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分析股簿肌重建内侧副韧带的可行性与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2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内侧副韧带断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韧带修复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内侧副韧带重建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不稳评分等一般情况,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51.2±8.3)分vs (52.1±8.6)分]膝关节Lysholm不稳评分[(8.1±2.4)分vs (8.2±2.5)分]均基本相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87.6±11.2)分vs (73.2±10.4)分]及膝关节Lysholm不稳评分[(19.6±2.7)分vs (12.6±2.5)分]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膝关节Lysholm不稳评分的上升幅度更为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9%vs 17.6%),临床疗效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1%vs 67.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簿肌肌腱可以很好地重建内侧副韧带,且重建术后患者的功能恢复效果良好,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唑来膦酸对PVP(椎体成形术)治疗OVCF(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再发骨折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年12月—2018年6月在我院骨科接受PVP治疗患者共70例,其中40人在术后接受了唑来膦酸治疗(观察组),30人在术后接受了安慰剂治疗(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维生素D和钙剂基础治疗.记录术后6个月、1...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运用中医推拿疗法结合艾灸疗法治疗膝关节膑下脂肪垫损伤。方法:取80例临床上典型病例,运用推拿疗法结合艾灸进行治疗。结果:治愈率86%,显效率14%,无效率0。结论:此方法疗效明显,安全,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李瑞龙 《华夏医学》2007,20(4):822-823
自2004年3月起,我院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外侧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1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骨科收治的Ⅰ类切口择期手术患者300例,随机分为方案组149例及对照组151例。对照组采用盲法(不进行干预,按医生习惯)给予抗菌药物;方案组按照制定的方案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比较两组体温变化、切口愈合、切口感染情况及主要经济学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切口均愈合,且未出现切口感染、呼吸道感染及泌尿系统感染患者,术后体温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方案组77.2%的患者仅在术前使用抗菌药物1次,22.8%的患者术前及术后均使用抗菌药物,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均为24h以内,而对照组患者术后抗菌药物平均使用(5.43±2.72)d。方案组平均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药品费用及抗菌药物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术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并在24h内停药可显著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相关的各项费用,促进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规范化及合理化,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在前路颈椎次全切+前路钢板固定的基础上,比较钛网植骨融合与髂骨块植骨融合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09年2月对42例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前路颈椎次全切+前路钢板固定的基础上,分别采用钛网植骨融合术和髂骨块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术后定期x线检查,观察手术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进行术前后的JOA评分比较并计算术后12个月神经功能恢复率。结果:钛网植骨组和髂骨块植骨组术前后的JOA评分均有明显改善,2组间比较无差异;通过对术后12个月时神经功能恢复率及术后椎体间融合结果的比较,2组之间亦无差异性。结论:前路钢板固定+钛网植骨融合与前路钢板固定+髂骨块植骨融合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均有良好疗效,2种术式在疗效上无差异。  相似文献   
19.
20.
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颅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01~2009-12在我院接受了神经外科开颅手术的1 200例患者中30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者与同期50例术后未感染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先将导致感染的各项可能危险因素量化后输入SPSS13.0,对各自变量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与ICI相关的危险因素,再采用多元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入路方式、手术持续时间、术后切口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是影响患者开颅脑术后感染的重要因素(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后置脑室外引流(OR=8.096,P=0.006)、脑脊液漏(OR=4.785,P=0.009)、手术时间(OR=2.798,P=0.021)和后颅窝手术(OR=7.535,P=0.020)是开颅脑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高危险因素。结论形成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因素可以是单一因素,也可以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手术入路方式切口和手术时间是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高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