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The effects of a novel immunosuppressive agent FTY720 on proliferation inhibition and apoptosis of acute leukemia cell lines HL-60 and U937, and the role of extracellu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 (ERK) in the course of proliferation inhibition and apoptosis induced by FTY720 were studied. The proliferation inhibition rate of HL-60 and U937 cells by various concentrations of FTY720 was detected by MTT assay. Cell apoptosis was detected by DNA fragmem analysis and flow cytometry. The phosphorylated ERK1/2 protein expression was observed by Western blotting. The change of intracellular distribution of ERK1/2 protein was identified by SP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TY720 could inhibit the growth of HL-60 and U937cells effectively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After incubation with FTY720 for 24 h, apoptosis wasobserved in HL-60 and U937 cells. The intracellular expression of phosphorylated ERK1/2 protein was also down-regulated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ERK1/2 protein in cell‘ nuclear was reduced during FTY720-induced apoptosis. So, that FTY720 inhibited ERK1/2 phosphorylation might mediate the role of FTY720-induced apoptosis and proliferation inhibition of leukemia cells.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双肽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对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0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谷氨酰胺组10例,对照组10例。从移植后当天至第20天,谷氨酰胺组患者除接受标准胃肠外营养支持外,每天给予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200ml;对照组采用不含谷氨酰胺的标准化胃肠外营养支持。两组均采用改良白消安加环磷酰胺(BuCy2)预处理方案,采用环孢霉素加霉酚酸酯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分别干预处理当天,移植后第7、14、21、28和42天收集患者姐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分别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1(INF-γ)、白介索2(IL-2)、IL-4、IL-10的水平,同时监测两组GVHD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谷氨酰胺组TNF-α、INF-γ和IL-2水平较对照组低,其中TNF-α、INF-γ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谷氨酰胺组IL-4和IL-10水平略高于对照组,但仅移植后第42天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GVHD发生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符氨酰胺能使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Th1/Th2细胞因子向有利于预防GVHD的方向偏移。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联合抗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例难治、复发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AHSCT同时联合使用了抗CD20单抗。采用环磷酰胺(CTX)4g/m2 阿糖胞苷(Ara-C)4g/m2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5μg/kg/d动员患者的外周血干细胞,然后予去甲氧柔红霉素(IDA)10mg/d×3d 经典BEAM方案预处理后回输保存的外周血干细胞,共回输单个核细胞(MNC)4.36×108/kg,CD34 细胞2.48×106/kg,回输后分别于 1d及 8d予抗CD20单抗375mg/m2行体内净化。结果患者移植后造血恢复顺利,于 15d中性粒细胞绝对数(ANC)>0.5×109/L, 18d血小板>20×109/L。移植后1月复查腹腔淋巴结消失。随访至移植后13月,造血功能恢复良好,病情处于持续完全缓解状态,仍在继续随访中。结论AHSCT联合抗CD20单抗是治疗难治、复发B细胞NHL的有效方法之一,有利于清除移植后的微小残留病(MRD),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3种化疗药物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过程中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端粒酶与ERK在肝癌细胞凋亡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方法用MTT法、流式细胞术检测法、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法)、生物发光分析法及western blot检测法. 结果 3种化疗药物使肝癌细胞增殖受抑并诱发凋亡(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1.12%、28.83%、12.30%)的同时,端粒酶活性也有不同程度减低(抑制率分别为0.28%±0.08%,0.25%±0.16%,0.24%±0.11%);处于活化状态的磷酸化ERK1/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 结论 ERK通路可能是化疗药物下调端粒酶活性,进而促进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5.
目的:提高对不能分类的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的认识。方法:报告2例MDS/MPN-U的临床及血液学特征、诊治经过,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和讨论。结果:2例患者以头昏、乏力为首发症状,均有难治性贫血、脾肿大,1例白细胞计数减少,而血小板计数多次600×109/L,骨髓细胞染色体+8;另1例白细胞计数增多,但骨髓象中以红系增生为主,半年后转化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2例均具有诊断MDS又具有诊断MPN的临床、血液学双重特点。结论:MDS/MPN-U兼具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骨髓增殖性疾病的双重临床特点。临床上遇到难治性贫血,伴白细胞计数增多或血小板计数增多时,应做相关血液学检查。  相似文献   
56.
患者,男,48岁,因齿龈出血及皮肤瘀斑1个月余于2006年7月26日入院.既往体健.查体:神志清楚,面色苍白,四肢以及胸、腹部皮肤均可见大片瘀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侧扁桃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心前区可闻及Ⅱ级杂音,肝、脾肋缘下未触及.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HSTCL)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男性2例,年龄分别为18岁、62岁;女性1例,23岁;2例男性有肝脾大、B症状、EB病毒感染,其中1例有乙肝病毒感染; 3例均有血象减低、骨髓受累、肝功能异常、乳酸脱氢酶、铁蛋白升高、无淋巴结肿大。3例骨髓细胞学中幼稚细胞明显增多,胞体中等或偏大,胞浆量丰富,胞核类圆形或不规则,染色质细致,核仁明显;免疫分型均表达CD3、CD2、CD7、TCRγδ,部分CD56及CD16阳性,1例初始部分表达CD8,后不表达CD8,3例均不表达CD4、CD5、CD57、TCRαβ; 2例检测到TCRD单克隆重排基因片段,1例未检测到单克隆重排基因片段。3例接受化疗患者,2例因感染死亡,1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随访10个月仍完全缓解。3例患者从有临床症状到确诊时间分别为2个月、5个月、8个月,其中2例确诊到死亡时间分别为7个月、6个月。结论:肝脾γδT淋巴瘤常侵犯骨髓,早期行骨髓细胞流式免疫分型明确诊断;该型淋巴瘤对化疗多耐药,预后差,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8.
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及其早期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为了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不明原因水肿与GVHD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9例allo-HSCT的白血病惠者进行了随访观察;将发生急性GVHD(aGVHD)或慢性GVHD(cGVHD)前有无水肿的病例分为水肿组与非水肿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9例病人均顺利植入,15例中17例次发生GVHD,其中8例aGVHD,7例为Ⅰ、Ⅱ度,1例为肠道Ⅳ度aGVHD;9例(其中2例为aGVHD转变)cGVHD中,5/9例为局限性皮肤或口腔黏膜cGVHD,4/9例为广泛性皮肤cGVHD。17例次GVHD中,4例aGVHD和1例cGVHD患者,发生GVHD前均有不明原因的水肿,其部位为颜面及双下肢,其中4例为轻度一过性水肿,1例为中等度持续性水肿,发生时间为 23~ 150d。水肿与GVHD发生时的间隔时间为7~12d。所有病例随访15个月(3~106个月),15例GVHD病人中,14例病情控制或稳定,仅1例Ⅳ度aGVHD死亡。结论 水肿与GVHD似乎有关联,特别是aGVHD。allo-PBSCT后不明原因的水肿可能为GVHD预测指征,防治GVHD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9.
目的 回顾性分析去甲氧柔红霉素增强预处理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恶性血液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3年8月~2004年12月,该科对收治的8例具有高危因素的恶性血液疾病患者进行了以去甲氧柔红霉素(IDA)增强预处理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7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预处理方案在改良的经典马利兰加环磷酰氨[BuCy2,Bu 4 mg/(kg·d),移植前8 d(-8 d~-6 d);Cy,1 g/(m2·d),-3 d,-2 d]基础上,加用2 d或3 d的去甲氧柔红霉素(IDA,20 mg/d,-8 d,-7 d;或10 mg/d,-9 d~-7 d);1例外周造血干细胞自体移植(Auto-PBSCT),采用IDA(10 mg/d,-9 d~-7 d)+Ara-C(1 g/d,-9 d~-3 d)+IFO(2.4 g/d,-5 d,-4 d)预处理方案.结果 8例患者均获得较快植入,中位植活时间为21 d;仅1例患者发生严重黏膜炎;未发生明显心脏毒性.中位随访15个月(2.5~23个月),5例存活,其中4例为无病生存,1例为无进展存活;3例死亡,其中,1例Ph+的ALL和1例多次复发的NHL死于复发,1例MUD移植患者死于混合感染.结论 中等剂量的去甲氧柔红霉素预处理增强方案,可有效减少高危恶性血液疾病移植后复发,患者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60.
髓细胞白血病-1(myeloid cell lekemia-1,MCL-1)基因是高度可调节的分化早期活化基因,属于抗凋亡基因家族成员,其编码产物Mcl-1蛋白与正常和异常造血细胞的生存及分化有密切关系.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通路、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JAK/STAT)通路、磷酸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通路等多个信号转导途径参与了正常和异常造血细胞内MCL-1表达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