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全国中西医结合病聋性肝炎学术会议于1985年6月3~6日在哈尔滨召开,这次会议是根据1983年12月武汉召开的肝炎学术会议预定计划召开的。会议共收到论文250多篇,内容广泛新颖,丰富多采,临床观察大多有对照设计,也有多因素的随机分析,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有机地紧密相结合,把病毒性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说明自1983年武汉肝炎会议以来,广大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对病毒性肝炎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研究,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不少进展,现择其主要内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2.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8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水平及部分肝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慢性活动性肝炎(CAH)、肝硬化(LC)及肝癌(HCC)患者血清PCⅢ、HA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而慢性迁延性肝炎PCⅢ、HA升高不显著.血清PCⅢ与γ-球蛋白呈正相关.另外,HA水平与部分肝功能损伤程度趋于一致,与γ-球蛋白有相关性.提示:血清PCⅢ、HA检测可作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的血清学指标,且可作为动态观察肝纤维化发展过程的临床指标.HA可反映慢性肝功能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73.
Balb/C-nu/nu裸小鼠24只,随机分为两组。环磷酰胺组12只,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mg/只,1周后随机抽取6只作为受瘤鼠,皮下接种SMMC—7721人肝癌细胞(1×107个/只),另6只处死后测定脾脏淋巴细胞自然杀伤活性(NK活性);对照组12只,腹腔注射等渗盐水0.4ml/只,1周后处理同环磷酰胺组。结果表明,注射环磷酰胺后裸小鼠NK活性从26.67±6.32%降至15.00±3.80%(P<0.01),环磷酰胺组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33.92±10.21vs20.03±8.31mm/周,P<0.05),且环磷酰胺组肿瘤成瘤率高,而潜伏期短。提示NK活性在裸小鼠抗肿瘤免疫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4.
本文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各项肝功能检测数据用计算机处理,筛选出对判断慢性肝病有一定参考意义的主要血清生化指标,井建立逐步回归方程,经回代与预测,与肝组织活检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8.95~95.00%,说明用被筛选出的主要生化指标所建立的判别方程,对判别慢性肝病有较好的效果,对临床有的放矢地选择肝功能试验有较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5.
肿瘤坏死因子在刀豆蛋白A诱导的肝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刀豆蛋白A(ConA)诱导小鼠建立肝损伤模型,通过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观察光镜和电镜下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评价肝损伤,研究了抗鼠TNF-α单克隆抗体对该肝损伤模型的影响。结果发现,模型组血浆TNF-α含量(0.19±0.06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00±0.00ng/ml,P<0.01),且血浆TNF-α含量与肝损伤程度一致。肝损伤早期病理变化突出表现为肝细胞凋亡,抗鼠TNF-α单抗组血浆TNF-α含量(0.00±ml)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肝组织学检查无肝损伤表现,显示抗鼠TNF-α单抗对该模型具有保护作用,表明ConA可诱导小鼠发生肝损伤,TNF-α起重要的介导作用,细胞调亡可能为ConA造成肝细胞死亡的一种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6.
为探讨TNF-α在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肝损伤中的作用,在ConA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上,观察血浆TNF-α含量、ALT活性、光镜和电镜下肝组织病理变化及应用抗TNF-α单抗的肝损伤阻断作用。结果发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NF-α、ALT明显增高[分别为(0.19±0.06)ng/ml,(1414±567)U/L,均为P<0.01],肝损伤在光镜、电镜下表现为肝细胞凋亡和坏死;抗TNF-α单抗组的TNF-α、ALT分别较模型组和无关单抗组明显降低,未见肝细胞凋亡和坏死。结果表明肝细胞凋亡可能为ConA诱导肝细胞死亡的机制;TNF-α在ConA性肝损伤模型中起重要的介导作用;抗TNF-α单抗可以阻断ConA性肝损伤的发生,即有肝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7.
肝纤维化与门脉高压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8.
本实验应用戊二醛联接抗AFP-F(ab)’2 和阿霉素(Adr),并对联接物的抗癌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AFP-F(ab)’2-Adr联接物在小鼠的LD50为7.43mg/kg 使用1/10~1/5LD50剂量的联接物明显抑制肝细胞肝癌的生长,其肿瘤生长速度明显低于1/2LD50剂量的阿霉素及单独使用抗AFP抗体(P<0.05),且无明显副作用。对艾氏腹水肿瘤的抑制作用,以同时局部注射AFP的动物效果最显著(P<0.01),表明联接物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对肿瘤组织中的AFP有一定的依赖性。结果提示,抗AFP-F(ab)’2-Adr联接物用于肝癌治疗可能是有效而安全的。  相似文献   
79.
拉米夫定和泛昔洛韦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单用均难以完全清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体外研究证明,拉米夫定(LMD)和Penciclovir[泛昔洛韦(FCV)的活性代谢物]联合应用对HBV复制具有相加或协同抑制作用。目的研究LMD和FCV联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感染的疗效。方法2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联合治疗前曾接受6个月以上的LMD治疗,但均未取得改善。所有患者均为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具有高水平HBVDNA和丙氨酸转氨酶(ALT),17例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12例HBeAg阳性患者的诊断得到组织学证实。联合用药方案为治疗期LMD100mgqd+FCV500mgtid口服4个月;随访期(5~10个月)单用LMD,剂量同前。结果21例患者的血清HBVDNA水平在治疗前为1×10819±0.58copies/ml,治疗期末为1×104.55±1.18copies/ml,随访期为1×105.25±1.82copies/ml(P<0.01);ALT水平从联合治疗前的225U/L±110U/L降至治疗期末的79U/L±50U/L和随访期的81U/L±48U/L(P<0.01)。17例HBeAg阳性患者中,8例(47.1%)发生HBeAg/抗HBe血清转换;与此同时,血清ALT均正常化,HBVDNA降至1×104copies/ml以下(P<0.01)。4例HBeAg阴性患者中,3例HBVDNA降至1×104copies/ml以下,ALT同时降至正常或明显降低。共有2例患者在随访期复发,其中1例HBeAg再次转为阳性,但HBVDNA和ALT均低于治疗前水平。10例接受肝活检复查的患者中,分别有8例(80%)和4例(40%)肝脏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得到改善(P<0.05),无一例病变加重。结论LMD和FCV有协同或相加性抗HBV作用,可作为慢性乙型肝炎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0.
目的通过测定HBeAg阳性慢性肝炎(CHB)血清HBV-DNA水平,判断干扰素在病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8例HBeAg阳性CHB接受干扰素治疗.血清HBV-DNA浓度测定应用AG-9600 Amplisensor荧光PCR定量系统,测定范围定为103.00-9.50 copies/mL.结果 28例HBeAg阳性CHB患者治疗结束时呈完全应答(CR)者13例,无应答(NR)15例.对13例CR患者继续随访6个月,其中4例血清ALT再升高(复燃).血清HBV-DNA水平在治疗前,CR不伴ALT复燃组、CR伴ALT复燃组和NR组之间无差异;治疗结束时,CR不伴ALT复燃组HBV-DNA为103.44±0.43 copies/mL,明显低于CR伴ALT复燃组(106.84±0.51 copies/mL)和NR组(107.18±0.66 copies/mL).结论在HBeAg阳性CHB病例,干扰素治疗结束时,检测HBV-DNA水平对于判断疗效有指导价值,HBV-DNA低于104 copies/mL往往能取得持久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