±5%、45%±4%和82%±5%、79%±4%.没有严重后果的并发症发生. 结论 SIA技术成功率高,临床效果满意,本组无严重并发症,是一种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所致慢性缺血较好可供选择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0.
超声造影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提高小肾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6月-2007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35例小肾癌患者B超、CT、IVP、MRI的影像学特征,并对35例小肾癌患者进行了超声造影检查,将超声造影对小肾癌的诊断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与增强CT扫描结果进行对比,以探讨超声造影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结果:B超诊断小肾癌的准确率为82.9%,CT诊断小肾癌的准确率为91.7%,MRI诊断小肾癌的准确率为90.4%。超声造影检查35例小肾癌患者共发现36个病灶(有1例患者为左侧多发)。超声造影诊断小肾癌的灵敏度为97.1%,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50%,准确率为97.2%。结论:小肾癌的早期诊断主要依赖B超和CT等影像学检查。B超是筛选小肾癌的首选方法;螺旋增强CT可为小肾癌定性、定位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价值。超声造影对小肾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诊断准确率均较高,对小肾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