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3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158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433篇
内科学   79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109篇
综合类   795篇
预防医学   45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07篇
  1篇
中国医学   82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199篇
  2016年   198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评价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选取我院治疗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6名,分为PELD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8例。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腰椎曲度指数及MacNab评分对患者术后1周、3个月、6个月腰椎功能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和对照组相比,PELD组术后各时间点VAS、TUG得分及ODI指数更低,腰椎曲度指数升高,术后并发症显著减少。结果说明,PELD技术治疗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降低患者腰腿疼痛,促进功能恢复,改善预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研究水蛭素对大鼠缺血皮瓣血管生成的促进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取10只SPF级SD大鼠,分别于大鼠背部中线双侧制备缺血皮瓣模型,右侧皮下注射水蛭素2 ATU(实验组),左侧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于术后3、7 d,对皮瓣组织行HE染色,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后计算血管密度值;术后7 d时,计算皮瓣成活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 l)、p38 MAPK及ERK1/2磷酸化表达情况。结果 HE染色显示,实验组术后3、7 d时皮瓣组织坏死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新生血管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后7 d时皮瓣成活率明显增高(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术后3 d对照组皮瓣组织表皮层、真皮层均出现明显坏死;术后7 d时,由于对照组皮瓣组织大面积坏死,未观察到成功染色的血管;实验组术后3、7 d时皮瓣组织均未见明显坏死区。实验组术后3、7 d时血管密度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实验术后7 d时血管密度值明显高于术后3 d(P<005)。实验组术后7 d时VEGF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SP 1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后7 d时p38 MAPK磷酸化表达水平明显降低,ERK1/2磷酸化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水蛭素具有促进大鼠缺血皮瓣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在于诱导血管内皮生长促进因子VEGF的表达和下调血管内皮生长抑制因子TSP 1的表达,可能与p38 MAPK、ERK1/2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胆囊腺癌、癌旁组织和慢性胆囊炎组织中GSCs和其调控因子TGF β1mRNA和CTGFmRNA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108例胆囊腺癌、46例癌旁组织和35例慢性胆囊炎手术切除标本常规石蜡包埋切片,GSCs染色方法为平滑肌肌动蛋白(α SMA)单抗EnVisiomTM免疫组化法,TGF β1mRNA和CTGFmRNA染色方法为原位杂交法。结果 胆囊腺癌α SMA,TGF β1mRNA,CTGFmRNA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慢性胆囊炎(P<0.05或P<0.01);但腺瘤癌变、肿块最大径<2cm、无淋巴结转移和未侵犯周围组织者的α SMA,TGF β1mRNA,CTGFmRNA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明显高于低分化腺癌、肿块最大径≥2cm、淋巴结转移和侵犯周围组织器官者(P<0.05或P<0.01);胆囊腺癌中α SMA,TGF β1mRNA,CTGFmRNA表达评分之间均呈高度密切正相关(α SMA vs TGF β1mRNA, r=0.82; α SMA vs CTGFmRNA r=0.75; TGF β1mRNA vs CTGFmRNA, r=0.78)结论 α SMA,TGF β1mRNA,CTGFmRNA均为反映胆囊腺癌进展、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TGF β1和CTGF在活化GSCs方面可能具有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胰腺移植和胰肾联合移植已经成为治疗终末期患者器官衰竭的有效方法,尤其是近年来的一些重大进展明显改善了移植的效果。笔者就移植胰腺胰液引流选择、供胰静脉回流的方式、免疫抑制方案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106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腔内激光治疗(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 EVLT)下肢静脉曲张疗效. 方法 2004年3月~2006年3月对106例118条下肢静脉曲张,单纯采用EVLT 72例78条患肢、EVLT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19例21条患肢、EVLT联合点式切口剥脱严重曲张浅静脉15例19条患肢. 结果 7条患肢小腿皮肤轻度灼伤,10条患肢有明显血栓性浅静脉炎样表现,26条肢体沿大隐静脉行程皮下小片淤斑,5条患肢出现大腿内侧大片皮下淤斑.74例80条患肢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1例隐神经损伤,1例术后1个月复发,余73例症状均消失,多普勒超声检查大隐静脉主干闭塞,无血管再通,深静脉无血栓形成. 结论 EVLT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损伤小,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回顾性分析不阻断肝门行肝叶切除治疗63例良恶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肝功能和并发症与阻断肝门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示未阻断肝门组均能成功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并发症与阻断肝门组无明显差别(P>0.05)。作者认为,只要病例选择适当,术者切肝技术熟练,大部分病例不需阻断肝门亦能顺利完成肝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17.
笔者同顾分析1例行原位肝移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痫(Wi|son痫)并布加综合址的临床资料。患者28岁,女性,Wilson患者,接受背驮式原俺肝移植.术后m现顽崮性腹水及双下肢水肿、经彩超、下腔静脉造影证实为市加综合症,予以经股静脉下腔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物人。治疗后恢复顺利,现已术后11个月,患者情况良好.提示对于Wilson病合并布加综合症行,在肝移值术前行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选择,尤其对下腔静脉病变位置靠近右心房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脏双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同时性手术切除的5例肝脏双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病人均为男性、HBsAg阳性和双肿瘤结节均位于肝右叶.4例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20 ng/ml.术前诊断4例为肝细胞癌,1例为肝内胆管癌.术后2年4例出现复发或转移.结论 原发性肝脏双肿瘤更多地表现为肝细胞癌的特点.肝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分析单侧椎弓根螺钉(UPS)固定对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椎间融合前/后邻近节段生物力学的影响,评价UPS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建立TLIF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UPS与双侧椎弓根螺钉(BPS)在TLIF椎间融合前/后对模型整体位移、邻近椎间盘和小关节应力应变、椎间融合器和椎弓根螺钉应力的影响。其结果显示UPS和BPS之间,两者的模型整体位移、邻近小关节和椎间盘应力应变差异不大,但UPS的椎间融合器和椎弓根螺钉应力明显较高,并且其椎间融合后椎间融合器应力较融合前明显增加。该研究证实了UPS应用于TILF时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但相较于BPS并不会减缓邻近节段退变,反而会增加内植物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胸腔镜手术患者谵妄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120例老年胸腔镜手术患者,数字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全麻手术,术中给予脑氧饱和度监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麻醉诱导前按05μg/kg给予右美托咪定维持注射15min,随后持续输注,剂量03~05/μg(kg·h),直至手术结束前30min停止输注;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比较诱导前(T0)、插管前(T1)、单肺通气前(T2)、单肺通气结束(T3)、拔管前(T4)、拔管后5min(T5)平均动脉压(MAP)、脑氧饱和度(rSO2),记录手术时间以及麻醉药物用量。采用参照DSM Ⅳ谵妄/意识错乱评价标准诊断术后谵妄发生情况;检测麻醉前、手术结束时、术后1d、3d血清s 100β 蛋白水平、脑氧饱和度(rSO2)。结果 两组芬太尼、丙泊酚、顺苯磺酸阿曲库铵、七氟醚用量以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瑞芬太尼使用量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3rSO2高于对照组,T2 MAP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结束时、术后1d、3d血清s 100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平均rSO2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能降低术后谵妄发生率,降低血清s 100β水平,能改善术中脑氧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