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身痛逐瘀汤是五逐瘀汤之一,出自清代王清任之《医林改错》,该方由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甘草、羌活、没药、当归、五灵脂、香附、牛膝、地龙组成。其功效为活血行气、祛瘀通络、通痹止痛,主治气血闭阻经络所致的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等经久不愈证候。本方活血行气、祛瘀通络、  相似文献   
13.
SARS患者SARS冠状病毒RNA的动态检出特点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SARS患者各种临床标本的带毒状况,分析SARS冠状病毒(SARS-CoV)在患者体内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设计针对SARS-CoV区和N区的2套引物,应用巢式RT-PCR对84例SARS患者的血、尿、痰、粪便、咽拭子等494份不同发病时间收集的标本进行病毒定性检测,并将PCR产物直接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两套引物均能较好地扩增出部分标本SARS-CoV基因的特异性片段。在所有标本中痰液阳性检出率最高,联合检测多种标本或同时应用两套引物进行PCR扩增可明显提高标本阳性检出率。跟踪观察发现,SARS患者发病第2周时PCR阳性检出率最高,第3~4周次之,但各种标本阳性检出率的动态变化不尽相同。结论应用巢式RT-PCR进行SARS早期诊断和检测是一种可行的方法,针对SARS-CoV基因组不同区域设计多对引物,联合检测多种临床标本可明显提高阳性检出率;研究SARS-CoV的检出变化特点将为SARS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导致肝损伤(herb-induced liver injury,HILI)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月解放军第302医院595例HILI住院患者一般情况、用药史、临床表现、生化指标、预后、因果关系评分(Roussed Uclaf Causality Assessment Method,RUCAM)。结果423例(71.1%)HILI患者为女性,多发年龄段为41~50岁,中药开始应用至发生肝损伤的中位时间为30(15,75)天,511例(85.9%)临床分型为肝细胞损伤型;导致HILI中药主要用于治疗皮肤病102例(17.1%)、骨关节疾病57例(9.6%)、消化道系统疾病49例(8.2%)等,涉及207种中成药,中药组方中常见何首乌、补骨脂、延胡索;RUCAM评分中,451例(75.8%)HILI与中药关联性为"很可能有关";47例(7.9%)出现肝衰竭,45例(7.6%)发生肝硬化,80例(13.4%)形成慢性,27例(4.5%)死亡,2例(0.3%)行肝移植。结论中药可导致肝损伤甚至死亡,应重视中药肝毒性,完善HILI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大样本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探讨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降低的症状分布特点。方法〓收集符合选择标准的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患者,采集其一般资料、症状(一般症状、舌象、脉象)和血小板计数(PLT)的结果。录入数据后,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比较各个症状在PLT降低患者与未降低患者之间的频率。结果〓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患者中,PLT降低组与PLT未降低组患者相比,面色黝黑、面色晦暗、肝掌、纳呆、红绛舌、瘦舌、缓脉在PLT降低组频率高于PLT未降低组频率,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T降低的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患者,面色黝黑、面色晦暗、肝掌,纳呆、缓脉、红绛舌、瘦舌出现频率较高,说明PLT降低与血瘀、脾气虚及热有关。  相似文献   
16.
FibroScan检测与慢性肝病临床诊断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FibroScan在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364例进行FibroScan检测的慢性HBV感染者,获取FibroScan检测值(FS值),分析其与肝功能、肾功能和凝血功能指标及超声诊断等级的相关性。结果临床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170例,肝硬化194例。肝硬化组FS值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P〈0.05)。将FS值与临床检验指标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Fs值与ALB、国际标准化比值、CHE、ALP、ALT之间具有相关性,其中ALB对Fs值影响最大。不同超声诊断等级分组的F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S值与超声诊断等级分组之间相关性较好(ra=0.670)。超声诊断为脾大但无肝硬化患者的FS值高于超声诊断无脾大、无肝硬化的患者(P〈0.05)。结论FibroScan在诊断慢性HBV感染者纤维化严重程度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报告患者男,28岁。因乏力、尿黄半个月,以乙肝活动型、肝硬化,于1998年11月26日第3次入院。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73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204U/L,总胆红素(TBIL)91.8μmol/L,凝血酶原时间为22.9s,活动度为0.36%。纤维蛋白原(FIB)1.44g/L,血小板(PLT)139×109/L。1998年12月10日发热,体温39℃,腹水及血培养均为肺炎克雷伯菌。诊断为原发性腹膜炎、败血症。先后以罗氏芬、舒氨西林治疗,血培养转阴性,体温下降至38℃以下。但于12月14日,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为33.1s,活动度为0.22%,即给予静滴凝血酶原复合物300U(3支/d)…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髓系树突细胞(DCs)表面B7-H1分子在树突细胞介导T细胞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受试对象包括46例慢性乙肝患者(11名免疫耐受患者和35名免疫活化患者)和28名健康对照。取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s上B7-H1的表达水平;〔3H〕-TdR掺入试验检测DCs对T淋巴细胞的促增殖效应;ELISA测定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I、L-2I、L-12及IL-10的浓度。结果免疫耐受和免疫活化患者外周血DCs上B7-H1阳性表达率〔(2.21±0.32)%(、7.88±1.40)%〕明显高于健康对照〔(0.35±0.10)%,P<0.01〕。慢性乙肝患者DCs刺激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及产生Ⅰ型细胞因子的能力明显降低,阻断B7-H1共刺激信号途径能够增强患者DCs对T细胞的协同刺激能力。结论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DCs上B7-H1表达水平的升高,是导致DCs刺激T淋巴细胞能力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91~93年我科收治的慢性重症  相似文献   
20.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起病急、进展快,如不及时治疗,预后凶险。我科对2003年3月-2003年4月收治的42例临床确诊的SARS患者使用激素效果进行了观察。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19~74岁,平均年龄36.5岁。 1.2诊断标准依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颁布的非典型肺炎病例的临床诊断标准(试行)。全部42例均符合确诊标准。 1.3 治疗方法 1.3.1 激素肺部出现阴影后,均使用注射用甲基强的松龙,剂量根据患者入院时病情80~480mg/d不等。分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