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8篇
  免费   342篇
  国内免费   125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61篇
基础医学   178篇
口腔科学   61篇
临床医学   654篇
内科学   362篇
皮肤病学   71篇
神经病学   68篇
特种医学   194篇
外科学   336篇
综合类   1257篇
预防医学   467篇
眼科学   58篇
药学   455篇
  16篇
中国医学   450篇
肿瘤学   110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204篇
  2022年   232篇
  2021年   293篇
  2020年   202篇
  2019年   228篇
  2018年   228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298篇
  2013年   274篇
  2012年   285篇
  2011年   276篇
  2010年   274篇
  2009年   274篇
  2008年   235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171.
目的:探讨不同原因所致卵巢癌,尤其是是否由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恶变而来的卵巢癌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征。方法:纳入2006年1月至2011年8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病理检查确诊的有随访资料(术后随访时间2~89月)的EMT恶变者所致原发性卵巢癌患者49例为EMT恶变组,其病理类型为透明细胞癌、子宫内膜样腺癌及混合性腺癌;另选择非EMT恶变所致卵巢癌并与EMT恶变者具有相同组织学类型的卵巢癌患者188例为非EMT恶变组,比较两组卵巢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特征。结果:1与非EMT恶变组比较,EMT恶变组在40岁人群中所占比例较大、CA125更多表现为正常而非升高、FIGO分期早期病例比例更多、透明细胞癌及子宫内膜样腺癌这两种病理类型的比例较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因素预后分析:EMT恶变所致透明细胞癌的生存率明显高于非EMT恶变所致透明细胞癌(P=0.010),是否由EMT恶变对子宫内膜样腺癌及混合性腺癌的预后影响不确切(P0.05)。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EMT恶变、手术满意度及FIGO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MT恶变所致卵巢癌病理类型主要包括透明细胞癌和子宫内膜样腺癌,EMT恶变是卵巢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EMT恶变患者年龄相对较年轻、FIGO分期相对较早,尤其对透明细胞癌而言,EMT恶变的患者可能拥有更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2.
目的 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对兔创面模型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影响.方法 建立兔创面模型并实施VSD手术(负压组),于7天内各时间点(6、12小时、1、3、5、7天)抽取静脉血,检测WBC计数、CRP含量、TNF-α和I...  相似文献   
173.
目的研究损害控制理论在严重多发伤合并休克救治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6例严重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比较损害控制组和常规方式两组间“致死性三联征”和其他相关生理指标恢复情况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损害控制组患者重要生理指标恢复正常的时间较常规方式组显著性缩短,术后指标值较常规方式组更接近正常值,且病死率较常规方式组低(P〈0.01)。结论在严重多发伤合并休克救治中应用损害控制理论能明显改善患者生理指标恢复,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4.
急诊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挤压综合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急诊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对挤压综合征(crush syndrome,CS)的治疗作用. 方法 随机筛选出我院创伤外科收治的102例挤压伤患者,并分为急诊VSD组(50例),延迟VSD组(22例)和非VSD组(30例),分析各组间VSD术后CS相关指标的变化. 结果 患者术后的生命征、尿量、实验室检查结果、CS发生率、并发症、病死率等评价指标在急诊VSD组均较延迟VSD组和非VSD组显著好转(P<0.05);急诊VSD组和延迟VSD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病死率等指标较非VSD组显著好转(P<0.05). 结论 早期、急诊应用VSD具有吸附坏死组织和创面渗出物、持续创面主动引流和预防感染等作用,对预防和治疗挤压综合征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75.
李阳  王于昌  彭海文  董希杰  刘国栋  王伟  闫红  杨帆  刘丁  敬慧丹  解雨  汤曼力  陈娴  高伟  郭庆山  唐朝晖  唐昊  何炳灵  毛庆祥  王震  白祥军  陈大庆  陈海鸣  刀敏  都定元  冯皓宇  冯珂  高翔  何武兵  胡培阳  胡熙  黄刚  黄光斌  姜伟  金红旭  孔来法  李贺  李连欣  李湘民  李新志  李怡飞  李子龙  刘慧敏  刘长剑  马小刚  潘春球  潘晓华  彭磊  屈纪富  任前贵  桑锡光  邵标  沈印  孙明伟  汪方  汪娟  王军  王文楼  王志华  吴旭  肖仁举  谢扬  徐峰  杨新文  杨越涛  姚永坤  尹昌林  郁毅刚  张可  张兴文  章桂喜  赵刚  赵小纲  朱晓松  朱延安  朱长举  李占飞  张连阳 《中华创伤杂志》2023,(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 严重创伤患者救治受到了一定影响和冲击。2020年2月12日,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严重创伤紧急手术及感染防护专家共识》在线发布, 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暴发早期严重创伤的紧急救治和医护人员防护提供了有力指导。根据疫情发展,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将疾病名称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决定自2023年1月8日起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纳入乙类传染病管理。因此, 2020版专家共识不再适用于疫情防控新阶段的严重创伤紧急救治。为确保新阶段严重创伤救治的时效性和安全性, 由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创伤医学分会和《中华创伤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牵头, 制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严重创伤紧急手术及感染防护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本共识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方案为政策依据,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Delphi法专家咨询投票, 从相关定义、感染防护、紧急手术和术后管理4个方面提出16条推荐意见, 为疫情防控新阶段严重创伤救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6.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尖锐湿疣患者50例,病变主要见于尿道口,其次是宫颈口、包皮、大阴唇和肛周。病变及其周围先涂以20%的5-氨基酮戊酸凡士林霜,然后以波长632.8nm,功率100mW,光斑直径2~4cm,能量密度100mJ/cm2的He-Ne激光照射。结果尿道口处病变痊愈率为97.2%,复发率为2.8%;宫颈口处病变痊愈率为75%,复发率为25%;包皮处病变痊愈率为75%,复发率为25%;肛周治愈率为40%,复发率为60%。结论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疗效确切,复发率较低,其疗效与病变部位、治疗次数相关。  相似文献   
177.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卵巢黄体血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卵巢黄体血肿(ovarian corpus luteum hematoma,OCLH)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或随访证实的OCLH患者的超声表现.结果:本组45例OCLH的超声表现可分为3型,其中囊性17例,囊实混合性23例,类实性5例,彩色多普勒显示32例(32/45,71%)OCLH周边可见环状、半环状血流信号,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OCLH的符合率为93%(42/4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OCLH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8.
易自生  刘一平  杨帆 《放射学实践》2003,18(10):729-730
目的 :探讨节细胞神经瘤的CT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 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 ,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 ,讨论其影像特征。结果 :肿瘤位于脊柱旁或肾上腺区 ,直径均 >3 .5cm ,呈卵圆形 ,有完整包膜 ,呈较均匀低密度或欠均匀 ,多数病灶内可见点状高密度钙化。增强扫描呈轻度均匀或欠均匀强化。结论 :节细胞有一定的CT影像特点 ,CT能作出正确的定位及较准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79.
蔓状血管瘤为一种较少见的血管瘤 ,多发生在浅表组织 ,文献报道以颌面部及眼眶者相对较多 ,其它浅表部位如腹股沟、外阴、睾丸、鼻、小腿、前臂等以及深部组织如胆囊、大脑等也有报道 ,而发生在椎管内者罕见。1 病历简介患者 ,男 ,40岁。 4年前无明显诱因感背部间歇性疼痛 ,2 0天后 ,症状加重 ,活动受限入院。查体 :脐以下感觉减低 ,右侧为重 ,大腿重于足部。经激素神经营养治疗好转出院 (当时我院无MRI设备 ) ,诊断为急性脊髓炎伴截瘫。 4年后出现胸部及胸以下平面麻木 ,背部酸痛不适 ,双下肢乏力 ,活动不能。查体 :双下肢肌力Ⅳ级 ,肌…  相似文献   
180.
患儿女,2岁。其父母于2003-10无意中发现患儿右臀部一包块,约鸡蛋大小,质硬,遂到县医院B超检查,未明确诊断。2004-02因包块渐增大,到唐山妇幼保健医院就诊,经X显肿胀,可触及一大小约20 cm×15 cm的包块,边缘光滑、质硬、活动度差,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无压痛。CT检查:骶尾骨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