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9篇
  免费   348篇
  国内免费   115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60篇
基础医学   170篇
口腔科学   60篇
临床医学   630篇
内科学   341篇
皮肤病学   70篇
神经病学   67篇
特种医学   185篇
外科学   321篇
综合类   1217篇
预防医学   428篇
眼科学   58篇
药学   419篇
  13篇
中国医学   429篇
肿瘤学   108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199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179篇
  2019年   227篇
  2018年   225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297篇
  2013年   274篇
  2012年   285篇
  2011年   276篇
  2010年   274篇
  2009年   274篇
  2008年   235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目的角膜塑形镜是目前治疗近视重要的非手术方法,因其治疗效果明确,长期佩戴安全,且可以减缓青少年近视进展,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较多,本文对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控制近视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3.
目的:比较采用自然周期冻融胚胎移植内膜准备过程中自然排卵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G)诱发排卵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 RHa)诱发排卵的不同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1年10月—2013年10月采用自然周期准备子宫内膜的273例冻融胚胎移植周期。根据是否使用诱发排卵药物及药物的种类分为3组:A组为自然排卵组(n=181);B组为h CG诱发排卵组(n=47);C组为Gn RHa诱发排卵组(n=45)。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妊娠结局。结果:13组年龄、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移植优胚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组临床妊娠率(56.4%)高于C组(33.3%,P0.01),而A组临床妊娠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 7)。结论:在自然周期冻融胚胎移植的内膜准备过程中,使用h CG诱发排卵对妊娠结局无不良影响,而使用Gn RHa诱发排卵则可能影响其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94.
目的回顾性分析胎儿头颅超声检查(US)和MRI在产前诊断胎儿Dandy-Walker变异型(DWV)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经胎儿头颅US疑诊为胎儿DWV的11例胎儿为研究对象,并同时对其进行头颅MRI检查。对疑诊为胎儿DWV者随访至引产后或生后1年,以引产后胎儿的尸检结果或随访1年后对患儿再次进行头颅MRI检查结果及其临床表现作为诊断DWV的金标准,并统计学比较胎儿头颅US及MRI产前诊断该病的正确率。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经头颅US疑诊为胎儿DWV的11例胎儿,同时进行头颅MRI检查结果为:正常胎儿为6例,诊断为胎儿DWV为5例。根据胎儿DWV诊断的金标准,胎儿头颅MRI对胎儿DWV的产前诊断正确率显著高于头颅US,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0%vs45.4%,P=0.012)。结论胎儿头颅US是产前诊断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首选方法。对US疑诊为胎儿DWV者进一步采取头颅MRI检查确诊,是临床诊断胎儿DWV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95.
目的评价使用全身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结直肠癌单发肝转移中的疗效及其放射反应。方法收集我科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结直肠癌单发肝转移病患28例,使用全身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密切随访,评价患者近期疗效,观察其6、12和18个月(或随访至患者死亡)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结果全部28例病患均随访18个月以上(或随访至患者死亡),6、12和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79%(22/28)、64%(18/28)、46%(13/28),病例中生存超过3年的有4例。治疗前10例患者血AFP>400 ng/m L,最高≥61 000 ng/m L,平均约为1 800 ng/m L;治疗3个月后,8例患者血AFP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5例恢复正常。治疗前20例患者血CEA异常升高;治疗3个月后,有18例患者血CEA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10例恢复正常。治疗过程中发生的放疗反应主要为早期放疗反应,其中15例出现一般性全身反应(表现为乏力、纳差、恶心、呕吐),2例出现放射性胃溃疡,经对症治疗后均缓解,未发现有其他严重副反应。结论采用全身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治疗单发结直肠癌肝转移有近期疗效好、放射反应轻特点,但其晚期放射损伤及远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观察评价。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联合三磷酸腺苷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40例,给予曲美他嗪治疗;实验组患者40例,给予曲美他嗪联合三磷酸腺苷治疗。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并给予评价。结果:实验组心功能改善情况、心电图改善情况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82.5%,对照组心功能改善情况、心电图改善情况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2.5%、55%,实验组两组数据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自觉症状改善情况、LVEF评分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曲美他嗪联合三磷酸腺苷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7.
本文通报了2020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并对全国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数据和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数据进行了汇总和分析。截至2020年底,全国12个血吸虫病流行省(直辖市、自治区)中,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继续巩固血吸虫病消除成果,四川、江苏省维持传播阻断标准,云南、湖北、安徽、江西、湖南等5个省维持传播控制标准。全国共有450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28 376个流行村,流行村总人口7 137.04万人;全国450个流行县(市、区)中,337个(74.89%)达到血吸虫病消除标准、98个(21.78%)达到传播阻断标准、15个(3.33%)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020年,全国尚存晚期血吸虫病患者29 517例。2020年,全国共开展询检查病11 117 655人,阳性1 798 580人;开展血检查病5 263 082人,阳性83 179人;开展病原学检查273 712人,阳性3人,其中急性血吸虫病病例1例。2020年,全国共有19 733个流行村开展了钉螺分布调查,7 309个村查出钉螺,占调查总数的37.04%,新查出 15个有螺村;共查螺736 984.13 hm2,查出有螺面积206 125.22 hm2,其中新发现有螺面积1 174.67 hm2,感染性钉螺面积1.96 hm2。2020年,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现有存栏耕牛544 424头,血检查病147 887头,阳性326头;开展粪检查病130 673头,未发现粪检阳性耕牛。2020年,全国共治疗血吸虫病患者19 214例,扩大化疗964 103人·次;扩大化疗耕牛266 280头·次;开展药物灭螺总面积136 141.92 hm2,实际药物灭螺71 980.22 hm2,环境改造灭螺1 464.03 hm2。2020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中,居民和耕牛平均血吸虫感染率均为0,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疫情数据分析显示,全国血吸虫病呈低度流行水平,全国如期实现《“十三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目标,但局部地区疫情有所反弹,仍需开展血吸虫病精准防控、强化血吸虫病疫情及风险监测,在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的基础上稳步推进消除进程。  相似文献   
98.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女性更年期或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后,随着卵巢功能的降低或丧失,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会明显升高。Mcpherson等报道,65岁以上妇女患心血管疾病占1/3。适时的雌激素补充或替代治疗可以在控制更年期症状的同时,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但Rossouw等提出了相反的结论,认为雌孕激素的使用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及乳腺癌的发病率,从而使有关雌激素补充或替代治疗对心血管系统作用的争论始终不断。  相似文献   
99.
不同碘摄入量对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结节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碘摄入量人群非毒性甲状腺肿(甲肿)和非毒性甲状腺结节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其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因素.方法 2004年对盘山(长期轻度碘缺乏)、彰武(碘缺乏基础上补碘至碘超足量)和黄骅(长期碘过量)社区于1999年参加本课题组流行病学研究并进行甲状腺B超检查的人群(3 385人)进行甲状腺疾病的随访调查.结果 (1)盘山、彰武和黄骅社区弥漫型甲肿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7.1%、4.4%和6.9%,盘山和黄骅均显著高于彰武(均P<0.01);结节型甲肿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5,0%、2.4%和0.8%,盘山的发病率最高(P<0.01).(2)三社区甲状腺单发结节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4.0%、5.7%和5.6%,多发结节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0.4%、1.2%和1.0%.(3)基础碘缺乏、碘过量、甲状腺自身抗体(thyroid autoantibody,TAA)阳性是甲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4)彰武初访时TAA阳性人群非毒性甲肿的发生率显著高于TAA阴性人群(P<0.01),盘山和黄骅无显著差异.(5)三社区非毒性弥漫型甲肿维持人群和黄骅非毒性结节型甲肿维持人群随访前后TAA阳性率均高于同社区正常人群(P<0.05).结论 碘缺乏和碘过量均有可能使甲肿的发病率增加.碘缺乏社区结节型甲肿高发,弥漫型甲肿是碘过量社区甲肿发牛的主要形式.甲状腺自身免疫与甲肿的发生和维持相关,这种相关性在历史上为碘缺乏而后过度补碘的社区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0.
胰腺占位性病变病因复杂,种类多样,治疗方式不一,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一直是临床的难点。超声内镜是目前针对胰腺占位性病变较为敏感和有效的检查方法之一。就超声内镜在胰腺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进展作一评述,重点介绍了超声内镜对临床常见的各种胰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效率,阐述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术及其他相关技术在胰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