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6篇
  免费   349篇
  国内免费   118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60篇
基础医学   172篇
口腔科学   60篇
临床医学   641篇
内科学   349篇
皮肤病学   71篇
神经病学   68篇
特种医学   187篇
外科学   326篇
综合类   1230篇
预防医学   433篇
眼科学   58篇
药学   433篇
  13篇
中国医学   436篇
肿瘤学   109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199篇
  2022年   227篇
  2021年   189篇
  2020年   179篇
  2019年   227篇
  2018年   225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297篇
  2013年   274篇
  2012年   285篇
  2011年   276篇
  2010年   274篇
  2009年   274篇
  2008年   235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伴有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冠脉造影和临床特点。方法将83例AMI患者分为伴应激性高血糖33例(A)组,血糖正常50例(B)组,比较两组临床特点等。结果 A组和B组比较,A组年龄大,心功能差,住院病死率高。A组无复流现象高于B组。A组中女性、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弥漫性病变高于B组,病变程度重。结论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心肌梗死患者年龄大,心功能差,冠脉病变严重,住院病死率高。临床上对急性心肌梗死并高血糖患者应给予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22.
白介素-10产生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是一种由多种细胞生成的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免疫调节性细胞因子.机体受到病原生物感染后,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CD4+ Th细胞、调节性T细胞、CD8+Th细胞、B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等免疫细胞均可产生IL-10.该文对各种免疫细胞产生IL-10过程中涉及的一系列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3.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中颅神经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为制定临床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176例颅脑外伤致颅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随机分为单独高压氧治疗和高压氧联合神经因子治疗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鼠源性神经生长因子(mNGF)。所有患者尽早行高压氧(HBO)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颅神经功能均有改善,各组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中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mNGF联合HBO治疗颅脑外伤后颅神经损伤患者更能显著改善患者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与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联合带血管蒂骨组织瓣移植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97例股骨颈骨折采用切开复位3枚空心钉内固定(对照组,45例)或切开复位2枚空心钉内固定联合带血管蒂骨组织瓣移植术(骨瓣治疗组,52例)治疗,综合评估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92例获平均7.28(1~20)年随访,其中对照组42例,骨瓣治疗组50例。术后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骨瓣治疗组平均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骨折不愈合发生率9.5%,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14.3%;骨瓣治疗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2.0%,未发生骨折不愈合。与对照组相比,骨瓣治疗组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采用空心钉内固定联合带血管蒂骨组织瓣治疗股骨颈骨折远期疗效优于单纯空心钉内固定术,且骨折不愈合及骨坏死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5.
126.
目的研究18个苦玄参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为苦玄参的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ST-SSR引物开发技术,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18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基于遗传距离对其进行聚类分析,明确各种群间的亲缘关系。结果从100对EST-SSR标记中,筛选出具有多态性的引物48对。随机抽取20对具有多态性的引物对18个种群进行扩增,共扩增出71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3.55个。各引物间多态位点百分数(P)为0~40.7%,平均19.9%;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0.794 1,平均0.397 7;Shannon信息指数(I)为0~1.814 3,平均0.808 4。观测杂合度(Obs_Het)为0~0.442 3,平均值0.212 7;预期杂合度(Exp_Het)变化范围0~0.826 9,平均值0.455 8。18个种群群内近交系数(Fis)值为-0.095 3~0.663 9,平均0.159 2;总群体内亚群间近交系数(Fit)值为0.062 6~0.858 7,平均0.537 2;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686,平均0.449 6。基因流(Nm)在0.114 4~0.759 4,平均值为0.306 1。各种群基因多样性指数(Nei)为0~0.401 6、I为0~0.620 9,广西梧州最高,云南普洱龙潭乡最低。云南景洪勐龙镇和云南景洪景哈乡遗传距离最近,仅0.031 9;广西龙州和云南勐海县打洛镇遗传距离最大,为0.963 8。在遗传距离0.321 3处,可将18个种群分成4个群体,其中广西3个种群归入同一群体,云南勐满镇、勐伦镇及勐遮镇归为同一个群体,第3个群体为云南勐海县勐宋乡,其余种群归入第4个群体。结论 18个种群遗传分化水平不一致,各种群杂合度差异较大。种群间Nm较小,群体基因交换不大;群体内存在一定的近交率,种群亲缘关系受地理隔离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7.
目的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房间隔缺损(ASD)解剖模型,探讨3D打印模型在特殊类型ASD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5例继发孔型ASD患者,均行CTA检查,将扫描数据输入FitMe影像处理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将重建数据输入3D打印机进行打印。根据3D打印模型进行模拟介入治疗并制定介入手术方案。结果 25例ASD模型均制作成功。对7例多孔型ASD采用ASD封堵器介入治疗成功,4例下腔型ASD采用PDA封堵器封堵成功,其余病例由于缺损直径过大或结构特殊未行介入治疗。结论 3D打印ASD模型技术具有可行性,对于较为复杂的ASD可通过术前模拟介入治疗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8.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门诊健康教育模式对骨质疏松患者知识认知和骨密度的影响,并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应用骨质疏松健康教育模式,包括建立骨质疏松门诊、成立骨质疏松教育小组、建立骨质疏松健康管理数据库、随访患者等。教育的内容包括骨质疏松一般知识、预防知识、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知识、骨折等并发症防治知识、自我监测与管理、骨质疏松症的诊断等。教育方式应用理论授课和操作演示及患者现身说法;教育形式采用一对一教育、小组教育、健康教育俱乐部。12个月后对30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骨质疏松知识掌握程度及骨密度等方面的评价,比较实施健康教育前后的差异性。结果患者在疾病知晓、疾病预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预防骨折等知识、自我监测与管理、骨质疏松症的诊断等方面实施健康教育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60~69岁L1、男性60~69岁及70~79岁Neck和L1骨密度实施健康教育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骨质疏松健康教育模式可有效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质疏松知识和腰椎及髋部骨密度。  相似文献   
12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DCT)对涎腺结石的诊断价值及MDCT表现,了解其影像特点。方法:对具有完整头颈部MDCT资料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涎腺结石的MDCT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患者共计有阳性结石39个,下颌下腺结石30例(96.77%),7例患者(22.58%)具有多发结石,18例(58.06%)病例伴有明显的炎性症状,结石体积、结石的位置与下颌下腺炎性症状相关,结石越靠后、结石体积越大,下颌下腺炎性症状就越重。结论:MDCT对涎腺结石的诊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确定结石的形态、数目、大小并定位,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0.
目的评估抗苗勒氏管激素(AMH)水平对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在本中心行IVF/ICSI治疗的患者150例,按年龄将其分为35岁组(n=90)和≥35岁组(n=60)。于月经第2~4d测定患者的血清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和基础AMH(bAMH)水平,同时进行阴道B超窦卵泡计数(AFC);于患者接受促性腺激素(Gn)刺激卵巢第6天测定血清AMH水平(Gn6AMH)及取卵日测定其卵泡液中AMH水平(FFAMH)。评估各检测指标与IVF-ET临床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并绘制患者受试工作曲线(ROC),分析并寻找各检测指标预测IVF-ET临床妊娠结局的临界点。结果患者年龄35岁时,卵泡液中AMH水平(FFAMH)与IVF-ET临床妊娠结局有显著正相关性(r=0.468,P0.01),当FFAMH水平≥6.590ng/ml时其预测IVF-ET临床妊娠结局的敏感度为78.8%,特异性为81.6%,曲线下面积ROC-AUC为0.859(P0.01),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患者年龄≥35岁时,各个测定指标与临床妊娠结局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对于年轻患者(年龄35岁),卵泡液中AMH水平对IVF-ET临床妊娠结局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当患者年龄≥35岁时,AMH水平无法预测其临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