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67篇 |
免费 | 208篇 |
国内免费 | 7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3篇 |
儿科学 | 20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96篇 |
口腔科学 | 15篇 |
临床医学 | 282篇 |
内科学 | 197篇 |
皮肤病学 | 16篇 |
神经病学 | 94篇 |
特种医学 | 70篇 |
外科学 | 302篇 |
综合类 | 480篇 |
预防医学 | 209篇 |
眼科学 | 4篇 |
药学 | 264篇 |
7篇 | |
中国医学 | 346篇 |
肿瘤学 | 9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篇 |
2023年 | 90篇 |
2022年 | 95篇 |
2021年 | 118篇 |
2020年 | 109篇 |
2019年 | 98篇 |
2018年 | 103篇 |
2017年 | 58篇 |
2016年 | 50篇 |
2015年 | 85篇 |
2014年 | 101篇 |
2013年 | 116篇 |
2012年 | 156篇 |
2011年 | 185篇 |
2010年 | 138篇 |
2009年 | 132篇 |
2008年 | 101篇 |
2007年 | 102篇 |
2006年 | 89篇 |
2005年 | 77篇 |
2004年 | 100篇 |
2003年 | 84篇 |
2002年 | 44篇 |
2001年 | 45篇 |
2000年 | 33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32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25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91.
目的:探讨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尿酸与冠脉钙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17例,检测患者血尿酸以及相关临床指标,并采用多层螺旋CT测定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比较分析高尿酸血症组与血尿酸正常组患者各临床指标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相关性。结果:117例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中血尿酸升高患者68例,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58.12%;高尿酸血症组患者DBP、SBP、TG、TC、hs-CRP以及CACs均较血尿酸正常组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分析,血尿酸水平与患者TG、hs-CRP以及CACs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影响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重度血管钙化(CACs>400)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hs-CRP水平、血尿酸水平以及高血压。结论: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高尿酸血症发生率较高,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之间具有着密切联系,且高血尿酸水平是引发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预防需重视对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92.
目的通过与温度梯度灌注技术进行比较,探讨低温间断灌注技术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周壁破裂型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共60例周壁破损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均为单椎体骨折,根据骨水泥灌注方法的不同分为温度梯度灌注组30例和低温间断灌注组30例。温度梯度灌注组男6例,女24例;平均年龄为(71.9±6.9)岁;低温间断灌注组男8例,女22例;平均年龄(69.7±7.2)岁。比较两组术前、术后2 d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椎体后凸角,伤椎椎体前缘相对高度,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分布面积比,骨水泥可推注时间(从开始推注到所有骨水泥至团块期晚期不可推注的时间),骨水泥渗漏率。结果温度梯度灌注组术后随访时间平均(15.3±8.4)个月;低温间断灌注组术后随访时间平均(18.6±8.2)个月,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术后2 d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评分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末次随访时与术后2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和末次随访时,两组组间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VAS评分和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两组组间的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和伤椎椎体后凸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低温间断灌注组的骨水泥可推注时间(12.1±1.0)min,显著长于温度梯度灌注组(5.3±1.1)min(P<0.05)。低温间断灌注组的骨水泥灌注量(3.9±0.79)mL,骨水泥分布面积比(0.46±0.10),均优于温度梯度灌注组(3.20±0.67)mL和(0.31±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温间断灌注组有2例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渗漏率6.7%,显著低于温度梯度灌注组的骨水泥渗漏率26.7%(P<0.05)。结论低温间断灌注技术可以有效延长骨水泥可推注时间,有利于提高骨水泥在椎体内的注射量和分布面积,降低骨水泥渗漏率的同时可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3.
94.
贲门失弛缓症是常见的食管良性疾病,改良Heller手术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标准术式.我科1965年12月至2009年12月采用改良Heller手术附加膈肌瓣成形术治疗13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5.
患者 女,63岁.因突发眩晕、头痛24h,神志不清3h入院.查体:血压203/103 mm Hg,GCS为5分,无眼球震颤,双侧瞳孔直径约2mm,光反射迟钝,颈抵抗,四肢肌力检查不能配合、肌张力稍低,颅脑CT示小脑梗死及脑积水(图1a).全麻下行脑室外引流及枕下正中入路,左侧梗死小脑大部分切除,后颅窝减压术,术后返NICU监护,第1天患者恢复良好,神志清楚,眩晕症状改善.术后第2天突然出现血压波动,高达200/120 mm Hg,意识进行性变差,随即心跳呼吸骤停,双侧瞳孔散大,直径约6mm,光反射消失,立即予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枕下伤口剪开缝线,迅速开放至枕骨大孔处,引流血肿约5ml.呼吸机辅助呼吸,持续胸外心脏按压,肾上腺素、阿托品静推,电击除颤,48min后心肺复苏成功,全麻下再次行枕下正中入路,清除血肿约1ml,镜下彻底止血后,留置引流管,送ICU监护.术后第1天复查CT示血肿清除,后颅窝充分减压(图1b).术后第2天清醒,GCS 10分.出院时ADL评级Ⅱ级.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自噬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肢体缺血预处理组(LIPC组)、3-甲基嘌呤组(3-MA组),每组15只。制作脑缺血再灌注、肢体缺血预处理及3-MA干预大鼠模型,在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脑梗死体积测定,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ing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Cathepsin B的表达。结果与I/R组比较,LIPC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降低(P<0.05),脑梗体积明显减小(P<0.05),细胞损伤、坏死减轻(P<0.05),Beclin-1、Cathepsin B的蛋白表达明显减弱(P<0.05)。结论 LIPC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脑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弱自噬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7.
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寰枢椎不稳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总结颈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效果,探讨寰枢椎不稳的固定方法。方法采用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寰枢椎不稳8例。术前均行颅骨牵引。结果平均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症状消失,植骨块全部融合,无内固定装置松动。结论椎弓根螺钉技术稳定性良好,具有三维固定的优点,为颈后路内固定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损伤副肝管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1993-2003年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6000余例,损伤副肝管7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
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及环磷酰胺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脑缺血再灌注不同缺血区域炎症反应特点及环磷酰胺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环磷酰胺预处理组,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化法和生化法观察额顶部皮质和基底节区P-选择素表达、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变化;并进行TTC染色和HE染色.结果 (1)再灌注3h缺血侧额顶部皮质和基底节区出现P-选择素表达,12h达高峰.环磷酰胺预处理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o.05).(2)再灌注12h以后MPO活性明显升高.基底节区的MPO活性在再灌注48h达到高峰后下降.额顶部皮质MPO活性在再灌注24h达到高峰后至96h仍维持较高水平.和对照组相比较,环磷酰胺预处理组MP(活性升高受抑制(P<0.05).(3)环磷酰胺预处理可显著缩小脑梗死体积(P<0.05).结论 (1)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存在主动性炎症反应,额顶部皮质比基底节区的炎症反应更持久和剧烈.(2)环磷酰胺减少缺血侧中性粒细胞浸润数量,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但不直接影响P-选择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比较阿加曲班和枸橼酸钠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09至2019-05医院行CRRT治疗的患者132例,随机分为阿加曲班组60例和枸橼酸钠组72例,分别给予阿加曲班和枸橼酸钠抗凝治疗,阿加曲班组监测体内活化凝血时间(activated clotting time,ACT),枸橼酸钠监测ACT及血钙,同时记录两组患者透析前后血常规、血生化指标,尿素下降率、滤器及管路凝血情况,以及治疗后24 h内组织器官出血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透析前ACT均在正常范围内,阿加曲班组ACT 5 min、2 h和4 h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1 h后ACT显著下降至正常范围;枸橼酸钠组透析4 h和透析后ACT均无明显变化。枸橼酸钠组透析前、透析中、透析后体内游离钙均无明显变化;透析中体外游离钙均低于同时间体内游离钙水平。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血肌酐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时间、URR值、管路滤器凝血情况及出血事件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加曲班和枸橼酸钠在CRRT治疗中均为有效和安全的抗凝剂。对有高出血风险的患者选择枸橼酸钠更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