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主要观察养阴清解法则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80例,分为治疗组(养阴清解法则组成的"肺复方组")与对照组(化瘀清解法则组成的"化瘀方组")各40例进行对照研究,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并随访记录两组临床症状,瘤体疗效、疾病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期,生存率及生活质量、体质量等变化情况,并进行抑瘤作用和提高免疫功能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结果临床研究瘤体有效率(CR+PR)治疗组1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P<0.05),瘤体稳定率(CR+PR+SD)治疗组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67.50%(P<0.05)。疾病进展时间(TTP)治疗组6.6个月,对照组5.4个月。中位生存期(MST)治疗组13.6个月,对照组11.4个月;1、2年生存率治疗组分别为77.50%、55.00%,高于对照组60.00%、40.00%(P<0.05);临床症状总有效率,治疗组87.50%高于对照组67.00%,(P<0.05);同时生活质量改善、体质量改善,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研究:养阴清解法则对Lius肺癌的抑瘤率为34.8%,对S180实体瘤抑瘤率30.5%,均优于化瘀清解法则(分别为20.7%、17.7%)(P<0.05)。养阴清解法则对EAC(艾氏腹水瘤)和H22(肝癌)的抑制作用优于化瘀清解法则(P<0.05)。对免疫功能影响:养阴清解法则对小鼠IL-2(白细胞介素-2)活性、迟发型超敏反应、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和血清溶血素形成均有明显作用,其作用强度均高于化瘀清解法则(P<0.05)。结论养阴清解法则(该法则组成的"肺复方")具有益气养阴、清热解毒之功,作为基本法则治疗肺癌,十分切合肺癌的病因病机,其改善肺癌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抑制、稳定瘤体,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延缓疾病进展及延长生存期的作用均得到临床和实验的证实,提示养阴清解法则及该法则组成的肺复方是治疗肺癌的有效治则和方药。  相似文献   
12.
疏肝健脾解毒方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疏肝健脾解毒方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药物干预12 h、24 h、48 h后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及不同浓度中药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干预36 h及48 h后对细胞晚期凋亡率的影响(分为空白对照组、中药组及阳性药物对照组)。结果中药组吸光度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药物浓度增高,吸光度逐渐降低;12 h至24 h,随着作用时间延长,吸光度亦逐渐降低;24 h后较高浓度中药组吸光度与阳性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中药组细胞晚期凋亡率较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但中药组细胞凋亡率低于阳性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疏肝健脾解毒方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实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体外细胞实验研究疏肝健脾解毒方对三阴乳腺癌治疗的有效性和可能机制。方法 实验设置正常血清组、吡柔比星组和低、中、高剂量疏肝健脾解毒方含药血清组。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按照体表面积换算分别予以16.8,8.2,4.05 g·kg-1的疏肝健脾解毒方药液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制备血清。取血清配置各组药液后,分别处理MDA-MB-231细胞。利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8(CCK-8),细胞划痕法和细胞侵袭实验(transwell)法检测其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MDA-MB-231细胞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和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血清组比较,3种不同剂量的含药血清组和吡柔比星组均能抑制细胞的增殖(P<0.01),且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组与吡柔比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血清组比较,3种不同剂量的含药血清组和吡柔比星组均能显著减缓划痕的愈合(P<0.01),但含药血清组较吡柔比星组弱(P<0.05,P<0.01)。与正常血清组比较,3种不同剂量的含药血清组和吡柔比星组均能减少侵入transwell小室下室的细胞数(P<0.01),且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组与吡柔比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血清组比较,经3种不同剂量的含药血清组和吡柔比星组处理48 h后,细胞中的PI3K,Akt和mTOR蛋白表达均降低(P<0.01)。结论 疏肝健脾解毒汤含药血清能抑制三阴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的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益肾方减轻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不良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乳腺癌术后并类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内分泌药加楂麦汤治疗,治疗组应用内分泌药加疏肝健脾解毒方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Kupperman症状评分及卡氏评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0%,对照组为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Kupperman症状评分及卡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疏肝健脾益肾方对减轻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不良反应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肿瘤是一种年龄相关性的疾病,60岁以后肿瘤的发病率显著增加。肿瘤已成为60~79岁人群的首位死亡原因。在世界范围内,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是一种典型的老年疾病。超过50%的肺癌患者年龄在65岁以上,70岁以上的占30%~40%。依据美国的流行病学资料,在发达国家诊断肺癌时的中位年龄男性是69岁,女性是67岁。统计资料表明,现有的肺癌患者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率为80%。同样在我国,非小细胞肺癌也成为老年恶性肿瘤的第一位死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