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3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背景:股骨颈骨折可应用空心钉、动力髋螺钉、锁定钢板及髓内钉等内固定物治疗,但术后仍具有较高的内固定失败、股骨颈缩短、内翻畸形、股骨头坏死和骨不连的风险.股骨颈动力抗旋交叉钉系统能微创置入,可提供稳定的抗旋力,很少出现螺钉切割、退钉等现象.目的:对比股骨颈动力抗旋交叉钉系统与股骨颈动力抗旋交叉钉系统联合空心钉治疗股骨颈骨...  相似文献   
112.
目的观察脂多糖结合蛋白(lipopolysaccharide binding protein,LBP)多抗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φAM)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耐受性与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表达的影响,研究二者之间的联系.方法将从32只Wistar雄性大鼠分离所得φPAM,按随机数字法等分为正常对照组(A)、LPS单次刺激组(B)、LPS二次重复刺激组(C)和LPS二次重复刺激 LBP多抗组.运用ELISA和RT-PCR方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φAM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TLR4 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TLR4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大鼠φAMTNF-α分泌和TLR4 mRNA表达及TLR4的蛋白表达水平,A组分别为:(0.45±0.01),(0.77±0.06),(51.03±1.19)μg/L,B组分别为:(0.76±0.03),(1.55±0.25),(122.72±1.75)μg/L,B组与A组比较显著增加,P<0.01;C组分别为:(0.49±0.05),(1.13±0.07),(85.35±0.68)μg/L,C组与B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D组分别为:(0.28±0.07),(0.78±0.17),(61.06±1.36)μg/L,D组与C、B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P<0.01).结论LPS重复刺激可使大鼠φAM对LPS产生耐受性;LPS耐受性的产生与TLR4表达下降相关;LBP多抗通过降低TLR4表达,提高大鼠φAM对LPS耐受性,此乃LBP抗体可用于治疗LPS所致急性肺损伤的部分分子生物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sCD40L升高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冠心病不同类型患者中可溶性CD40L(sCD40L)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临床识别和预测的炎症指标。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可溶性CD40L浓度,采用放免方法测定IL-6和IL-1β浓度。结果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sCD40L水平[(4.923±3.41)ng/ml]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sCD40L水平[(5.387±3.04)ng/ml]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2.856±2.34)ng/ml,P<0.05]和对照组患者[(2.221±2.42)ng/ml,P<0.01]。ACS患者sCD40水平与IL-6呈正相关(r=0.49,P=0.008),与IL-1β无相关性(r=0.258,P=0.183),而SAP和对照组患者sCD40L与IL-6、IL-1β无相关性。同时ACS患者sCD40L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有显著相关性(r=0.471,P=0.011)。结论ACS患者血清sCD40L与IL-6、IL-1β水平升高,提示其可能与ACS发生有关,是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不稳定的标志。  相似文献   
114.
陈杰  李永旺  杨天德  陶军  赵兵 《重庆医学》2007,36(16):1598-1599
目的 总结分析36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行子宫下段剖宫产的麻醉管理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36例患者,对术前评估和准备,硬膜外平面、全麻诱导等进行探讨.结果 除1例右冠状窦破裂入右室流出道急诊行心脏外科修补术同时取胎,1例家属放弃新生儿抢救外,均母子平安.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适合的麻醉方法及药品选择,完善的监测手段,合理补液、补血是母子平安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5.
异氟醚对肺泡Ⅱ型细胞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原代培养的正常及受H2O2损伤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Ⅱcell),探讨异氟醚(Iso)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表面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的影响。方法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培养32小时后,被分为六组;对照组(不加任何药物)、0.28mmol/L Iso组、2.8mmol/L Iso组、75μmol/L H2O2组、75μmol/L H2O2 0.28mmol/L Iso组和75μmol/L H2O2 2.8mmol/L Iso组,继续培养3小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Ⅱ型上皮细胞内和培养液中SP-A含量。结果 Iso降低正常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内和培养液中SP-A含量;经H2O2作用后,SP-A含量亦显著减少,异氟醚增强H2O2的作用。结论 Iso可降低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合成SP-A的功能,尤其是在过氧化环境中。  相似文献   
116.
目的 比较去氧肾上腺素与多巴胺在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神经介入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择拟在全麻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30例,性别不限,年龄55~78岁、BMI为19~30 kg/m2、ASA分级Ⅱ-Ⅲ级,随机分为A、B组(每组15例):A组患者于手术开始时(T1)至支架成功植入或拉栓成功前10 min(T4)持续静脉泵注去氧肾上腺素[剂量为0.4~0.8 μg/(kg· min)];B组患者在此期间持续泵注多巴胺[剂量为5~15 μg/(kg· min)],此期间均维持两组患者血压在基础值水平,在支架植入成功后或拉栓成功后维持患者血压在基础值水平低限,防止脑血管再通后的高灌注损伤.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及术中心律失常(不包含快速房颤)、快速房颤的情况和患者的平均尿量.结果 2组患者均维持了良好的MAP,B组患者T2、T3、T4各时间点HR均高于A组;B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和快速房颤的比例高于A组;2组患者平均尿量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行神经介入治疗术时,应用去氧肾上腺素可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控制心率降低心肌耗氧又可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率,其疗效明显优于多巴胺.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探讨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二氮嗪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异丙肾上腺素心肌损伤模型,30只大鼠分成对照组、异丙肾上腺素(ISO)损伤组、二氮嗪(DZ)预处理组;以氧电极法测线粒体呼吸,罗丹明123为荧光探针测定线粒体膜电位,采用定磷法检测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比较各组心肌细胞线粒体Ⅲ态呼吸速率、线粒体Ⅳ态呼吸速率、线粒体呼吸控制率和线粒体膜电位以及线粒体ATP酶的活性。结果ISO组线粒体Ⅲ态呼吸速率呼吸控制率、线粒体膜电位以及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P〈0.01);DZ预处理组Ⅲ态呼吸速率、呼吸控制率和线粒体膜电位(P〈0.05)以及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较对照组低(P〈0.01),但与ISO组比较明显恢复。各组对Ⅳ态呼吸速率没有明显影响。结论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二氮嗪能增强心肌细胞线粒体酶活性,产生预处理心肌细胞线粒体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18.
〔摘 要〕 目的:研究小切口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联合聚多卡醇局部注射治疗大隐静脉曲张(GSVV)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1 月期间于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诊治的 88 例 GSVV 患者临床资料,根据 手术方式不同,将使用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的 28 例患者纳入 A 组,使用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剥脱术的 29 例患者纳入 B 组,使用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聚多卡醇局部注射的 31 例患者纳入 C 组。比较三组患者术后 4 个月 色素沉着消退率、溃疡愈合率、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 术前和术后 2 个月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表(VCSS)评分。结果:C 组色素沉着消退率、溃疡愈合率明显高于 A、B 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C 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均少于 A 组,且 C 组均少 于 B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三组患者皮肤淤血肿痛、曲张静脉残留、肢体麻木发生率及总发生率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B、C 组 VCSS 评分均低于 A 组,且 C 组低于 B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小切口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联合聚多卡醇局部注射治疗 GSVV 具有手术时间短、微创、术中 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的特点,可加快术后恢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9.
【目的】探讨单肺通气(OLV)中非通气侧肺高频喷射通气(HFJV)在I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合并I型呼吸衰竭全麻单肺通气胸科手术患者3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7例,全麻快速诱导后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HFJV组(H组)单肺通气后非通气侧肺行HFJV;对照组(C组)行单肺通气。分别于麻醉前(T0)及0LV前(T1)、OLV后10min(T2)、30min(T3)、60min(T4)、术毕恢复双肺通气后10min(T5)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肺内分流量/心输出量(Qs/Qt)],同时监测气道压力并计算肺顺应性(Cdyn)。【结果】C组有4例患者由于严重低氧血症退出该研究;与T,时比较,Tz~Ta时两组PaO2均下降,Qs/Qt、气道峰压(Pmax)升高、Cdvn下降(P〈0.05);与C组比较,H组Tz~Tt时Paoz显著增高、Qs/Qt显著降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max、Cm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频喷射通气辅助单肺通气可降低I型呼吸衰竭患者肺内分流,维持较好的PaO2。  相似文献   
120.
儿童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代表性疾病,迄今病因不明,男性多见[1-2]。目前,尚未有治疗孤独症的金标准。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近年来,临床上将干细胞从蛛网膜下腔注射应用于治疗儿童孤独症,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广泛认同[3]。虽然腰椎穿刺时间短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