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口腔科学   68篇
临床医学   6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0篇
药学   39篇
  2篇
中国医学   2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其药用历史悠久,应用广泛,被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但雷公藤毒性较大,毒副作用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主要表现在生殖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等。因此,开展雷公藤的减毒增效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查阅近年关于雷公藤及其制剂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研究文献,分别针对雷公藤的炮制减毒工艺,制剂剂型改良,复方中药配伍,联合西药和针灸配合等方面展开调研工作。雷公藤的炮制之法自古有之,主要有净制,羊血炮制,加热炮制,近年又出现了微博煨制及双向固体发酵等新方法,均能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雷公藤制剂剂型多样,多数口服后经肠道吸收,毒性较大,外用通过皮肤黏膜吸收毒性较小。因此通过剂型改良,可以有效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时间,增强药物的吸收利用,增加生物利用度。常见剂型包括:栓剂,缓释片,滴丸剂和贴膏等。研究表明甘草配伍雷公藤,能加速雷公藤甲素等成分的代谢转换,降低毒性;配伍白芍能够减少肝损伤。合理的复方配伍也能降低雷公藤的毒副作用。除此之外,通过联合西药或配合针灸治疗均能对雷公藤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本文就以上几个方面,探讨了RA治疗中雷公藤的减毒增效措施进行整理归纳,以期能促进雷公藤在临床上治疗RA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清解扶正颗粒(Qingjiefuzheng Granules,QFG)对大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大肠癌细胞HCT-116和HCT-8,用不同浓度的QFG干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计算QFG对癌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PI染色分析)和细胞凋亡(Annexin V/PI染色分析)。结果:MTT实验结果显示QFG对大肠癌细胞增殖的抑制率随时间及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细胞周期分析结果显示QFG使大肠癌细胞增殖周期停滞在G0/G1;Annexin V/PI染色实验显示QFG能促进大肠癌细胞凋亡。结论:QFG具有抑制大肠癌细胞增殖和诱导大肠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53.
54.
目的:探讨丹参联合放疗对小鼠Lewis肺癌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建立Lewis肺癌荷瘤鼠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丹参低剂量组(丹低组)、丹参高剂量组(丹高组)、放疗组、丹参低剂量+放疗组(联合1组)、丹参高剂量+放疗组(联合2组),每组各10只小鼠。各组于接种第2日起每天腹腔注射给药,连续12天,放疗组、联合1组、联合2组于接种第7日起给予钴-60照射肿瘤局部,放疗剂量2 Gy/d,连续5天。末次给药24h后处死动物,剥离肿瘤组织称重,计算抑瘤率;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联合1组微血管密度较放疗组和丹低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丹参联合放疗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血管生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5.
中药经皮给药制剂因无"首过效应"、血药浓度稳定、毒副作用小、疗效好、使用方便等优点已成为药物制剂研究开发的热点之一。本文从中药经皮给药机理、特点、常用剂型3个方面,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研究为例,综述了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进展,并简要分析了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
孙川  冯俭  李煌 《广州医药》2010,41(5):56-58
目的建立狼疮灵颗粒中芍药苷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Hypersil ODS-2(150 mm×4.6 mm,5.0μm),流动相∶乙腈-0.4%的磷酸水溶液(10∶90),检测波长∶230nm,流速:1.0ml/min,柱温:25℃。结果芍药苷在0.608-3.04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加样回收率97.77%,RSD为0.62%(n=5)。结论该方法快速可行、简捷准确、重现性好、结果可靠,可用于控制狼疮灵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57.
目的 建立测定芪桂消癓颗粒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HPLC-ELSD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_(18)柱(150mm×4.6 mm,5.0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32:68),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5℃;检测器漂移管温度为80℃,氮气压力为45 psi.结果 黄芪甲甘7.72~23.16μg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3),平均回收率为97.49%,RSD=2.08%(n=6).结论 所建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有效地控制芪桂消瘕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58.
目的:定量观测颌间Ⅲ类功能矫形力作用下,青春期恒河猴上颌骨骨缝改建的组织学变化。方法:选用6只青春期雌性恒河猴为实验对象,实验组4只,戴用双阻板磁力功能矫治器,施加颌间Ⅲ类功能矫形力:对照组2只.不配戴矫治器。标本采用常规HE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使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骨缝宽度和细胞密度的定量测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若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再进行最小显著差法的两两比较。结果:颌间Ⅲ类功能矫形力作用下,实验组恒河猴各条骨缝均出现不同于对照组的改变,试验组均出现新骨加速形成,腭颌缝和翼上颌缝的细胞密度在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颧颞缝3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无差异.但6个月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和3个月试验组(P〈0.01)。额颌缝3个月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而6个月试验组高于3个月试验组(P〈0.01)。颧颌缝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3个月试验组高于6个月试验组(P〈0.05)。骨缝宽度的变化规律在各组间也不尽相同,腭颌缝在3个月试验组出现变窄(P〈0.01),颧颞缝则变宽(P〈0.01),在6个月试验组均恢复至正常(P〉0.05)。翼上颌缝3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无差别(P〉0.05),而6个月试验组增宽(P〈0.05)。额颌缝在试验组均变窄(P〈0.01),6个月试验组窄于3个月试验组(P〈0.01)。颧颌缝宽度试验组宽于对照组,试验组间无差异。结论:适当的颌间Ⅲ类功能矫形力,可以促使上颌骨周围骨缝发生积极的生理性改建。  相似文献   
59.
混合牙列期是乳牙列向恒牙列转化的过渡期,生物学过程复杂多变,伴随颌骨生长、继承恒牙胚发育、乳牙牙根的生理性吸收、周围牙槽骨的改建及软组织的生长和功能的建立。混合牙列期的乳恒牙是否正常替换,对颌骨的正常发育、良好咬合关系的建立和软组织的发育及其功能发挥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乳恒牙的正常替换与恒牙萌出间隙密切相关。混合牙列间隙异常不仅直接关系此期错畸形的发生、发展,甚至影响、颌及面的正常生长发育。因此,混合牙列期的间隙管理是预防、降低错畸形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混合牙列期可能出现的间隙问题、影响间隙大小的原因、混合牙列期间隙管理需要评估的内容和间隙管理的方法等方面进行讨论和分析,以期为规范化混合牙列期间隙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目的 研究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对大鼠上颌扩弓及复发过程中腭中缝破骨活动的影响,并初探其作用机制.方法 对大鼠扩弓及复发模型给予剂量为1g/kg/d的LF灌胃,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观察LF对腭中缝破骨活动的影响,检测OPG/RANKL/RANK作用轴关键因子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单纯扩弓组相比,L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