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8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基础医学 | 8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29篇 |
内科学 | 36篇 |
神经病学 | 28篇 |
特种医学 | 26篇 |
外科学 | 16篇 |
综合类 | 59篇 |
预防医学 | 9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22篇 |
中国医学 | 21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3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17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24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91.
颈椎侧隐窝与神经根型颈椎病关系的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颈段椎管侧隐窝正常结构形态与CT、MR的异常征像 ,提高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对 180例有神经根型颈椎病典型症状者与 95例正常对照者进行CT或 /和MR椎弓根平行扫描法检查 ,部分病例作了MPR或SSD重建成像。结果 180例病人中 ,侧隐窝夹角小于 35°者 4 2例 (2 3% ) ,神经根受压、扭曲 76例 (31% ) ,脂肪套袖细小、移位 79例 (4 4 % ) ,椎间孔前后径小于 6.7mm 86例(4 8% ) ,椎小关节肥大 88例 (4 6% ) ,椎间盘突出 65例 (37% )。结论 利用CT与MR检查手段 ,观察颈椎侧隐窝及其内解剖结构的变异 ,对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2.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 HBV)新基因型I与肝脏疾病的关系,为乙肝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病例对照研究的原理,采集97例慢性乙型肝炎、72例肝硬化、10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117例HBV无症状携带者血清标本,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进行HBV DNA扩增和序列分析。用STAR软件和NCBI基因分型工具进行基因分型,分析HBV新基因型I及其他基因型在各类肝脏疾病中的比例。结果共采集标本390份,HBV基因型I占5.90%,基因型A占0.77%,基因型B占32.05%,基因型C占61.03%,基因型G占0.26%;HBV基因型I在HBV无症状携带者、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组中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I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检出率与其他基因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I、C高病毒量率均高于基因型B (P<0.01)。基因型B在HBV无症状携带者、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呈减少趋势(P<0.01);基因型C的检出率则呈增加趋势(P<0.01)。基因型I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度均高于基因型B,基因型C在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度均高于基因型B。结论 HBV 新基因型I 与肝脏疾病有关;基因型C 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3.
β-环糊精单分子胶束荧光法测定大黄素、大黄酚与大黄酸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大黄有效成分的研究报道较多,但用现代分析技术中的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作为单分子胶束,进行增溶增敏测定的未见报道,作者为了研究它与蒽醌类化合物的包含作用,进行了含量测定研究,此法具有灵敏、快速、价格低廉的优点。并在国产930荧光光度计上进行了高灵敏的分析。 相似文献
94.
罹患癌症后,正常的生活模式和节律遭到破坏,这种改变强烈地冲击着患者的内心世界,随着就医、诊治和康复过程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变化,改变了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及人格特征。我们就癌症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对策作以下分析。1引起癌症患者心理障碍的因素1.1癌症疾病的性质癌症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导致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人们把癌症看成不治之症,一旦被诊断为癌症,无异于被判死刑,就会终日忧心忡忡,惶恐不安,产生沉重的心理压力,出现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1.2患者个体的经历患者常根据自己所接触到的某个(些)癌症患者… 相似文献
95.
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60例甲状腺疾病的病理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提高诊断率,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6.
目的通过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ELEX)筛选特异性结合幽门螺杆菌(H.pylori)黏附蛋白A(HpaA)的核酸适配子,并鉴定其结合特性。方法构建pET28a/HpaA原核表达质粒并诱导表达纯化重组HpaA蛋白;以重组HpaA蛋白为靶标利用SELEX技术筛选出能够与HpaA具有高特异性、高亲和力结合的核酸适配子。随后利用筛选所得HpaA适配子通过体外实验验证与H.pylori菌体的结合以及对临床胃黏膜切片中H.pylori的检测效能。结果本研究培养并提取ATCC26695菌株基因组,通过PCR扩增HpaA部分基因长度约699 bp,并成功克隆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ET28a/HpaA。经异丙基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纯化获得纯度约98%的重组HpaA蛋白作为筛选靶标。利用SELEX技术通过10轮正向筛选和5轮的负向筛选,获得6条与HpaA高亲和力的适配子分别命名为HA1~HA6。其中适配子HA6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和特异性,且适配子HA6核心序列在体外仍表现出与H.pylori菌体较高的结合力;利用羟基荧光素(FAM)标记的HA6适配子对166例H.pylori感染的患者胃黏膜中H.pylori进行检测,检出率为94.58%,高于同批次快速脲酶检测法的检出率(87.95%)。结论本研究筛选出的特异性结合H.pylori菌体表面HpaA的适配子,可能作为一种新的方法应用于胃黏膜组织中H.pylori的检测。 相似文献
97.
症状性前循环颅内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前循环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PTAS)治疗的效果。方法39例(男31例,女8例)经药物治疗无效、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有明显脑缺血症状的前循环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诊断后,行PTA或PTAS治疗。术后常规给予抗血小板治疗,DSA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进行影像学随访。结果39例前循环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行PTA或PTAS均获成功,术后残余狭窄程度均<20%,临床脑缺血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1例患者术中见对比剂外泄但无明显临床症状,且恢复良好,余患者无并发症发生。临床随访无TIA或脑梗死再发,其中2例行DSA复查、19例行TCD复查,均无再狭窄发生。结论PTA或PTAS治疗前循环颅内动脉狭窄是可行、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8.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高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对平均80岁以上的高龄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对18例(年龄76~92岁)单侧颈动脉狭窄和其中1例合并椎动脉狭窄患者经磁共振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后行经皮颈动脉支架和椎动脉支架血管内成形手术。结果 19例次支架置放均获成功。DSA显示狭窄段的颈动脉直径明显扩大,同侧颅内脑血管循环时间和染色趋于正常。仅1例出现部分运动性失语。随访3~18个月,无1例再发生脑缺血事件;B超复查未见明显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对高龄颈动脉狭窄行经皮血管内成形治疗的安全性高,效果可靠。但需重视预防和及时处理围手术期出现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9.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目的 探讨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方法、适应证及操作技巧。方法 本组 2 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均采用经股动脉入路 ,对颈动脉颈段狭窄者应用自膨式支架进行血管成形 ,对位于颈动脉海绵窦段的狭窄则使用管状支架治疗。结果 2 0例患者术后的颈动脉狭窄段直径较术前扩大 ,达到正常管径的 6 0 %以上 ,2例达到 30 %。 2 2例患者临床缺血体征术后明显改善 ,没有发生并发症。随访 2~ 2 4个月未见脑缺血发作。结论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简便安全方式之一。但是缓慢及准确的操作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0.
目的:从运动生理学角度分析木兰拳的运动特点及健身价值,为推广木兰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木兰拳的动作特点,练习要求,运动强度,成套练习特点进行总结。木兰拳将太极拳,气功、舞蹈,体操融于一体、既保留了武术的攻防含义,更兼有飘逸洒脱,造型优美的舞蹈成份,其锻炼方法符合传统养生的要求,套路结构适应中老年妇女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结果:①属于小强度运动的各路木拳,可增强中老年妇女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木兰拳锻炼时外周阻力减小,心脏射血不需要太大的动力,心脏负担小,运动后恢复期内舒张压低于运动前水平,收缩压升高幅度不大,是高血压患者一种极好的锻炼形式、②长时间的有氧练习可使体内脂肪代谢供能的比例增加,避免体内脂肪的堆积,维持血浆脂类代谢的正常进行,降低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和提高血浆高密度脂蛋白含量。③木兰拳运动中膝关节基本上处于半蹲姿势,成套动作中又有较多的单腿站立造型动作,对下肢的力量素质要求较高,可防治中老年人肥胖症,骨质疏松症等疾病。④长期坚持木兰拳锻炼可以增强人体抗氧化能力和增强人体的平衡能力。结论:木兰拳对延缓中老年妇女随增龄出现的心血管机能下降.血脂升高、骨质疏松以及增强抗氧化和平衡能力均有积极的作用:对中老年妇女是一项值得大力推广的健身项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